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 提升教学效果
2024-05-02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田心小学晏长春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田心小学 晏长春
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可以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研究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新课标要求一是要注重创设真实情境,二是要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
有效情境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有效情境能体现教材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力和情感意志尽可能大的发展。
实际教学中,教师或片面追求情境的趣味性,创设的情境繁杂,挤占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时间;或者情境与教学割裂,学生提不出问题,缺乏对问题探究的兴趣,背离了创设情境的初衷,降低了教学效率。
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尝试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应化“虚拟”为“现实”,增强学生参与感,激发学习兴趣
以身边的事例创设教学情境,真实性强,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原型”作为教学情境,或者有但缺乏趣味性。教师可以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设虚拟的情境,亦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一课,笔者将课本的情境图改编为故事,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师:同学们,看,今天是山羊快餐店开业的日子,小山羊给每份快餐定价4.00元,今天开业的情况怎么样?
生1:客人太少了!小动物们觉得定价太高了!
师:没有顾客,小山羊可犯愁了,怎么办呢?
师:过了一会儿,快餐店的顾客渐渐地多了起来!发生什么事情了?哦!原来是淘气的小鸟不小心将价目牌上的小数点和“0”的位置换了一下,变成了0.40元。
师:移动一下小数点和“0”的位置,顾客就多了!小山羊灵机一动,将价目牌上的小数点和“0”的位置再移动一下,变成了0.04元,现在的营业情况怎么样?
生2:顾客太多了!
师:是啊!小山羊可高兴了!可是,一天的营业结束了,小山羊却高兴不起来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3:我觉得可能是顾客太多了,忙不过来。
生4:我觉得是定价太低了,亏本了,顾客越多,亏得越多,小山羊就不高兴了。
师:都是两个“0”,1个“4”,1个“.”,怎么价格就变低了呢?(因为小数点移动了位置)
师: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移动的?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
这节课,教师将虚拟的“小山羊快餐店开业”的故事情境,结合多媒体动画和教师生动激趣的引导,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自然地融入故事,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将虚拟的情境“现实化”。故事情节的起伏引发了学生心理、思维的变化,使其感受到了认知冲突,引出迫切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合理性,促成问题产生的合理性,也会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
二、创设情境应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创设数学情境,就是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上的情境是以图片的形式“静态”呈现的,学生难以深入情境,如此就难以起到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读懂情境图片蕴含的数学信息,创造性地选用、改造,将“静态”的图片情境“动态”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使其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最终能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文具店”一课,呈现四种文具的价格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比较呆板枯燥,笔者以“比赛猜笔筒价格”的活动情境引入教学。
教师出示一个可爱的卡通笔筒,让学生猜笔筒的价格,谁猜中就奖励给谁。“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猜的价格和表示形式各种各样,自然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往真实的价格猜,并将自己猜的价格写在价格牌上,比一比看谁猜得最准确。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价格:“8元5角”“9元9角6分”“9.9元”“10.1”。先让学生读一读上面的价格。
师:对上面四名同学写的价格,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1:“10.1”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什么意思呢?能表示价格吗?
生2:这中间的点是小数点,表示10元1角。
师:你们看到元和角了吗?(没有)
生3: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元,后面的表示角和分,他少写了一个“元”。
师:也就是说这两种方法都能表示价钱,(指“9.9元”“10.1”)这一种中间有一个小圆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一种数,叫——小数。
师:老师把超市的价格牌抄过来了,大家猜一猜,这个价格牌是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的,还是用几点几几元表示的呢?
生4:我在超市看到的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师:(揭示价格牌)9.98元。
师:你猜对了,那它表示多少钱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这个小数怎样读呢?
……
以上教学,教师将“静态”的图片情境,巧妙地以“比赛猜笔筒价格”这一“动态”活动替换,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地生成了小数的概念。学生此时对小数的认识是片面的、模糊的、不系统的,“什么是小数?”“这个小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在学生脑海中自然迸出,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人民币自然地主动参与探索,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理解了小数各数位表示的意义。
三、创设情境应化“远”为“近”,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通过对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场景进行提取和改编,结合所学知识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到熟悉感,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才能有目的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似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教科书使用的对象群体面太大,创设的情境很难做到普遍适用。课本中呈现的具有一定地域性的情境,对其他地方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说相距太遥远,教师解释起来费时费力,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分散了学生对情境中问题的思考。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在地的情况和学生的阅历,将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遥远”的情境,换成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临近”的身边的真实情境,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重复’的奥妙”一课,课本呈现了蒙古族“那达慕”会场的情境,这一情境对于南方的大部分二年级学生来说很少见,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笔者将“那达慕”会场情境图,换成学生熟悉的学校儿童节文艺表演这一情境。这样的情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更容易读懂情境、融入情境,更乐意去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四、创设情境应化“繁杂”为“集中”,保持情境的连贯性,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情境应该是连贯的、循序渐进的、环环相扣的,吸引着学生像进入城堡一样,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个房间,而这些房间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个新奇的、充满挑战性的场景和问题。数学课堂创设一个“集中”的情境串,能将多个教学环节连接起来,以情境的发展推动认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长时间关注问题、思考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有趣的推理”一课,教材呈现的例题是“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飞机模型分别放在了柜子的什么位置”这两个问题情境,真实但缺乏趣味性。笔者创设了虚拟的“小动物游戏”情境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玩哪些游戏?小动物们也喜欢玩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吧。
1.躲猫猫游戏——探索推理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躲猫猫游戏吗?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播放课件)小狗、小猫、小兔在玩躲猫猫游戏,他们分别躲在其中的一个箱子里。
师:明白什么意思吗?我们来看看。(播放动画)你知道他们分别躲在哪个箱子里吗?
生1:不知道,什么信息都没有,还不能确定。
师(出示信息):小猫不在红色的箱子里,小狗不在黄色的箱子里,小兔在蓝色的箱子里。
师:现在,你知道他们躲在哪个箱子里吗?请大家试着用连线、表格的形式把这些信息整理一下。想一想,他们分别躲在哪个箱子里?
2.小动物赛跑——解决较复杂的推理问题
师:玩完躲猫猫游戏后,他们的好朋友小牛提议比赛跑步,比赛结束了,比赛结果是这样的。(课件呈现:小猫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小兔、小牛跑得快;小兔跑得比小牛快)谁跑得快?
师:想一想,他们的排名是怎样的?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
3.小动物回家——掌握推理的策略
师:天色晚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你知道他们分别住在哪里吗?(如图1)请同学认真阅读信息,想一想,并在作业纸上试着填一填。
图1
这样“集中”的情境串不仅能在每个环节将知识点变得有趣,还能实现自然过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以上是笔者对有效情境创设的一些尝试与思考。总之,教师要了解当前学生的兴趣喜好,积累教学情境素材,把握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创设出让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能力、思考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