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的核心元素支架
2024-04-29
李小军
名师简介:中学一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师。多年致力于提升“创意写作”在中学生读写实践中的转化与运用,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教育宣言: 以创意融通读写,以读写点亮人生。
从读者角度来说,一篇好小说要做到“讲好一个好故事”。一个好故事往往有着穿透时空、穿透人心的巨大力量。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说,好故事要能够引发读者共鸣,激发想象与思考。《祝福》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两篇小说无疑都是经典好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创意读写活动的方式,由深度阅读学习如何构建好故事的核心元素支架,从而走向创意写作,踏上一趟愉快的读写旅程。下面让我们以“故事”为焦点切入,来解读这两篇不同时代的名篇,感受创意读写的快乐。
一 课前热身小游戏:启发对“故事核心元素”的认识
游戏的名称叫作“猜猜他是谁”,即学生根据老师描述的内容,猜出这个小说人物是谁。
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形成对“好故事的核心元素”的认识,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写作作好准备。
老师出示第一条: 他们只想过安宁的普通人生活。
学生猜出很多人物: 宋江、林冲、孔乙己、骆驼祥子、祥林嫂、格里高尔、福贵……
老师出示第二条: 现实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他们的理想。
学生纷纷说: 好像很多小说人物都有这样的命运。
老师出示第三条: 他们在现实面前都曾经一忍再忍,一退再退。
学生答: 林冲、骆驼祥子、祥林嫂。
老师出示最后一条: 在一个风雪之夜,一个选择出走,一个走向死亡。
学生惊呼: 哦,一个是林冲,一个是祥林嫂。
游戏结束,老师进行总结:大家最开始无法猜出具体人物,是因为前面的几条都是好故事的类型化元素。可见,好故事是有一些共通性的,其中一种常见的类型是从描写人物的宁静生活被打破开始,然后描写人物经历一系列的挣扎和抗争,最后描写人物走向了成长或者死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故事元素的认识,老师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看过的电影,分析它们是否符合以上特征。经过讨论,大家联想到了《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泰囧》《满江红》等电影,认识到电影和小说都是“讲故事”,其故事的核心元素是相通的,只是表现手段不同而已。
接下来师生重点围绕“好作品是如何讲故事的”来阅读《祝福》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两篇小说。虽然两篇小说的写作时间相距甚远,但是穿越时空,我们将发现两篇小说故事元素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个过程如同一场神奇的丛林探秘,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二学习过程:攀着“故事核心元素”的支架前行
学习活动1:人物遭遇了什么?
在故事的起点,祥林嫂和林冲分别遇到怎样的人生遭遇?分别梳理出来并解释其合理性。
为了梳理得更清晰,我们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如下所示:
孙绍振教授说:“好的情节应该有一种功能,就是把人物打出常规,进入第二环境,暴露第二心态。所谓第二环境,是相对于第一环境而言的。第一环境就是人物所处的常规环境,把人物打出常规的第一环境,进入非常规的第二环境,其性质就是虚拟的、假定的、不拘泥于现实的。”从故事角度更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将人物的遭遇进一步细化,揭示出人物从第一环境走向第二环境的内在逻辑。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遭遇1到遭遇3,人物的遭遇是逐渐升级的,也就是说,人物所面对的障碍将人物一步步逼入绝境,于是我们将人物的遭遇等级做了一个分类:遭遇1(困难)—遭遇2(困境)—遭遇3(绝境),正是这样的人物遭遇形成了故事内在的运行动力,推动了故事情节一步步发展,这是故事动力的基础。
学习活动2:勾出了人物怎样的“心魔”?
祥林嫂和林冲在“困难—困境—绝境”的外在逼迫中,其内在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又是如何变化的?
人物的“心魔”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第二心态”,所谓第二心态,就是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它与表层心理结构形成反差。人都是有人格面具的。在正常的社会关系里,他维持着社会角色的面具。情节性的小说,一旦进入第二环境,客观环境的变化导致心理环境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迫使人的心理奥秘浮现,这种心理奥秘就是“心魔”。剖析人物的“心魔”是走进故事深处的关键,也是解读人物的重要环节,为此还要明确人物心理的起点,即在第一环境中,人物的心理诉求是什么?遭遇变化后人物的心理诉求又是怎样的?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于是我们再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不同状态下人物的心理诉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人物“心魔”变化的图示:
学习活动3:“冲突”指向了哪里?
冲突=渴望+障碍,两篇小说主要呈现了怎样的冲突?我们该怎样通过故事冲突来探究作者的意图?
