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垦造耕地水稻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2024-04-30刘兴宝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稻苗黑木耳菌丝

刘兴宝

(云和县白龙山街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浙江 云和 323600)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云和县垦造耕地的面积在逐年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耕地面积7.3万亩,仅2014 年全县垦造耕地任务就为5 000 亩,因此,垦造地的开发利用、高产稳产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水稻丰产技术主要从改良土壤、选择合适的栽植品种、种子科学处理、合理水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达到水稻高产丰产稳产。

1 改良土壤

垦造耕地大部分坐落在海拔400 m 以上的山区,由于表土剥离不彻底、砂石性强、砾石多、客土不足、土层薄,土壤改善要增施有机肥,亩施用腐熟栏肥或商品有机肥800 ~1 000 kg,进行深翻整地。对实施区域全部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用化肥。每连片50 亩以上取1 个点,采取梅花状或“S”型取土方式进行土壤取样,并送检测机构对样品氮、磷、钾、有机质、pH 值等指标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及所种植粮食作物对肥料的需求,合理调整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和施用量,进行科学施肥。

2 精细整地

前作腾茬后就应进行整地,为播种做好准备。整地的同时施基肥,基肥通常用复合肥,有条件的以腐熟有机质肥料为主,搭配施用化肥40 kg/亩。施肥后立即对地块进行耕整,田面要尽量整平,然后作畦,畦与畦之间每3 m 左右留1 条操作沟,用于田间日常管理,田面四周设围沟,以便于灌溉和排水。

3 水稻播种

3.1 品种选择。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地力条件及以往栽植经验,选定华浙优28、华浙优210 号2 个水稻品种,这两个品种的秧苗叶片数在11 ~12 片,根系壮、分蘖多,适合海拔400 ~900 m 地区种植,可以有效提升稻米的产量和品质。

3.2 播种。播种量1.5 ~2 kg/亩。播前将稻种在水中浸泡24 h,然后将浸好的稻种捞出,用清水冲洗沥干后保温催芽,一般经过24 ~48 h 露白破胸后,采用定畦定量的方式手工撒播,首次播种70%的种子,根据出苗稀缺情况再补播30%的种子,先稀后补,补缺补稀的办法基本能保证幼苗分布的均匀度。播后轻踏谷,20 ~25 d 后及时进行田间检查,出苗密处需移苗到空缺处,确保幼苗分布均匀且生长均衡。

3.3 移栽。在云和县作单季稻种植,于5 月初~5 月中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掌握在6 ~7.5 kg/亩,大田用种量0.5 kg/亩,秧龄控制在30 d 左右。在秧苗素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分蘖力呈现下降趋势,但最高苗数呈上升趋势;密度提高,每穗总粒数与实粒数相应减少。生产上应依据土壤肥力水平差异、播种时间、秧龄长短及管理水平高低来确定插秧密度,一般掌握在28 cm ×25 ~28 cm。采用单本插,插栽0.85 万~1.0 万丛/亩,落田苗2.5 万~3.0 万丛/亩,力争最高苗数在16.5 ~20.0 万/亩,有效穗10.0 ~13.5 万/亩。

4 水肥管理

4.1 施肥。栽植初期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定施肥方案,一般在移栽后5 d,施肥与大田除草结合开展,亩施尿素10 kg、氯化钾3.3 kg。生长中期根据苗子生长状况进行施肥,此期的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1/3。当2 片叶露尖时,全田撒施穗肥,亩施尿素5 kg,也可施用复合肥10 kg。播种后30 d 左右,齐穗后结合病虫害防治,根据苗情追施尿素6 kg/亩,分蘖期追施尿素8 kg/亩。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品种叶色本身偏淡,不能误判缺氮而施大量氮肥,可根据情况施用磷钾肥,每亩施用5 ~8 kg。

