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出发,为爱前行

2024-04-30李岩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二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4年8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小伙伴集体

文/李岩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二幼儿园

研究表明,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心理健康问题却容易被忽视。甚至有些家长对孩子会有心理健康问题感觉到“不可思议”,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的,好好督促他学习上进就好了。心理健康问题?这是什么?我家孩子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问题?”

可事实上,孩子与成人一样,也会有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很多成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在幼儿时期埋下种子的。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孩子的健康问题,要做到两手抓,既要保护“身”,更要呵护“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针对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采取科学、全面、高效的教育措施,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了解孩子在健康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

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孩子,一般具有如下行为表现:

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孩子应当有较为稳定的情绪状态,不会经常生气或无端哭闹,并且能够一定程度听取家长与教师的嘱咐。

有求知欲。孩子在接触新事物时,总是充满好奇,有问不完的问题,也会愿意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参与活动和游戏,发现并探索其中的乐趣。

能够融入集体。孩子往往喜欢与同龄人交朋友,能够友好地与小伙伴玩耍,并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活动,最终渐渐融入集体大家庭,不会无端出现搞破坏或骂人、打人的行为。

有一定的同情心、自尊心与自信心。孩子成长到此阶段,应当可以一定程度地关心与体谅他人。在面对自己的错误与他人的批评时会感到难为情,而取得成果、获得表扬时会感到开心与自豪。

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挑食,能够按时入睡、起床,睡觉过程中不啃咬、吮吸手指,并且有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

分析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的溺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缺乏相应的沟通与引导,对孩子无理取闹的索取方式一味妥协,导致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以沟通,稍有不顺心,便通过哭闹、摔砸的方式肆意宣泄情绪。

家长未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些孩子因父母不在身边,由家中老人负责照顾,老人对孩子过分宠爱。或是父母在孩子身边,但未起到榜样作用,并且没有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进行教导与规范,导致一些孩子生活习惯较差,缺乏自理能力。

孩子缺少与同龄人交际的机会。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身边缺少年纪相仿的玩伴,缺乏与同龄人沟通、游戏的经验。这导致其在进入幼儿园后,性格更加内向,不喜欢与其他小伙伴交流,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部分家长在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缺少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不断揠苗助长,导致孩子长期处于极度压抑的心理状态,且缺乏自信心,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思考:怎样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多年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绝非个例。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没有清晰的认知,且该类问题在最初通常未能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下面,我将根据自己在心理健康建设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两个解决方法。

家园携手,呵护孩子心灵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师,应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提高育儿能力,从而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幼儿园宣传栏科普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引导家长观看并耐心讲解。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观摩教育活动等,宣讲幼儿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并与家长代表进行互动,交流教育心得。

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发现孩子出现模仿性的不良生活习惯后,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模仿,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在与孩子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帮助家长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明白在家庭生活中与孩子相处要注意不包庇、不溺爱,努力使孩子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换位思考,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教培策略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受到成长环境以及自身发育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差异会通过行为表现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对孩子进行耐心仔细地观察,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并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状态,最终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培策略。

引导孩子融入集体。许多孩子由于在成长时期缺少同龄玩伴或是性格较为孤僻,导致其与其他小伙伴相处时表现得不太合群。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也是十分脆弱的,需要教师小心呵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对孩子进行细致耐心地引导,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从而让孩子养成自信、乐观的积极心态。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并尽可能地鼓励所有孩子参与到活动中,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逐步引导孩子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游戏的乐趣,感受集体的温暖,并渐渐融入集体当中。

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能拉近教师与孩子间的距离,有助于孩子对教师敞开心扉,进一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想法。教师在与孩子对话时,可以蹲下来,与孩子进行互动,并与孩子进行眼神上的交流,用温和的眼神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即使孩子说得不对,也要用温柔的语气与孩子进行友好地讨论。

相较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同样重要的一环,在幼儿教育中理应得到重视。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认清肩上的责任,秉持一颗“爱”心,搭配科学的方法,始终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小伙伴集体
生活习惯
我为集体献一计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
“小伙伴”等十七则
警犬集体过生日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