冲突是故事的核心,而冲突又分为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通过前面的梳理,我们已经对故事中人物的内在精神冲突有了基本的认识,而接下来就是对故事的外在冲突进行探究。一个好的故事,人物的冲突一定是由内外两重构成的,以前我们对小说冲突的分析仅仅停留在情节的层面,将其简单地概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情节流程,这是无法触及故事本质的。在这两篇小说中,我们通过画“故事弧”的方式来展现小说的外在冲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弧”
《祝福》的“故事弧”
通过绘制这个“故事弧”,我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故事冲突设计与作者表达人物性格的意图是密切相关的。作者想通过人物的遭遇、人物的渴望以及障碍的突破,向读者传递故事的主旨。林冲的渴求只是做一个安分的普通人,但是以高衙内为代表的政权一步步为他设置障碍,使他一忍再忍,最终忍无可忍,被“逼上梁山”。而鲁迅先生刻画祥林嫂这样一个人物,对其寄予了更多的情感,在“故事弧”的第一个情节冲突点,即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主要展现出的是封建夫权思想对她的迫害;第二个冲突点,即祥林嫂再到鲁镇,是在夫死子丧后,大伯来收屋,她被赶出了家门,这体现出封建族权的无情;第三个冲突点,祥林嫂捐献了门槛但仍然不被允许参与祭祀,这是封建神权对一个无辜女性的残害,而正是这样一个由封建夫权、族权、神权所编织的礼教社会把祥林嫂这样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无情地吞噬了。
学习活动4:人物行为是为了什么?
问题1如何理解文中林冲最后的行为?
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金圣叹评:三个人的头安放得好,又算示众,又算祭赛,又算结煞。
这里大家的讨论最为激烈,因为这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地方,也是故事最好看的地方。林冲手刃仇敌,告知神明,这是天理昭然,表明自己的正义性,而这也是林冲退无可退后所作出的唯一选择。“被与葫芦”象征着过去安常处顺的生活幻想,“枪”象征着抗争。林冲在现实困境的打压中终于抛弃了委曲求全的自己,走向了武力抗争。
问题2
在电影《祝福》中安排了祥林嫂怒砍门槛的情节,你觉得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我们从小说的角度和电影的角度分别分析这个情节的意义。从小说的角度来说,鲁迅先生想表现的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农村妇女在封建礼教的戕害下一步步被逼入绝境、最终毁灭的故事,因此,祥林嫂一定是一个反抗意识薄弱的人,怯于“向外”反抗。而从电影的角度来讲,影片的拍摄时间是1956年,正是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电影《祝福》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了当时人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电影中才会多出了“砍门槛”这个情节,这个情节昭示着祥林嫂最终认清了封建礼教的丑恶面目,敢于起身反抗社会,但祥林嫂身上的局限性已经决定了她无法有所作为,最终还是难逃惨死的结局。电影中祥林嫂的这种抗争意识使其具有了新时代新女性的特征,符合新社会所提倡的女性意识。
通过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命运的抗争,这种抗争是广阔宇宙中如同蝼蚁的人类所能做的唯一的事,这种抗争从一开始就可能会失败,但正是这种抗争才使得人真正成为人。这与林冲的反抗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都是为了获得人之为人的起码生存权而抗争。
这样的探究让我们对两个故事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思维素养得到了提升。
学习活动5:为什么要下一场“雪”?
两篇小说中都安排了“雪”这样的场景,为什么?请比较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场景”是故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活动空间。这两篇小说让人物在“风雪”之夜走向结局,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故事写作的必然?
《祝福》中的“雪”出现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局。开头“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这场雪丝毫未给年关增添任何明亮热闹的色彩,反而“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如此的开头,已为全文的感情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更是一种对严酷冷漠的现实背景的暗示。结局时“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祥林嫂死在“祝福”的日子之中,显出了她的不幸与悲哀,而此时的雪,最大化地加深了她被封建礼教所“残害”的可悲。
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则与情节一路伴随,随着情节的发展、冲突的加强,雪越下越大: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沧州遇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接管草料场)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火烧草料场)
文中的雪,不仅在情节推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对人物的塑造以及现实背景的交代上也有独到之处。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是残酷的现实让这样一个安于现状、忠于朝廷乃至委曲求全的人一步步走向反抗的。而这愈下愈猛的大雪正是陆谦等人阴谋与无情的象征,残酷的现实点燃了林冲心中的愤怒。愈下愈紧的大雪亦如林冲心中积压的愤怒逐渐被逼出来,最终逼出了他的恨、他的狠。
雪看似柔弱无力,但当暴风雪袭来之时,没有人可以抵挡它摧枯拉朽之势。正如林冲的性格转变一般。面对高衙内的夺妻之恨,他忍了;面对高俅的蓄意陷害,他忍了;面对官差的刁难陷害,他忍了。一直以来,林冲以一个略显懦弱的姿态活着,但当他被逼入绝境之后,他的狠是令人生畏的,在山神庙前杀掉陆谦三人的林冲如暴风雪般爆发了。而那纷纷的大雪,正是他性格转变的绝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