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 联合MRI 诊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价值分析
2024-04-30陈尚冀陈叶峰李静静陈敏慧王晓桐
陈尚冀,朱 璇,陈叶峰,李静静,陈敏慧,王晓桐
(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422)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占比较高,多数患者由于轻微外伤或损伤引起,包括坠落、车祸、跌倒等,导致患者胸腰椎椎体发生骨折及塌陷[1]。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老年患者多由内部因素引起,如骨质疏松等,骨质疏松能导致椎体骨量减少、强度降低及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发生率[2]。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骨折患者,典型症状以局部及神经症状为主,可伴有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者可引起疼痛、无力及肢体麻木等,应增加临床诊疗难度。螺旋CT 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解决X 线检查产生的伪影及重叠问题,清晰地观察骨折情况,为临床诊断及判断提供依据[3]。但是,单一使用螺旋CT难以了解患者骨折发生时间、判断新鲜骨折等。而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判断骨折发生时间、了解骨折出血情况[4]。本研究主要分析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 与MRI 联合诊断的价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9 月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收治的92 例疑似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53 例, 女39 例; 年龄60 ~83 岁, 平均(68.15±4.51)岁;体质量指数18.5 ~29.3 kg/m2,平均(22.21±3.17)kg/m2;临床表现:腰背部强烈疼痛51 例,活动不便27 例;合并症:高血压21 例,糖尿病17 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准则,且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已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
纳入标准:(1)疑似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例[5];(2)首次就诊,临床多表现为腰背部强烈疼痛及活动不便;(3)均无螺旋CT 及MRI 检查禁忌证;(4)年龄在60 岁及以上。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病理、凝血功能异常或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2)精神异常、确诊的器质性疾病者;(3)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先天性脊柱异常或畸形者。
1.2 方法
入组病例依次完成螺旋CT 检查及MRI 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螺旋CT 检查:采用的检查仪器为上海联影uCT-510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6 层螺旋CT,检查时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头先进,叮嘱患者保持放松。CT 参数设定:管电流240 mA,管电压140 kV,螺距为1.062 5,层厚3.5 mm,图像薄层重建层间距及层厚均设定为1.2 mm。上述参数设定完毕后,从第2 骶椎下缘到第11 胸椎上缘,或第7 颈椎上缘到第2 腰椎下缘对患者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数据和参数传输到配套的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设定重建层厚为1.2 mm,并完成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图像重组[6]。
MRI 检查:螺旋CT 检查完毕后,对患者行MRI 检查,采用检查仪器为GE 1.5T SIGNA Creator(美国通用电器医疗有限公司),检查时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头先进,完成相应参数的设定。T1矢状位:TR 2 324 ms,TE 24.9 ms,NE×1;T2矢状位:TR 2 700 ms,TE 108 ms,NE×2;T1轴:TR 3 500 ms,TE 115 ms,NE×2;T2压脂:TR 2 700 ms,TE 108 ms,NE×2;待上述参数调节完毕后,对患者相应部位进行检查。利用相控阵线圈对患者进行检查,由本院3 名医学影像科医生阅片,进一步确定椎体与骨折情况,对于存在争议的图像,以协商方式完成。
1.3 观察指标
(1)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MRI及二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征;(2)比较MRI 检查下新鲜骨折与陈旧骨折的椎体滑脱、骨小梁结构紊乱、骨折线清晰、脊柱旁异常软组织影、脊柱损伤出血及椎间盘变性与真空征等影像学征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螺旋CT、MRI 及联合检查的检出结果
手术结果显示92 例患者中共有57 例(61.96%)确诊。螺旋CT 检出阳性患者46 例,MRI 检出阳性49 例,螺旋CT 联合MRI 检出阳性53 例。见表1。
表1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螺旋CT、MRI 及联合检查的检出结果 单位:例
2.2 不同检查方法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比较
