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普通中学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思考与探索

2024-04-29田丰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4年29期
关键词:普通中学高质量发展双减

田丰

摘要:“双减”以及新课程改革都对普通中学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促进普通中学的持续性、高质量发展,校长必须从学校发展层面,正确认识“双减”的变革对象以及“双减”的责任主体,意识到“双减”后学校发展一定是政策要求与学校特色发展并进,同时还必须创新学校工作思路,完善学校教育制度,加强教师福利待遇保障及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

关键词:“双减” 普通中学 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双减”实施的第二年,也是山西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新高考)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无论是“双减”政策的实施还是新高考的改革都对普通中学的发展提出了要求,那么一所普通中学如何应对“双减”,又如何在“双减”下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快速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以山西太原一所普通中学“双减”政策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探索为例,为其他学校发展提供借鉴和启迪。

一、“双减”下的学校:大刀阔斧改革与抓住契机提质并存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学校来说,既是落实政策要求,需要认真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是进行学校改革,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一大契机。据2022年初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双减”政策得到了学生和校长的高度赞同,75.3%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明显减少;92.8%的教师能自觉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95.2%的家长接受了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同时,“双减”政策通过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改变了整个教育生态:“双减”为学校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机。所以,借助“双减”政策的东风,学校可以对教师教学、学生成长以及家长教育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进一步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双减”虽是学校推进自我发展的良好契机,但在实践过程中,在“提质”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陆芳等研究者在对江苏省中小学校“双减”实施情况调查时发现,“双减”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减少“量”的基础上,学校如何实现“质”的提升是所有校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要实现提质的最终目的,学校就必须在现有发展基础上提出高目标、高要求,建设高质量教师团队,具备高质量教育教学水平。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学校制度、教学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甚至家校社协同共育建设进行全面、深层次改革。

二、“双减”中的学校:变革对象与责任主体的双重身份

作为“双减”的主要责任主体之一,学校既要主动落实“双减”政策,同时又要作为责任主体,基于自身的角色,完成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及转变。

(一)作为变革对象:需形成对“双减”的正确认识

变革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而承担变革重任的往往又是变革对象本身。所以,作为“双减”的落实机构及变革对象,学校、学生、教师及家长都必须深刻意识到“双减”的本质,并达成共识,这也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事情。

1.减负与提质

在教育中,学生负担主要指向学生学习成长中所承担的精神压力或者量化的学习任务。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力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适度的学习动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一旦学习压力过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不断下降。减负便是针对学生学习强度过高,学习效能低下的问题,通过调整作业量及考试频率等手段,减轻学生学习强度,增加学生自由支配时间,促进学生发展的主体性。所以,减负的目的是提质,要求学校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2.减负与学习效率

“双减”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作业量,减少学生行为负担,增加学生自由时间,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能。因此,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让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学校承担学校教育责任,社会力量承担社会教育责任,是“双减”政策要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生态。

(二)作为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共同行动

1.校长:兼顾高度与力度

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校长对“双减”的理解与把握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双减”政策的落实。作为学校主要管理者及“双减”政策的主要责任主体,校长在认识上要有高度,在落实上要有力度。

首先,校长应意识到“双减”的实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此,学校管理者要看得远,要认识到“双减”带来的远端任务和近端任务,处理好长远与当前的关系。

其次,要处理好减负与提质的关系。“减负提质”要求校长必须改变以往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甚至是教学方法,建立起适应“双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的教育模式与办学理念。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不是“双减”后才出现的。早在1964年《人民教育》刊登的《减轻课外作业负担》就已经拉开了学生减负的序幕,而后学者、教育部门管理人员、学校校长都意识到作业负担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及实践探索。有的学校采用“书包称重”的方式,虽简单粗暴却也直接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只能带一本作业等等,虽然各地各校在“双减”政策发布前都曾探索过作业减负的方式,但是直到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才给学校真正指明了减负的道路——减负不仅是减轻作业负担,还要减掉思想的负担、多余教辅、频繁的考试、偏颇的学生评价等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减轻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而这些都要求校长以系统思维审视减负工作,围绕减负的相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方式甚至教师培训、教师考核等都要发生变化。

最后,校长还要处理好学生基本发展与个性化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双减”后,校外培训供给量减少,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转移到学校。这就要求校长要设计好、组织好优质课后服务工作。针对市场作用下家长的需求,一方面要科学对待,引导家长理性认识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家长合理需求,调整学校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内容、课后服务形式等方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教师:明确定位与提升能力