4.2 灌水。直播田灌溉结合田间施肥、病虫害防治进行,生长期田间保持湿润即可,孕穗抽穗期灌水1次,灌浆前期田间湿润为主。

5 强根壮秆

栽种过程中需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强根壮秆,利于水稻成长。移栽后需采用灌深水措施来保护苗子生长,移栽7 d 左右进行第1 次追肥时,主要是用层水灌溉,以促进稻苗分蘖。稻田自然风干后保持湿润即可,控制水量以促进稻苗根系的生长和分蘖苗的生长。当稻苗分蘖数量达到目标预期穗数的3/4 时需要搁田炼苗,拔节孕穗期后则需要少量多次勤浇灌,保持干湿交替。到了抽穗、灌浆期,稻苗的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可进行浅水层灌溉。到灌浆中后期还需防治病虫害,防倒伏,需要稻田干湿交替。即便到了乳熟期也不能过早断水,要确保稻苗黄熟并高产。

6 杂草防除

6.1 芽前封杀。在播种出苗前,对稻田喷施40%苄嘧磺隆·丙草胺,用量为60 ~80 g/亩,兑水30 ~50 kg均匀喷雾。注意事项:田块平整湿润不积水,田沟内要有浅水。施药后3 d 内田块保持湿润。

6.2 苗后防除。稻谷播种后15 ~20 d,使用10%噁唑酰草胺EC 100 ~150 ml/ 亩+ 480 g/L 灭草松AS 150 ml/ 亩,兑水30 kg 茎叶喷雾。注意事项:噁唑酰草胺的使用剂量不能超过200 ml/ 亩,否则容易产生药害。

7 稻耳轮作

水稻品种选择华浙优28、华浙优210。水稻栽种时间为5 月份,10 月上旬即可收割,收割后的田地通过整理后可用作黑木耳种植。黑木耳品种选择黑山15、黑木耳916,每年6 月下旬开始制作黑木耳菌棒。通常在室外搭荫棚养菌,也可以在室内养菌,到10月上旬水稻收割后在稻田摆放,进行菌袋培养出耳,11 月初即可采收。黑木耳每年可采收1 ~2 次,待到第2 年4 月份,采收完毕黑木耳,把场地清理后又可准备种植水稻,与水稻轮换种植,提高综合经济效果。

7.1 基质制作。主要配方:木屑86.5%、麦麸10%、豆饼粉2%、石灰1%、石膏0.5%。拌料方法是先将麦麸、豆饼粉、石灰、石膏等辅料拌匀,再将木屑等主料平摊到地上,然后将辅料均匀的撒到主料上,搅拌混匀。按比例加水,边加水边拌料使水分吸收均匀。料水比1∶1.2 ~1.3。灭菌时常压100 ℃条件下灭菌10 ~12 h。上火要猛,要4 h 内达到100 ℃。高压灭菌时要求压力140 kPa 灭菌2 ~2.5 h。

7.2 耳菌培养。等料温冷却到25 ℃左右接种,接种室消毒灭菌可按常规紫外线或化学法,要保证接种操作在无菌环境中完成。接种时要封住袋口的料面,接完种后盖紧袋口,移入培养室内进行养菌。养菌初期5 ~7 d 需要保持温度25 ℃左右,相对湿度50%,菌丝生长期可通小风,帮助菌丝吃料充分。培养到中、后期当菌丝长到1/3 时,温度要保持在18 ℃~28 ℃,不得过高过低。为了确保空气清新促进菌丝生长,每天可以通风15 min 左右。在室内培养40 ~50 d 后避光养菌,当菌丝长到4/5 时,可以准备出耳管理。

7.3 出耳管理。准备出耳时把菌袋口打开,为了促进原基的形成和更好的分化,需用大水淋湿菌袋,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原基形成一般为7 ~10 d。子实体生长期为10 ~20 d。整个出耳阶段要保持湿度在80%以上,当耳片展开充分、边缘变薄收缩发干时进行采收,采收前2 d 要避光培养,采收后的木耳要及时晒干,晒干前用剪刀剪去木耳根部的培养基,晒干后的木耳要及时装进塑料袋密封,防潮防蛀。

猜你喜欢

稻苗黑木耳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浣溪沙·乡村四月天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夏雨来临
德江黑木耳
公 子 家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黑月亮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