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谚语,悟人生
2024-04-29李挺鑫
谚语蕴含着经验与哲理,有些谚语之间看似存在矛盾,其实不然,我们应在矛盾中找统一。
生活场景不同,谚语所表达的含义也就不同,而不同的谚语有其适用的情境。“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看似矛盾,实则是统一的。两句一说“争”,一说“不争”,共同点是要理清所争的是什么,理清了,就统一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不争的智慧。林语堂《风声鹤唳》中有言:“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旨在告诉我们做人的大格局,不争小利,方能赢得天下,懂得不争,生活就会过得顺风顺水。杨绛先生在生活中就做到了静而不争,不与世人争得失,不与世道争输赢。她认为与其浪费时间争来争去,不如静下来多读书、写书。她过得坦然,著作等身,又将自己的部分稿费捐给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基金会,鼓励学生多读少争。两位先生面对金钱名利这些身外之物,都为之不争,他们懂得不争的智慧,不计较个人得失,此乃不争之大争大智也。
“不争馒头争口气”是必争的妙用。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里说:“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在近乎亡国之时,正是那一辈中国人救亡图存,积极争取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强大。变法流血,“请自嗣同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敢于与腐朽的清政府相争。他的舍命大争,可谓震古烁今。今有人称“微光少女”的周芷晴,幼时患白内障,左眼失明,右眼尚留0.1的视力,看东西“就像一幅画被泼了一盆水,把所有的色块边缘糊掉了一点”。她选择向不公的命运抗争,努力用放大镜、望远镜,寻找那一丝微光。尽管很暗,但那丝微光足以照亮她前行的路。周芷晴奋力争取,最终以理科407分(江苏省高考总分480分)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国运危难时刻,谭嗣同在争;人生坎坷阶段,周芷晴也在争。争什么?争的是那口气,是不愿亡国与不甘落后的那口气。此乃争之大用也。
这样看来,争与不争是不同场景所处立场的表达。面对小得失,包括名利等物质层面的诱惑,我们应当选择不争;涉及国家领土和尊严,我们势必与之大争。亦如台湾地区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面对台湾问题,我们必须据理力争,维护国家统一。
“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不争馒头争口气”不是对立关系,我们完全可以在两者间找到平衡和统一。退伍军人杨善洲、林业专家李保国都是数十年如一日扎根穷山恶水,靠双手劳作让荒山披绿。不争的是个人名利,争的是祖国山川生态之美,他们不愧为时代楷模。
今日之中国,正需要如杨善洲、李保国般不当“出头鸟”,甘当“孺子牛”的一代新青年。很多人不争名利,甘愿奉献,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教师点评
文章以“读谚语,悟人生”为题,反映了作者精准审题的智慧。题目将谚语定位为生活中蕴含着的经验与智慧,作者借此启悟人生。
论证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展开,开篇立论:谚语所蕴含着的经验与哲理,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应在矛盾中找统一。
行文先总论谚语有各自适用的生活场景,场景不同含义也就不同。“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一说“争”,一说“不争”,共同点是要理清什么不必争、什么必定争,理清了,就统一了。
再分论“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不争的智慧,“不争馒头争口气”是必争的妙用。行文所用事例鲜活可观,杨绛的不争与谭嗣同的敢争,都很好地支撑了文章的观点,场景不同带来立场不同,看似矛盾的道理,其实并不矛盾。
最后,用“这样看来,争与不争是不同场景所处立场的表达”收束全文。杨善洲、李保国的用例稍迟了点,既已作结,就可戛然而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颐华学校 欧阳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