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品质卡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24-04-29胡丽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树德卡牌短句

积极心理学强调以积极的角度看待人,相信人具有内在的潜力,认为只要唤醒个体的积极力量和品质,就能提升个体应对挫折的能力,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实现个体的人格完善。因此,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尤为重要。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树德中学)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不断探索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积极个体特质理论为依据,结合24项积极品质,注重挖掘学生的积极力量和品质,自主开发了配套的教学工具——积极品质卡牌,据此设计并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为培养积极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日益更新的信息化设备、复杂多变的舆论信息等因素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巨大变化和发展的时期,容易遭遇各种心理问题,诸如成长性的问题、亲子关系的问题、同伴关系的问题、升学与就业问题、情绪调节的问题等。对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和形成稳定性格的关键时期,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高质量要求。

〇 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被认为是个体实现幸福和获得积极心态要具备的特质和能力,它是决定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源泉,是一种几乎所有文化都支持和认可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

具体来讲,塞利格曼等人研究发现了人的24项积极品质,分别体现于六大美德中:①正义,包括公平、领导力和团队合作3项积极品质;②人道,包括社交智慧、友善和爱3项积极品质;③卓越,包括感恩、幽默、灵性、欣赏和乐观5项积极品质;④勇气,包括热情、勇敢、毅力和诚实4项积极品质;⑤智慧,包括好奇心、创造力、好学、思维力和洞察力5项积极品质;⑥节制,包括自制、谨慎、谦虚和宽恕4项积极品质。这些积极品质能够缓解心理疾病的发生,对人生的幸福感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希望、感恩、爱、好奇心与高水平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此外,乐观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减少和预防焦虑、抑郁的症状。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下设计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地降低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树德中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目标、学校的育人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积极心理品质从正性己特征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个维度进行了校本化,注重将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的育人内涵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度整合,使其更加指向自身和时代的发展, 结合“忠、勇、勤”的学校育人文化内涵,丰富积极心理品质的“树德内涵”。

〇 积极品质卡牌的设计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更像是一个心理体验过程,所以积极心理体验才是培养积极品质的主要手段。现有的关于积极品质培养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以确定几项重点积极心理品质,从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家庭支持、学校活动与疏导等方面进行积极品质的培养。而在心理健康课程中,不仅需要传播积极心理相关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教学工具来增强学生的探索主动性与体验感,从而提高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性。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融入了诸多心理卡牌作为重要教学辅助工具,如大众所熟知的潜意识投射卡、生涯卡、情绪卡、彩虹卡等,它们在课堂教学、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对缓解学生舞台紧张,潜意识投射卡有重要作用和良好效果;有关生涯规划的研究发现,与传统课程或讲座形式的效果比较起来,卡牌式工具箱可能会效果更佳。树德中学在积极心理学的引领下,不仅注重课堂理念的渗透,更是在教学工具层面不断探索,意图在积极品质培养过程中开发一套适切的教学工具,在课程中带领、引导学生深入积极心理体验,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根据校本化的积极心理品质内涵,树德中学自主开发了创新性的“积极卡牌”,这套卡牌从积极品质的六大美德、24项积极品质入手,在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分别从正性利己特征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个维度去拓展,形成了一套拥有48张积极品质的心理卡牌。其中,正性的利己特征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适应环境并应对挑战;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是指当自己需要时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时愿意且有能力给予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品质卡牌的正面印有描述性的短句,这些短句的设计来源于24项积极品质,每个积极品质都分别设有代表正性利己特征和代表与他人积极关系的两张卡牌。例如,“勇气”美德中的“诚实”这一积极品质设有两张卡牌,一张是代表正性利己特征的卡牌(“做了错事,即使尴尬你也会承认错误”),另一张是代表与他人积极关系的卡牌(“你信守诺言,我最信任的就是你”)。在此基础上,积极品质卡牌的背面设计有积极娃娃的家族形象。这些积极娃娃的设计来源于六大美德,这六大美德分别拥有其特定的积极娃娃形象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其中,正义是粉色,人道是紫色,卓越是绿色,勇气是黄色,智慧是橙色,节制是蓝色。

这套积极品质卡牌被广泛应用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自身的各种积极品质,建立积极的认知图式,形成积极的情绪。

〇 积极品质卡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条件

(一)营造安全、尊重和信任的活动氛围

一个缺乏安全、尊重和信任的团体,学生往往不愿过多自我表露与分享,活动体验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帮助团体创设安全的团体氛围。在具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学生会更认真回忆自己过去那些与卡牌上的短句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并在相互问答中进行自我剖析与解读。例如,有学生分享道:“当被问‘有没有人跟我说过,我总能让身边的人有平等的机会’时,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但在追问中,我才想起,我以前当纪律委员时,有同学跟我说过,‘虽然你和某同学关系好,但是你记名字时不是只写了我,谢谢你!’其实,当时我不想写好朋友的名字,但是担心其他同学告诉老师,才记了好朋友的名字,我都快忘了这事,没想到这也是体现我有公平公正的一面,我有些惭愧。”

(二)尊重、接纳学生不同的感受与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当同一个问题出现时,学生可能会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一无二的解读,这些不同的解读没有对错与好坏之分。在抽到“你总是喜欢探索和发掘新事物”这张卡牌时,学生分享的内容各不相同,如“每次新口味上市,我总想最先去尝试一下”“每次数学上新课,我就很喜欢,当天的作业一定是先做数学”“我的成绩不太好,但我很喜欢生物选修课,我的血型还是自己查验的”,等等。对此,教师须引导学生尊重、接纳他人不同的感受与分享,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共情他人。

