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2024-05-03朱明枝
朱明枝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桂康小学,广西 桂林 5411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古诗词的教学采用强制学生背诵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就会产生一种抗拒感,完全体会不了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走出古诗词教学困境,构建高效的策略体系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必须要改革和创新古诗词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古诗词中蕴含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趣味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提高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对古诗词的教学过于模式化,学生不能在古诗词中发现兴趣点。另一方面,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较少接受古诗词的引导,缺乏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意识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与认知古诗词相关内容时较难透过意象看本质。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主思维,无法了解古诗意象组成元素与行诗规律等内容。这样平平常常的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也很难提高。
(二)缺乏对古诗词背景信息的了解
古诗词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想要深入地对古诗词进行学习,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深入介绍诗人以及诗人所在时代的背景特点,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效率自然不高。而且,部分教师为了考试而备课,这种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传授的知识,往往导致因学生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而且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使古诗词丢失了其原本有的美感,学生无法体会也没有机会去体会。
(三)重视词句翻译,忽略诵读,缺乏诗词意境的引导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内容,直接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文,缺乏正确的意境引导。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古诗词教学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的逐句串讲的教法,忽视了小学生学习古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读通诗句。这种教法不可能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识字、学词、析句并理解全文内容的目的。有的课堂,虽然布置了朗读教学,但由于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有的课堂,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充足,朗读趋于形式化,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传授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传授给学生一些巧妙的学习方法以供学生进行修整与记忆。比如在记忆古诗词的时候,很多学生背不下来完整的一篇古诗词或者理解不了作者写下这篇古诗词的意义。教师这个时候应该传授给学生思维方法,比如说根据古诗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运用多媒体互联网教学给学生播放与本节课需要学习古诗词的视频,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为背诵和理解打下基础。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是具有连贯性的,不存在断断续续的学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到其中一个重要的点并且连接起来。学习就像是物理学中所接触的串联一样,将所学习的知识总结在一起合理运用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会学习”。
比如,在学习小学古诗词的过程中,有一首古诗叫做《悯农》,学生都知道农民伯伯是粮食的播种者与传递者。作者写下这篇古诗词的意义就是使学生懂得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这首古诗词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通过学习会带给学生珍惜粮食的启发。在学习这首古诗前,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互联网给学生展示出农民伯伯在田地里的辛苦付出过程。说到粮食,最应该给学生介绍的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吃水不忘挖井人,给学生讲解关于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使每一位学生都怀有感恩之心,从而在本首古诗中得到启发。当放映完这些课外知识时再步入正题,能充分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给学生一些可以使用的学习方法。
(二)利用角色扮演活动,加强教学趣味性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提升趣味性。古诗词一般是需要学生去理解一些字词的,这些字词和如今的白话文有着较大的差别,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而如果不注重提升趣味性的话,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相对强烈,教师为了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去演绎古诗词的内容,以此加深记忆,为审美素养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持。而且在角色扮演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围绕古诗词的内容创作剧本,妆造一些古人的帽子、扇子等物品,去再现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从而领会古诗词的精髓。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石灰吟》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分析石灰的生产过程,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一定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这首古诗词去创作剧本,然后分配一些角色。这样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古诗词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讲故事活动,这样也可以保证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
(三)结合课堂活动,拓展学生古诗词文化视野
在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很多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因此,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根据诗文的不同内容为学生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在调动学生在古诗词课堂中的参与度的同时,增强古诗词课程的趣味性,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诗圣”杜甫作品的理解,增强诗歌学习的趣味性,在这节课的知识拓展环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诗句接龙”的课堂学习活动:首先根据学生的诗歌知识储备和主要性格特点划分竞赛小组,然后让学生把教室里的桌子围起来,要求他们进行接龙,或者背诵杜甫的诗歌,或者背诵爱国主义的诗歌。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下,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开始了诗句的接龙活动,并且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拓展了自己的诗歌文化知识,同时还能够深化对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情怀的理解,从而实现了课程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联系创作背景,理解字词内涵
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将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划分为诸多部分,或者是对古诗词的主要内容进行层次划分。比如,某一首古诗词的前一部分着重描写自然美景,后一部分则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再比如某一首古诗词,前两句主要描写了某一事件的大致经过或者是故事梗概,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此事件的感慨或其他类型情感。不同类型古诗词中的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大致可以分为拟景、描人、状物、叙事这四种类型。教师也可以结合古诗词类型,联系整首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实现古诗词上下文的有效串联,鼓励学生联系各式各样的学科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例如,古诗《题西林壁》之中阐述了人生哲理,如果学生仅仅阅读古诗的后半段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可能无法得知作者是如何感悟出此类人生哲理的。在此前提之下,教师则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联系整首古诗的主要内容,结合古诗前半部分的写景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进行分析,无论是从哪种方向看,山峰的形状都会变得不同,这一句诗看似是在写景,实际上是为后续的抒情奠定基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表达了作者的深刻感悟,其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人生哲理。我们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在这山中,局中人的谜团就此打开,作者认为只有局外人才能看清局中事。通过写景与抒情相互结合的形式,作者详细地表达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念,将整首诗的核心主旨凸显了出来。
(五)加强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
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构,已经不能够只限于课堂上,因为古诗词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师要勇于将古诗词的教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课余的时候,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可以组织与古诗词有关的活动,如:画画比赛、朗诵比赛、唱歌比赛等,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所需材料进行整理,然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整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可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基础的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来理解这位诗人的时代背景,从而让学生对这位诗人在写作这首诗的过程中,所处的情境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对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对于家人和故乡的思念,从而引起古诗词的共鸣。在课堂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一旁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语文课程所牵扯到的知识范围很广泛,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根据自己所预设的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节奏,要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方式,并持续地进行创新,可以用创设的教学情境来开展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尽情地释放自己,从而达到学习古诗词的目的。
(六)开拓小组合作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教学是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融入学生学习的思维,让学生自主解答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质,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缺乏教学手段,在阻碍了小学生学习语文古诗词进程的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拓小组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将学生有效地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此开拓学生学习的智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在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后,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缺点教学,以此完善学生学习的技巧,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小组根据诗中的内容查阅字典,能够初步解析诗的内涵,增强对这首诗的了解,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学习小组根据所学知识交流与沟通,有助于解析诗中表达的情感,发展学习的潜能,丰富精神世界,培养优良的思想文化。教师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运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还能够增强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素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风格,构建高效学习的课堂。
(七)开展课外活动,运用古诗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并以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古诗词探究活动。为此,教师可以在学校中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将古诗词运用起来,同时还能够创新和丰富学校课余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词在当代生活中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更加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
例如,在各种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古诗词活动。比如,在中秋节时,我们可以开展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大会,先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在活动中进行朗读或者参与相应的比赛。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奖品,学生为了赢得奖励,会积极地开始准备,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以及古诗词。通过活动的参与,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古诗词,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表演,一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二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呈现古诗词中的世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来鼓励学生对所学古诗词进行运用,从而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古诗词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都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古诗词,在高年级古诗词的学习中去理解古诗词会很困难。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在考试默写出来拿到分数就可以,这完全违背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古诗词的意义。古诗词的学习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文化的深厚。总之,教师应该改进古诗词的教学方式,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古诗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争取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