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高质量

2024-05-04金鑫荣

出版参考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质出版业生产力

金鑫荣

春风骀荡,万象更新。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为2024年中国经济规划了发展蓝图。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与我国国民经济的总基调同频共振、协同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要达到5%的总体增长,这对于出版业的整体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就要求出版业在“固本培元”的基础上,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新的增长点、新的发力点,不能再用“旧船票登新客船”,而是要突破传统出版的路径依赖,跨越传统营销发行的既有模式,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在困厄中寻找出版业创新发展的星辰大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这为出版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出版业要实现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由之路。ChatGPT的横空出世、sora的革命性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介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的应用,互联网出版、融合出版、数字出版的呈现,使得传统出版早已突破“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的固有思维模式,出版业呈现出多元、多维的发展趋势,垂直化、立体化的发展特征,精准化、个性化的消费形态。为此,我们甚至可以定义,2023年是新质生产力的创发之年,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发展;2024年则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元年,也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进程中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发展的“硬道理”,出版业要与其他产业一样“双向奔赴”,积极汇入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发展洪流中去。出版业作为内容和思想产业,必须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把创新发展作为出版业的实践路径。考察中外出版史,如果说,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是出版业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实现了文明的传承和知识的传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特别是汉字电子录入以及激光照排的发明是出版业的第二次革命,人类实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通,出版的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而数字出版、融合出版、互联网出版,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则构成了信息时代出版业的第三次革命,不同文明、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文化表达通过互联网介质真正实现了无差别、无障碍、全天候、即时性呈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此,出版业必须充分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出版的内容和渠道传播上实现新变革。

内容创新方面,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通过“两个结合”,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继往开来。出版界要与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同心协力,着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快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进程,增强文化软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当代出版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渠道发行方面,以融媒体、多介质为路径,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技术赋能,实现出版全流程的转型升级。

当下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后的许多出版企业并没有迎来低谷后的“报复性”增长,反而落入了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困境;同时,近年来有的出版企业的数字化出版尝试并没有带来期待中的现金红利,这难免给出版业的管理者带来怅惘和焦虑,并由此对技术性变革由积极进取变为等待和观望。但时代的趋势势不可挡,历史上任何产业的进步都是从技术的蝶变以及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创新轉变带来的,出版业的发展概莫能外。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把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方能劈波斩浪,向阳而生。

(作者单位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新质出版业生产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