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铸魂,校园芬芳

2024-04-29

今古传奇·少年文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汤勇,“朴素而幸福的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任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长12年,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探索、研究与改变,潜心于教育的思考、阅读与写作,如今以行者的步伐与姿态,为乡村教育奔走、呼吁与呐喊。现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常务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著有《面向“双减”的教育》《为未来而教而学》《教育是美好的修行》等近20本教育专著。其中近10本分别入选《中国教育报》“老师喜爱的100本书”、中国教育新闻网“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中国教师报》“年度教育图书”。2014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是《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

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走向成功的学校,固然会有各不相同的竞争优势,但肯定会有一个共同点——拥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

曾有人通过实验发现,一个人死亡的瞬间,他的体重会减少21克。于是有人认为,人的灵魂的重量可能是21克。这种说法的科学性我们按下不表,毋庸置疑的是,这关键的21克让人成为一个奇特的生命体。那么一个组织的“21克”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它的文化。

大家都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的。但当你把空气打进气球,便会发现气球变硬了,气球里的空气就相当于我们说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梁晓声对文化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表达,他说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对于文化的重要性,有人说,没文化,真可怕。有人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军队一打便垮,没有文化则不打自垮。

有人将文化与制度进行比较,认为制度是刚性的,往往规定哪些事不能做,文化是柔性的,常常倡导哪些事应该做。制度在有监督的地方发挥作用,是他律;文化在无监督的地方发挥作用,是自律。制度是“纲”,具有强制性,强调执行力,是“要我做”;文化为“魂”,没有强制性,强调感染力,是“我要做”。

学校是育人的宝地,校园文化就更重要了。

决定学校品质和影响力的,绝不只是校园里高大的建筑、完善的制度;对学生影响最久远、最深刻的也绝不只是知识和分数,还有校园文化。

我认为,一所学校的校园里不一定要有庄严的大楼,不一定要有宽阔的运动场,不一定要有最先进的教学设施,但一定要有内涵丰富、浓郁芬芳的校园文化。

我还认为,任何一所学校,哪怕是不起眼的小学校,只要有了自己的文化基因、文化符号,就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学校里任何一件不起眼的东西,只要被烙上文化的印记,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就会远远超出其本身,从而能向师生们传达一种博爱的精神、一种严于律己的道德要求、一种高雅的行为准则。

我更坚定地认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物质刺激不是灵丹妙药,制度的约束只能管住人而管不住心。唯有文化的引领与创新,才能浸润师生心灵,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努力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这才是管理的根本之道!

正因如此,大凡卓越的校长都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创新。一方面是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的创新,这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赖以产生、发展、不断完善的基础。

学校所有的景物景观、建筑设施都可以进行设计装饰,赋予其相应的文化元素,使其具有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学生寝室可以围绕“净、静、进”(干净、宁静、进取)创造高雅的寝室文化,诸如“雅特居”“凌云阁”“三省堂”“聚仙庄”等寝室名都体现了文化的考量。

楼道、楼梯拐角容易堆放杂物、藏污纳垢,整齐与洁净较难维持,若以文化点缀,一下子就既有了美感,又有了温度。即便是厕所,也可以通过巧妙的构思布置得温馨舒适、韵味十足,为师生提供放松的好去处。

校园里的每一棵树,我们给它挂上“掌掌相应”“亭亭华盖”“大树底下好读书”等牌子,文化色彩便赫然凸显。

校园里的每一处绿地,都可以因文化创意具备动态、活跃、温馨的视觉效果和人性、生态、环保的意义,体现出现代校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气息。

校园文化创新的另一方面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创新。构成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内容多种多样: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让全校师生在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为引领,培养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培育教职工为学校作贡献的团队精神;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的平台,让教师感受到家的温暖,形成浓郁而温馨、严谨而高效、务实而进取的氛围;以校园社团活动为依托,以各种有益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全方位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在我看来,校园文化创新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文化的创新要立足学校发展需求,要让包括校长在内的全体教职工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愿景、统一的行动。

校园文化创新要因校制宜,不能盲目照搬,机械套用,随便“拿来”,必须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量身定制,立足于个性化表达,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创新要让师生站在校园文化中心。一方面,校园文化不能仅仅是校长个人意志的体现,要充分反映师生的意愿;另一方面,要让师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他们在参与中身心得到浸润熏陶,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也得以构建与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校园文化真实可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与形式文化、商业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校园文化创新要处理好相应辩证关系。比如校园文化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的关系,校园文化的已有文化与需要拓展的文化的关系,校园文化对过去的传承与对未来的创新的关系,校园文化的有效执行规范与充分张扬个性的关系等。

正如丘吉尔所说:“我们塑造建筑物,之后建筑物塑造我们。”我们用心塑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将塑造我们,塑造校园中的每一个师生。

(责任编辑/李希萌)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