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中寻统一,促小成为大成
2024-04-29欧阳兮娅
“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两对谚语表面看似两相矛盾,深究其寓意,其实不然。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于矛盾中寻统一,从而促小成为大成。
事无绝对矛盾,亦无绝对统一。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通俗易懂的谚语,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场景之中。同一道理,置于不同场景,难免有碰撞冲突;不同道理用于不同场景,更能凸显其教化作用,展现独到的经验与智慧。矛盾在其中,统一亦在其中,二者共同作用,相辅相成。
诚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其中包含着和谐与仁爱的思想。安徽“六尺巷”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清朝康熙年间,官员张英收到老家来信,信中称家人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张英一笑,挥笔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字字挚言,家人与邻居读信后,各让出三尺地。
再说“不争馒头争口气”,它蕴含着拼搏与进取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饱受西方大国核打压。只因毛主席的一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黄旭华便独挑大梁,肩负重任。一穷二白,怎么办?他率领团队筚路蓝缕,探路前行。他们隐入荒芜海岛,以最土的方法,设计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三十载隐姓埋名,不为世人所知,却实实在在做出了了不起的伟业,他们托起钢铁蛟龙矫健出水,只为给华夏儿女“争口气”。
倘若张英劝说家人“不争馒头争口气”,何来“六尺巷”之人文佳话?若无一代代人的执着坚守,没有“不争馒头争口气”的铮铮铁骨,只凭“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委曲求全,哪来祖国今日之崭新风姿!“争”与“不争”并非决然对立,关键要看所争的内容是否值得、是否合理。无谓之争和不法之争,我们理当“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关乎社会责任、国家大义,我们如何能装睡,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即此,我们已看到,用片面眼光,只能看到谚语间的矛盾;不妨打开视野,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其中的内涵,才能成就大智慧。学习如此,生活亦如此,且于矛盾中寻求统一,获得更大成就,而作为手握时代之笔的少年,当放开眼界,打开格局,从而促小成为大成。
教师点评
文章审题立意不错,用哲学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两则谚语之间的关系,并就此立论:要“于矛盾中寻统一”,再将同样的道理移诸青年身上,提出只有洞察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才能真正用谚语的智慧去打开我们的眼界和格局,才能“促小成为大成”。如此论证,可谓层次井然。
文章开头谈及两组谚语,行文中若能关涉另一组,并进行类比和打通,这样的论证会更加周全和有力。(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颐华学校 彭妹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