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助产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路径探究
2024-04-30万丛芳
万丛芳,刘 珊,钟 娅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贵州毕节,551700)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使教室与实训室紧密结合,形成理论知识、实训技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训中,不仅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1]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将岗位需求和学校教学实际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级助产学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妊娠各期的生理特点并能对分娩时各产程给予正确适宜的处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理论与实训分离,学生实训操作能力较低、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这对学生的实习及未来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助产专业对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要求颇高,实践教育能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提升实训技能、提高胜任岗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2]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已是助产职业教育发展的呼唤,能够改善现阶段助产专业的教学困境,提升本课程在助产专业中的价值。
一、课程特点
高级助产学课程研究女性在妊娠、分娩、产褥各期的生理特点,并阐述对这三个时期发生的一切病理、生理和心理的诊断与处理方法。作为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学科和高职助产专业核心课程,高级助产学处于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终端位置。本课程是在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等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助产专科基本理论与技术进行系统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娴熟的实训技能,能够为学生将来走上助产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知识点还在助产士从业资格、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占有重要比例。目前,高级助产学课程开设在高职助产专业第二学年下学期,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必须在一学期内完成。
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理论知识抽象难解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教”为中心,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此模式无法适应当下教学需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欠缺,阻碍了专业人才培养。[3]在此背景下,高级助产学课程教学也主要采用以教师灌输为主、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但理论学时远远多于实训学时,导致很多理论知识无法依托实训教学来呈现。而本课程中大部分知识点不可视,抽象性较强,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妊娠生理、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合并症等。这些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无法通过实训来满足,缺少对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的融会贯通,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学时分配不合理
高级助产学目前采用的教材是由李耀军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课程内容较多,理论、实训课程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整个课程必须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为64,实训学时数为14,机动(含放假、考试、运动会12学时)。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差异较大,分配不合理,这导致理论和实训教学严重脱节,无法达到岗课衔接的目的,最终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表1 传统高级助产学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实训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助产实训教学主要有课堂讲授、视频教学、小组讨论、操作演练等方式。在实训环节中因实训技能较复杂、难模拟、难呈现,较难逼真展现详细的操作步骤,严重影响学习效果。[4]首先,目前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实训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为示教、讲解,学生观看完示教后分组操作。大部分操作通过模拟人演练来完成,而模拟人并无反应,学生很难把握操作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其次,实训学时少,学生数量多,训练时间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操作,导致学生实训操作能力较低,难以与临床实际操作衔接起来,以至于学生在实习之初毫无头绪,难以动手,实训教学效果不佳。
(四)实训项目不合理
高级助产学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以实际临床操为背景来设计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其实训能力。我校助产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实训项目较少。项目中的基本技能固然重要,但学生作为未来的助产士,肩负护佑母婴健康的使命,故掌握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合并症和分娩期并发症的知识也很重要,应该培养学生处理这些症状的临床思维和能力。而这些知识是原来的实训项目中所缺乏的,因此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较有限,在技能水平上的锻炼不充分。
(五)考核方式单一
本课程学分为5分,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半期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实训成绩整合在平时成绩中。而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侧重于理论知识考核,实训成绩仅为操作考核。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在总评成绩中实训成绩占比远小于理论考试成绩,容易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训的心理,导致学生上实训课时不积极。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一)打破传统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我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慕课、雨课堂等教学平台或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很多知识点,但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还是无法深入理解。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成为学习的被动者,课堂互动有限,学习积极性不高。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教学情境,贴合于临床的氛围让学生备感轻松愉快,在课程中能把实训问题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学生一边学一边做,有助于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临床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形成了双向知识流动,更加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同时,在实训中,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达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目标。[5]故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分离的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其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整合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能力
高级助产学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教学任务繁重,理论知识冗杂,加上实训操作在本课程中的重要性,导致本课程的理论学时和实训学时分配不合理,教学时间略显紧张,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巧妙地化解此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场地和有限的教学时间整合理论与实训教学内容,让课程变得轻松有趣。同时,教师要努力扩展教学资源,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产教融合得以推进发展。[6]因此,师资力量的壮大是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力保障。助产专业大部分教师临床经验欠缺,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教师加强对临床技能的学习,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演变为教师和学生一起在理实融合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路径
(一)拓宽教师培养渠道,促进教师自我提升
职业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单一的理论技能型或实践技能型向理实一体化及信息化技能型教师转变。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助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灵魂。建设一支兼具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综合性师资队伍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保障。[7]我校助产专业教师理论基础较强,临床经验薄弱,故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拓宽教师的培养渠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同时,给教师争取临床实践的时间,使之达到半临床半教学状态。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以发挥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二)锤炼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达到出色的效果,必须使理论和实训紧密衔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教学巧妙结合。课前利用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发放学习任务单、思维导图、临床案例、课程视频及微课等相关学习资料,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前作业;课中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进行线上评价、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训的融合中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发布练习题、拓展知识等,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升华课堂知识,并注意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此外,对于理论知识较强的章节,教师可以巧妙地给学生设计课前、课中任务,课前设计小游戏、组间绘画比赛、小组角色扮演等学习任务,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容易掌握。如在骨盆及内外生殖器、骨盆测量、前置胎盘等项目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绘画骨盆、内生殖器、前置胎盘的类型等,进行组间评比,并推出优秀小组,给予表扬;讲授子宫收缩时,可以设计吹气球小游戏,让学生从吹气球中体会子宫收缩力及缩复作用,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锤炼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氛围下,在知识不断递进和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8],最终达到课程教学预期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项目
教学设计是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将理论和实践巧妙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践技能。[9]整合教学内容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章节为单位,针对知识要点、实训内容、学时进行重组,优化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优化遵循助产岗位实际要求,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助产士从业资格证考试范围,以典型的临床案例为中心。结合新时期教改要求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分配学时。具体的课程整合、项目优化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高级助产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构建多元化考核机制,培养全方位人才
国际助产士联盟指出,助产士的核心能力是指助产人员在助产教育与临床实践背景下胜任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行为及专业技能。[10]助产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将肩负守护母儿健康的使命,责任重大,故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局限于卷面成绩。未来的助产士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精湛的实践技能,还应具有处理复杂多变的临床情况的能力。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故应针对高级助产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制定多元化考核机制。在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评价其自主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实训技能等方面,其中,实训技能的考核不应局限于实训操作,还应综合学生对临床案例的分析及处理能力(即临床思维)、对待母儿的情感态度(即人为关怀)。故考核机制优化后为,总评成绩=50%理论成绩+50%实训成绩,其中理论成绩=平时成绩30%+半期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实训成绩=50%操作+30%临床思维+20%人文关怀。
职业院校教育的使命是为岗位培养出综合型技能人才。助产专业发展以对学生培养要求为基本出发点,培养出的学生将代表助产专业发展水平,故必须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贴合助产专业发展实际,让理论和实训相互融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技能水平上的关键作用,对岗位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助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促进岗课融通,使院校合作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