〇 积极品质卡牌的应用案例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24项积极品质,识别现有的积极品质。

2.情感目标

挖掘积极心理潜能,激发积极力量。

3.行为目标

积极面对困难,提升幸福感。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发掘首要的积极品质或潜在的积极品质。

2.难点

在不同的环境中合理运用积极品质,强化运用积极品质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积极品质卡牌,12—14人为一组。

(四)活动方法

讨论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活动对象

初中年级学生。

(六)活动过程

1.团队热身阶段

活动名称:优点糖葫芦。

活动目的:打破羞涩感,组建团队,初步认识自己的积极品质。

活动规则:小组同学站着围成一圈,以顺时针方向依次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同学要向前走一步,在介绍自己前要依次重复前面的同学说过的内容。介绍自己的方式是自己的两个优点及姓名,用到的句型是“我是一个集……(优点)与……(优点)于一身的……(姓名)”,如“我是集善良与幽默于一身的张小花”。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方说出自己的优点,可以通过提醒同学们认真倾听和积极关注来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此外,还可以提示同学们可以用非语言的方式相互提醒前面同学说过的优点,从而形成团队力量。

2.团队转换阶段

活动名称:谁和我一样。

活动目的: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建立安全氛围,建立团队凝聚力,找到支持的资源,激发团体动力,进一步认识自己已有的或待挖掘的积极品质。

活动规则:小组同学站着围成一圈,以顺时针方向依次提问,提问者向前走一步说出一个问题,其他同学若有与提问者相似的情况则向前走一步,队形将会形成两个圈,内圈与外圈学生分别两两互相击掌,内圈学生再退一步回到原来的圈里站好,继续提问。提问用到的句型是“谁和我一样,生活学习中因……(优点)而……(情绪词)”,如“谁和我一样,生活和学习中因非常乐观而感到快乐”“谁和我一样,生活和学习中有时因不够勇敢而感到自责”。

教师要维持好活动秩序,让每名学生的提问都得到充分的反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发现有同学落单时,活动教师可以参与到游戏中,主动与落单的同学站成一圈,让同学们获得认同感。当活动教师发现同学们就某个优点开始自主交流时,可以不打断但要提醒注意时间,因为活动的目的之一也是要形成良好安全的小组氛围。

3.团队工作阶段

活动名称:悄悄绽放的我。

活动目的:发掘外显的和潜在的积极品质,建立积极的认知图式,形成积极的心理力量。

活动规则:每个小组使用2套积极品质卡牌,每个同学随机分配到7—8张卡牌,可以看自己的卡牌,小组同学围成内外圈相对站立,内外圈相向的两个人为一队,两人相互抽取对方的卡牌,就卡牌上的短句轮流提问,相互的问答结束后,内圈学生不动,外圈学生以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人的位置,内外圈相向的两人形成新的一队,继续相互抽卡牌及提问,直到最初一队的两个人再次相遇,游戏结束。以一队为例(外圈学生简称A,内圈学生简称B),A随机抽取B的卡牌一张,A提问:“有没有人跟你说过‘……(卡牌上的短句)’?”B回答,若答案是肯定的,A追问:“他在怎样的情况下对你说出这句话?”若答案是否定的,A则再提问:“有没有人跟你说过类似的‘……(卡牌上的短句)’?”若答案是肯定的,A继续追问:“他在怎样的情况下对你说的类似的话?”若答案是否定的,则A继续提问:“如果有人跟你说‘……(卡牌上的短句)’,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待B回答后,A和B角色互换。

若有同学拿到了相同短句的卡牌,教师可以示意让相邻且同圈的同学进行交换,以确保每个同学拿到的初始牌面是不同的。如果有落单的同学,教师可以参与进去,也可以让相邻的3个同学为一队。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同学们仔细思考、真诚回答,同学们要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给予同伴支持。

4.活动结束阶段

活动名称:幸福姿势。

活动目的:固化活动中的感受与收获,重新认识自己,建立积极的认知。

活动规则:小组同学围着坐成一圈,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轮流分享感悟,每人摆一个活动后能代表自己感悟的肢体动作,待小组同学都分享结束后,大家一起再次摆出动作并合影。分享感悟的句型是“卡牌活动中,在回答……(卡牌上的短句)后,我发现原来我是……(积极品质)的,我欣赏有积极品质的我。”

做肢体动作时,女生可能会害羞,教师可以指定从男生开始,鼓励大家大胆随心而动。此外,可以在每个同学做出造型动作后,提醒其他学生用微笑与掌声来回应。

总之,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能帮助师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还能帮助学生收获对抗挫折的信心与方法,个体进而增强幸福感、实现人格完善。树德中学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开发的“积极品质卡牌”这一教学工具注重挖掘学生的积极力量和品质,将其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不仅简便易操作,并且富有趣味,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启动意识与无意识的联结,不仅为学生重新审视与探索自我的积极品质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更是为培养积极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树德卡牌短句
疏堵结合,发挥卡牌的积极意义
航空科普卡牌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解读新晋“顶流”
收集卡牌
小小鱼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