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团辅: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融合
2024-04-29蒋诗瑶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自2018年起,开始尝试将心理与音乐课程融合,后逐渐形成以音乐团体心理辅导为主要形式的融合课堂形式,这类课堂往往由音乐教师和心理教师共同带领,综合运用接受式、再创造式、即兴演奏式3种方式,开发系列四季音乐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春天圆舞曲》《夏日梦幻曲》《金秋变奏曲》《冬季即兴曲》。
▎ 音乐团体心理辅导
音乐团体心理辅导作为艺术心理团体辅导的形式之一,是以音乐活动为媒介的一种非语言心理辅导。音乐具有审美、认识、教育和娱乐功能,运用音乐的功能特性,可以改善听者的身体、情绪、认知,提高自我觉察力,促进人格转变,同时具有疗愈的作用。在音乐团体辅导中,音乐通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影响团体成员。
在生理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效果,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
在心理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资源的整合能力。
▎ 音乐团体心理辅导系列课程的开发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音乐素养、心理发展特点等学情,学校开发了以季节为主题的系列音乐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春天圆舞曲》注重音乐表达与心灵状态的关系,在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过程中,学生借由音乐的表达与体验,通过音乐建立对自身心灵探索的意识。
《夏日梦幻曲》的主旨在于让学生体验音乐对身心的影响,他们通过“听声寻宝”音乐游戏、聆听各阶段的代表歌曲、冥想、成长雕塑,引发音乐所伴随的情感和回忆。该课程帮助了解团体成员的生活历史和情感事件,并积极做出调整。
《金秋变奏曲》以音乐中重要元素节奏作为切入点展开,充分挖掘了音乐节奏本身对人身心的影响,学生在课程参与及体验中激发自身内在的积极投入感,促进内心幸福感的提升。
《冬季即兴曲》以创作为主,用“杯子舞”作为主要活动环节,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该课程用树德校园元素改编歌曲,通过音乐唤起大家共同的校园记忆,配合“杯子舞”进行团体协作和即兴表演,提升团队凝聚力,促进人际交往,增进每位同学对集体、对树德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 音乐团体心理辅导的三种形式
(一)接受式
接受式是通过聆听和训练来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倾听的方法方式很多,如歌曲讨论、音乐回忆、音乐同步、音乐想象、投射式音乐聆听、音乐肌肉放松训练、音乐精神减压训练、音乐催眠等。接受式旨在让团体成员放松身心、舒缓情绪、提升兴趣、认识集体。在音乐功能的探究中感受情绪与音乐要素的联结关系,在音乐聆听中调剂自我,获得“同一感”,学会融入集体。
在《夏日梦幻曲》中,结合音乐放松,使用了音乐游戏“听声寻宝”,背景音乐为《铃儿响叮当》。教师引导同学围坐成一个圆圈,用树德手环作为目标物品,事先把手环戴在其中一个团体成员的手上,让最后一个进教室的同学作为寻宝人,找到手环在谁的手上。游戏开始时,大家有节奏地唱《铃儿响叮当》,寻宝人根据大家歌声的大小来判断离藏有物件的成员的远近。当寻宝人离目标物品远时,歌声变大,近时歌声渐小,走到目标物品面前时,歌声消失。找到手环,赠予寻宝人。最后,掌声欢迎寻宝人加入团队。
在《金秋变奏曲》中,教师弹奏《小星星变奏曲》,运用音乐同步,让学生根据曲目不同段落的节奏变化选择节奏,并能跟着音乐进行整齐合一的变化,学生体验变奏曲音乐情绪的多样性,与自我情绪的变化产生联结。
(二)再创造式
再创造式音乐心理辅导的方法是通过主动参与演唱、演奏现有的音乐作品,根据心理辅导的需要对现有的作品进行改编的各种音乐活动,以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再创造式音乐心理辅导强调团体成员在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人际反应,让团体成员从音乐技能学习中融入集体,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在活动中巩固音乐感知,体验音乐要素变化带给身心的不同体验,提高合作与自信,获得集体认同感。
在《夏日梦幻曲》中,运用集体歌唱,集体用“la”演唱《铃儿响叮当》,加入拍手,根据游戏规则做出音乐强弱力度变化,帮助彼此更加融洽,相互合作。在《冬季即兴曲》中,使用了歌词创编,让同学们根据《童年》旋律,以“树德校园生活”为主题,创编歌词,完成《树德时光》歌曲。共同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让同学们增加了对集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三)即兴演奏式
即兴演奏式音乐心理辅导方法是通过在特定的乐器上随心所欲地即兴演奏音乐的活动来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即兴演奏活动可以分为主题、无主题、独奏、合奏、人声、乐器、标题、无标题等不同方式。即兴演奏式可以激发创造力、提升兴趣,加强自我认同感。学生通过活动创编启发对自我的新思考,舒缓情绪,宣泄情感,获得自我调剂,同时促进自我与集体的认知,学会与团体合作,加强团体凝聚力,促进人际交往和集体合作。
在《夏日梦幻曲》中,结合雕塑技术进行即兴表演,学生聆听成长经历过程中的音乐,唤醒自己婴儿期、幼年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并即兴表演出来,以雕塑的形式展示,这个环节被称为“成长雕塑”,让学生能够彼此看见成长的经历与过往,也同时看见自己的变化,实现心灵的成长。
柏拉图说:“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音乐是人类探索情感的方式,是超越语言穿透人心的艺术,它表达了我们是谁,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它让我们与他人更接近,表达着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见证着我们的生活。音乐团体辅导具有其他心理辅导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具有发泄情感、感染他人情绪、寄托情志的投射的作用。音乐团辅师设计的相关音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心理环境,让团体成员在团体音乐互动中放松身心、表达情绪、接纳自我,整合身心能量,促进人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