螺旋CT 联合MRI 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诊断效能高于两种方法单一检查,其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法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比较[%(n/m)]
2.3 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影像学特点
螺旋CT 检查结果表明,胸腰椎骨折的异常之处在于椎体前缘、前侧缘有程度不一的椎体楔形变化以及不规则骨折线等,且骨小梁排列混乱,还可见椎体密度改变情况,部分患者的骨折病变部位甚至可累及腰椎前柱、前中柱等。MRI 检查结果表明,胸腰椎骨折的影像学特征为骨皮质后缘上、下角后翘,后缘皮质伴角变化,T1信号不匀,且椎体信号特征显著;T1WI、T2WI 序列分别呈低信号、中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STIR 则以不规则高信号为主。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影像图
2.4 MRI 检查下新鲜骨折、陈旧骨折的影像学征象对比
57 例骨折患者经MRI 检出陈旧性骨折16 例、新鲜骨折41 例。在骨小梁结构紊乱、椎间盘变性与真空征等胸腰椎压缩骨折征象上,新鲜骨折患者的检出率低于陈旧性骨折(P<0.05);在脊柱损伤出血、脊柱旁异常软组织影等胸腰椎压缩骨折征象上,新鲜骨折患者的检出率高于陈旧性骨折(P<0.05)。见表3。
表3 MRI 检查下新鲜骨折、陈旧骨折的影像学征象对比[n(%)]
3 讨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该类骨折有别于一般骨折,多数患者由于内部因素引起,骨质疏松改变导致骨量降低、骨小梁疏松,并伴有骨微结构破坏,患者在轻微外力或自身运动不规则状态下能引起骨折[7-8]。辛宇强等[9]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胸腰椎强度降低,更容易受到内部运动的影响,临床表现为胸背疼痛、心肺运动损伤,严重者将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增加临床诊疗难度。本研究中,92 例疑似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金标准”检查确诊57 例(61.96%)。螺旋CT 检出阳性患者46 例,MRI 检出阳性49 例,螺旋CT 联合MRI 检出阳性53 例;螺旋CT 联合MRI 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诊断效能高于两种方法单一检查,其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该结果看出,螺旋CT 与MRI 能提高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检出率,且两种影像联合运用能提高诊断效能,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分析原因:螺旋CT 因费用低且操作便捷等优势在临床使用较多,在胸腰椎压缩骨折诊断上,其具有厚度薄、扫查快速的优势,经对扫查所获取的图像行三维重建,由此使腰椎三维解剖结构得以清晰呈现,更利于临床对骨折片移位方位、形态等予以明确,从而判断患者骨折类型、椎体断裂情况或椎管狭窄程度等,可对患者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情况以及血肿情况予以了解,进而明确患者骨折情况。但受腰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影响,加之隐匿性外伤等,部分患者单一螺旋CT 检查时难以实现细微骨折和陈旧性骨折的鉴别,亦无法判断损伤的具体时间,导致临床诊断使用受到限制。
针对螺旋CT 临床诊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MRI 检查开始用于临床,能弥补螺旋CT 存在的弊端和不足[10]。本研究中,57 例骨折患者经MRI 检出陈旧性骨折16 例、新鲜骨折41 例。在骨小梁结构紊乱、椎间盘变性、真空征等胸腰椎压缩骨折征象上,新鲜骨折患者的检出率低于陈旧性骨折(P<0.05);在脊柱损伤出血、脊柱旁异常软组织影等胸腰椎压缩骨折征象上,新鲜骨折患者的检出率高于陈旧性骨折(P<0.05)。从该结果看出,MRI 能判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大概时间,且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征象,从而辅助临床诊断及鉴别。分析原因:MRI 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经骨质改变情况的呈现对椎体结构予以反映,再结合冠状位、矢状位、横断面的多序列MRI 扫查,对骨折位置予以精准明确,从而评估患者骨折类型等。冯茜茜等[11]研究表明,MRI 甚至可清晰展现腰椎椎体的椎骨外观、生理曲度以及排布序列甚至骨髓内异常信号变化情况、椎管宽度等,因此能够对椎间盘突出等影像学特征予以更有效呈现,在对患者的综合分析及评估中,准确率更高。但是,MRI 检查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且检查费用较高,容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此,临床上对于疑似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加强螺旋CT 检查,初步了解骨折的部位及性质;对于细微骨折者,可配合MRI 检查,以发挥不同影像学检查优势,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从而指导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综上所述,螺旋CT 和MRI 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能提高临床检出率,且二者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效能,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征象,能为后续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