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绵阳“六一堂”对话欧阳修

2024-04-29蒋晓东

现代阅读 2024年4期

我忽然听见了马车的声音,由远而近,像晨钟,清明而空灵;像鼓点,敲起千百年的厚重文化;像忙碌而又缓步踏沙的行者,急促中透着淳朴与稳重……

推荐人:木叶

推荐理由:“六一堂”前,与欧阳修谈谈往事,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

建议阅读用时:10分钟 完成用时:

步入绵阳“六一堂路”,北宋文化拂面而来,我仿佛看见了欧阳修的身影。已是隆冬,其气凛冽,砭人肌骨,我的心却顿时沸腾起来。恍惚间,我听见了欧阳修的声音:“晓东啊,谢谢你又来看望我啦!”

其实,我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常常去“六一堂”。在电脑上搜索一下,很容易就知道欧阳修一生成就巨大,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在我的家乡绵阳出生,也许我还有很多“本土疑问”没有找到答案吧。

拾级而上。我的前面有“香客”,我的后面有“香客”。在宁静致远的韵致里,香客们仰望而上,却又默默无语。我忽然听见了马车的声音,由远而近,像晨钟,清明而空灵;像鼓点,敲起千百年的厚重文化;像忙碌而又缓步踏沙的行者,急促中透着淳朴与稳重;像人生波澜壮阔的经历,在顺利与坎坷中一路向前。

原来, 景德四年(1007),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到绵州(现名绵阳)任军事推官时,欧阳修就出生于绵州。

疑问跳了出来!欧阳修在《七贤画序》里表述得非常明白:他的父亲欧阳观乐善好施致家贫如洗,因此在绵州任满准备到泰州任判官时,只带走了自己绘制的视为至爱的“七贤图”。父亲上任泰州不到半年就故去了,“七贤图”成了唯一遗物。奇怪的是,步入仕途的欧阳修为什么等到49岁才装裱“七贤图”?此其一。父亲仅仅与欧阳修生活了4年,按理“感情不深”,可欧阳修为什么将“七贤图”保存了45年呢?为什kLCPiaD4qEl7xbtXfixj3wUizx4jshcUo5m8diDrHy4=么写作《七贤画序》,期盼能够“且使子孙不忘先世之清风”呢?此其二。第三则是,欧阳修对我的家乡绵阳有什么样的情愫呢?

在沉思中,我登上石阶,站在了“六一堂”前,周围都是给欧阳修敬香的人。我听见一位老人悄声而略显焦急的话语:“孩子啊,敬香,三支为一炷,三炷为一组。不准用打火机点香,要用火柴……”原来,这位老人正在教育他的儿子。“敬完香以后,要作揖,要磕头。礼成以后,要退着出来,不能转身就走……”

堂内,欧阳修的塑像高大正气,我感觉他眨了一下眼睛,大概是向懂礼数、明道理的老人致谢吧。突然,我的心“怦”了一下,困扰我多年的“谜”,在这一刻相继解开。

欧阳修是孝子呢!他把父亲的遗物“七贤图”保存数十年,是对父亲的尊重和爱戴啊!眼看图已经旧了,不装裱,恐坏掉,真正坏掉了,那就是大不敬啊!何况,“七贤图”是父亲的至爱呢!为什么是父亲的至爱?因为父亲崇拜图画中的七位贤人。

我看见欧阳修又眨了一下眼睛,这次,欧阳修好像是在对我说:“我的父亲虽然多地为官,但是官阶平平,基本没有提升,可父亲从不抱怨,为官任劳任怨,为人和和气气,最后逝于泰州任上。这样的父亲,这样的官,难道不值得敬爱?我的父亲去世早,但是母亲给我讲述了父亲的很多事情呢!父亲与‘七贤’都是我的榜样!”

为子尽孝!为臣尽忠!我明白了,欧阳修如此珍爱“七贤图”,是因为仰慕画中贤人的品质,仰慕父亲的品质!而他在自己的人生中,也传承了父亲的品质,坚守着为人为官的气节。

难怪欧阳修写出了《六一居士传》!“六一”即指欧阳修“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他把自己也视为了“一物”,其平等、清净之心,非同寻常。欧阳修在写就《六一居士传》年余去世,心不颠倒,心不漂浮,活得清楚,“走”得明白,正应了“自他平等,清风自来,心安即是归处”的古言。可见,欧阳修与父亲不仅“心有灵犀”,而且与父亲的为人为官之道分毫不差。

要离开“六一堂”了,依依不舍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个“六一堂”,但是我知道,绵阳人纪念欧阳修的“六一堂”,是国内唯一延续千年的“六一堂”。我突然大吃一惊!我的眼前分明出现了欧阳修的形象!欧阳修面带微笑,清明的眼睛,望着悠悠南湖,望着秀丽浅丘,他双手按在自己胸口上,道:“欧阳某,生于绵州,甚幸!”

我,亦为欧阳修出生于绵阳而欣喜,并由此诞生出一分端庄来。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2017年第3期,有改动)

“竹林七贤”的风骨沉香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七人常在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云台山一带)的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不能直抒胸臆,他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以诗词、散文和乐府民歌等形式,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留下许多佳作,为世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