除了学校层面需要针对“双减政策”做出切实的改革外,教师也要做出改变。在“双减”政策实施情况的走访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在落实“双减”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为此,针对“双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必须主动出击寻找解决之策、平衡之策。

首先,教师需明确自己在落实“双减”政策中的定位。教师需对“双减”中教师的职责、自身的能力限度、权力边界以及作用的有效性范围有准确的认知。在充分理解“双减”对教师量化及质性要求的基础上,发现自身实际水平与政策要求的差距。其次,教师需提升自身能力。教师在明确自身定位及自身发展的不足后,应基于学生“吃饱”“吃好”的基本要求,主动思考如何达到“双减”对教师的要求,如何在现有情况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家长:正确认知与积极配合

“双减”政策的直接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监护人又是家长。所以,加强家长教育指导,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作为家校共育的主阵地,学校尤其是家委会、家长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建构良好教育生态的责任。通过完善的、系统化的家校社协同共育机制,一方面,增进家长对“双减”的认识,对学习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加大家长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学习,既要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知识,知法懂法,自觉履行家庭主体责任,又要让家长掌握高效的教育方法,减少家长对育儿的茫然和焦虑。

三、“双减”后的学校:政策要求与特色发展并进

“双减”无论是从国家发展战略还是教育现代化发展来看,都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现状的科学的教育政策。“双减”的落实不仅需要各地教育部门的宏观规划,更需要各校基于本校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高效的落实。为此,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进行了多项探索和改革,积累了部分成功经验,希望为其他中小学校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新的工作思路

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世界。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就必须建立新的工作思路。在“双减”政策颁布后,学校领导层立即深入学习“双减”政策,并将“双减”政策与学校的定位及学生发展结合起来,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发展规划,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宗旨、方向、任务以及团队建设等等。

(二)新的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种规则或者运作模式。根据“双减”对学校发展的要求,创新学校各项体制机制。学校各项制度的建设需要全校所有教职工的参加,教职工及教代会代表应本着为学校负责、为学生负责、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在涉及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福利待遇、评优选先和涉及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以及学校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开始思考、收集并着手撰写教代会提案、意见,把身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来,同时更要把所有人经过深入思考、认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贡献出来,并进行汇总。汇总的意见经校管理小组讨论、研究后,将结果再次反馈给教代会及各位教职工。根据再次反馈的意见,全校教职工继续提建议,找问题,做创新,经过反复几个月的打磨,最终形成绝大多数教职工都认可的规章制度,并在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使之成为学校命运共同体行动的准则,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建章立制、人人自觉遵守制度、让制度约束人、让制度促发展的目的。

(三)新的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主要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要注意两方面,一是教师福利待遇保障,二是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建设。

如图2所示,首先,在教师福利待遇保障方面,为了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层面要做到“五个提高”和“三个标准”。“五个提高”指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在严格落实执行政策制度的前提下,让教职工充分享受应有的待遇,用好福利费和工会经费;提高教师工资晋级的周转率,更加科学合理晋升、公平晋升、阳光晋升;提高毕业年级教师的待遇,让劳有所奖、劳有所得,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树立工作最光荣、贡献最光荣的良好风尚;提高教职工成长待遇,提供更多的教师进修提高的培训机会,让老师们能更多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进一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赛讲、公开课、课题组、提高班等培训,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渠道,创造多种条件,全力以赴用团队的力量打造新的领军学科。实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色。“三个标准”指教师不分学科科目,参加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均等,以是否取得长足发展为标准;教师能否胜任岗位以能力水平和结果为标准;所有教职工不分教学行政,奖勤罚懒以完成工作的质量为标准。通过“五个提高”和“三个标准”,以结果为导向,激励教师认真工作,努力提升自我。

其次,在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面,教师要做到三点。第一,要教好书、育好人,一定要做到真爱。教师要真正做到“爱,温暖每一个孩子”,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以“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境界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以适当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族的希望,教师一定要做到爱生如子,而且不可轻言放弃,要坚持针对他们的不同个性、不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培养孩子们树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第二,教师要爱学习、做终身学习者。读书学习是教师提升综合实力、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到多读书、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而专业学习中首要的便是所教科目的“指南”,要学深、学细、学透,对“指南”上的要求如教材在脑,解题在手,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结合指南进行。学校也会适时组织开展读书会,进行分享交流、研讨提升,帮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读书人。第三,教师要爱自己的事业。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强调教育和教师的基石地位与作用,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岗位,忠诚自己的事业,正如人民教师誓词所说,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四)新的办学改革

当前,作为山西省的一所普通中学,十九中面临着“双减”“双新”和“新高考”的空前挑战与考验,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给予教育系统的期盼前所未有,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和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须以教育人应有的情怀,踔厉奋发,取得教育教学“率先”发展。

为此,我校提炼出“围绕‘双减令,紧跟促进法,大力抓双新,落实新高考”的整体工作核心,秉持“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热爱生活”的办学宗旨,以“双减”为重要突破口,出台了“八个一体化”工程(即十四五规划与学校长远发展一体化谋划、“双减”政策落实与双新改革发展一体化推进、课堂教学优化与课后服务提升一体化设计、文化课教学和专业特色化培养一体化提升、教师素养培优与研究水平拔高一体化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安全保障一体化统筹、五育并重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实施、新高考改革探索与立德树人目标一体化落实)和配套的“333行动计划”,成功搭建起具有普通中学特色的“双减”实施框架和实施路径。

为此,学校首先明确了“减”与“增”的关系。青少年学生有着旺盛的精力,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我们要真正落实好“减”,就必须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以人为本的方面做好“增”,这也正是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在“双减”落地后,提出“学生成长的需要意味着动力,党和国家的要求意味着行动”新的办学理念的初衷。学校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可资借鉴的“一体化”探索,可概括为“双增四驱”。

1.“双增”

一增课堂教学质效。“双减”减的是负担而不是质量和效率,为此,学校探索引入无痕化课堂教学改革,倡导情境化、问题导向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以大单元、项目化开展教师教学研究,达到了“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提升”的良好效果,课程改革配合作业综合统筹、公示、例行满意度反馈、专项科研等,文化课教学减负目标初步达成。

二增能力才干发掘。学生从“双减”中减出来的精力是为了什么,要干什么?就是《意见》指导思想中指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此,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创新搭建了“双翼驱动”特色课程体系,在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开设生涯规划、书法、研学实践等校本必修课程;在课后服务中开设棋类、男子篮球、女子篮球、健美操、声乐、民族舞蹈、拉丁舞、绘画、书法、影视戏曲表演、影视编导、播音主持等多个门类的校本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阳光一小时系列活动等,做到全员全覆盖,人人掌握一至两项体育和艺术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发掘每个孩子的特长和闪光点,配合导师制、生涯规划指导等支持体系,量体裁衣打造个性化精准教育服务,让学生不仅在学业、升学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在生活、交往中树立自信,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四驱”

(1)学生主体内驱。通过“双增”以及“双新”引领下的选课走班模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发展指导等,激发学生学业和人生追求的内生动力,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发展核心素养,形成关键内因。

(2)家庭助推驱动。改革家委会工作机制,联合各年级建立有效的信息融通机制,做到家长和学校、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通畅,并开展丰富而务实的家庭教育培训,特别是《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操指导,同时建立稳定的家长进校园进课堂工作机制,让家长体验和监督“双减”实施,家校联手,推动家校共育工程,在学校和家庭主战场,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3)教师主导驱动。除前所述“五个提高”“三个标准”“三爱”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外,学校围绕“立志从教德为先,教书育人爱为本,攻坚克难韧为根,创新发展永无止”教师职业规范,通过高规格、务实的课题研究引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岗位培训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集体备课、大单元教学研究、精品作业设计研讨、试题命制研究以及名师、优势科目、优秀课例引领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截至2022年底,已有95人次教师获得正高级、特级教师和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能手)、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成为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强劲动力。

(4)社会外部驱动。在专业引领方面,学校与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建立支部结对共建,获得“双减”“双新”“新高考”背景下,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权威、专业指导;在教育科研方面,学校与名校建立联合教研和跟岗学习机制,借鉴落实“双减”的一线实践经验;在学生培养方面,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开展“三进”教育,开发农耕劳动实践基地、红色研学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驻地社区志愿服务基地等,在展示学校新时代中学生风貌,取得更好声誉的同时,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外部教育生态。

猜你喜欢

普通中学高质量发展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普通中学教学方法的调查和研究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