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接触工人966名听力体检情况分析
2024-04-29陈红杨军张青
陈红 杨军 张青
【摘要】 目的 分析某车厂接触噪声的工人的听力体检情况,了解噪声导致听力损失的现状,为防治生产噪声所致听力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到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的某车厂接触噪音的在岗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中纯音测听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定标准:纯音听阈异常,任一侧耳的任一个频率听阈>25 dB HL;高频听力损失,双耳3 000 Hz、4 000 Hz、6 000 Hz频率平均听阈≥40 dB HL。结果 观察对象共966人,听阈异常417人(43.2%),纯音测听高频听力损失86人(8.9%)。男性工人与女性工人听力阈值异常率、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损失异常随着年龄增加检出率增高(P<0.05),随接触噪声工作年限增长检出率增高(P<0.05)。听阈异常人群中,语频平均听阈,高频平均听阈,3 000 Hz、4 000 Hz、
6 000 Hz频率听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噪声致听力损失以高频为主,尤其是4 000 Hz、6 000 Hz听阈提升。不同性别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损失与年龄、接触噪声工龄有关,年龄增长、接噪工龄长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纯音听阈;语频;高频听力;职业性噪声聋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4-0001-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64
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最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之一,是由于长期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的听觉损伤,多累及高频听力[1]。噪声会损伤听功能、前庭功能[2],长期损伤会对人的社交、认知能力、心理产生影响,影响生活质量。噪声普遍存在于生活、生产环境中。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发展迅速,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接触无法避免,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率提升。生产噪声作为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纯音听阈测试(pure tone audiometry,PTA)已成为接触生产噪声的工人们职业健康体检的必查项目。在往年的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某车厂噪声暴露工作人员多,听力损伤检出率高。为避免发生较多的职业噪声性聋和开展针对性防治,现将该车厂2021年度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检查的在岗噪声接触工人纯音听阈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工人听力情况,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某车厂2021年度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人,记录他们的年龄、性别、接触噪声的年限等个体情况,并进行耳廓、外耳道、鼓膜等耳科检查。共有966名在岗工人被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工人899人,女性工人67人;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8±9.66)岁;接触噪声工龄1~40年,平均接触噪声年限(15.2±8.94)年。
纳入标准:生产环境中有噪声危害因素的在岗工作人员。
排除标准:外耳、中耳疾病,家族遗传性耳聋以及耳毒性药物使用所致耳聋。
1.2 测试方法
纯音听阈测试:根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观察对象脱离噪声环境48 h后再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在隔声室内,不超过30 dB(A)的本底噪声,使用MADSEN Itera丹麦尔听美纯音听力计(按规定进行校准)。专业人员用“上升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双耳500 Hz、1 000 Hz、2 000 Hz、3 000 Hz、4 000 Hz、6 000 Hz共6个频率测试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结果按照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中标准附录A进行听阈的性别、年龄修正。
1.3 评价指标与标准
纯音听阈异常:任一侧耳任何一个频率的听阈>25 dB HL。
高频听力损失:依据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计算双耳高频(3 000 Hz、4 000 Hz、6 000 Hz)的平均听阈(BHFTA),以BHFTA≥40 dB HL判断为高频听力损失。
双耳语频平均听阈:计算双耳500 Hz、1 000 Hz、2 000 Hz频率阈值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听阈异常检出率、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
男性工人听阈异常395人(43.9%),高频听力异常81人(9.0%);女性工人听阈异常22人(32.8%),高频听力异常5人(7.5%)。男性听阈异常检出率、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高于女性,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率
<30岁工人中,高频听力损失14人(6.1%);30~39岁人群中,高频听力损失34人(7.0%);40~49岁工人中,高频听力损失10人(10.0%);≥50岁工人中,高频听力损失28人(18.5%)。随着年龄增加,高频听力损失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接噪工龄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率
接噪年限<15年工人中,高频听力损失46人(6.9%);接噪年限15~30年工人中,高频听力损失23人(12.4%);接噪年限>30年工人中,高频听力损失17人(14.4%)。接触噪声工龄不同,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不同,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随着接触噪声年限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听阈异常工人各频率情况比较
听阈异常工人中,双耳语频、双耳高频、3 000 Hz听阈、4 000 Hz听阈、6 000 Hz听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高频听阈高于语频听阈,4 000 Hz、6 000 Hz听阈高于语频、3 000 Hz,见表4。
3 讨论
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病健康检查中越来越被重视。噪声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噪声暴露工作人员需要常规进行听力检查。听力检查方法有纯音听阈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声导抗声反射等。纯音听阈是目前临床上基本且重要的听力检查手段,是能准确反映受试者听敏度的主观行为测试方法,其测试结果准确率可达75%~80%[3]。本研究收集了2021年度体检的某车厂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生产噪声的966名在岗工人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该厂是造车企业,以车床、切割、焊接等金属加工为主,噪声比较复杂,大部分生产环境噪声超过卫生标准要求,但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职业保护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纯音听阈异常的检出率达到43.2%,异常听阈以高频听阈提升为主,尤其是4 000 Hz和6 000 Hz听阈,高于语频(500 Hz、1 000 Hz、2 000 Hz)平均听阈,这符合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特点,即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常局限于高频,无自觉听力障碍,若继续暴露在噪声环境则逐渐向较低频率和更高频率发展[1]。噪声性聋听力曲线提示双侧感音神经性聋,听阈提升常首先出现在频率3 000~6 000 Hz[1,4]。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以内耳损伤为主,暴露噪声环境中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长期持续的噪声刺激而发生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聋。其主要机制是长期噪声刺激,耳蜗毛细胞缺血缺氧受损,首先受影响的是耳蜗底回毛细胞,毛细胞凋亡[5],相应表现为高频听阈的改变。蜗底受损明显,蜗底主要受4 000 Hz频率的声音刺激,故该频率受损明显。根据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特点,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将双耳高频(3 000 Hz、4 000 Hz、6 000 Hz)的平均听阈≥40 dB HL作为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前提条件。分析本次体检结果,纯音听阈异常检出率较高,但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只有8.9%,考虑听阈异常是以任一耳的任一频率听阈>25 dB HL为标准,而体检时检测环境噪声、检测时耳机的佩戴规范程度、受试者情绪、操作等配合情况对测试结果有所影响。性别不同,听力损失检出率、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性别不是噪声性聋的主要危险因素。男性工人听阈异常率高于女性,考虑为车厂的特殊工种中,男性工人占大多数,女性工人较少。随着工人年龄增长,接触噪声年限增长,听力受损检出率逐渐增高。毛细胞损伤致听阈提高的程度与噪声累积量有关,包括噪声暴露的强度、持续时间[6]。本组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结果显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与接触噪声工龄有明显的联系,累计噪声暴露量与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存在正相关。
常见的噪声性听力损失是长期的职业性噪声暴露引起的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最主要的职业病之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鸣、听力减退,早期症状不明显,且高频听阈提升,不影响正常交流,很容易被忽略。长期噪声性听力损失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永久性阈移,不可恢复且无特效治疗。目前对噪声性聋的形成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发现最早受损的耳蜗底回外毛细胞致相对应的高频听力受损明显,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之前可被耳声发射发现,可出现在纯音听阈发生变化之前。有研究发现,耳声发射能较早预测外毛细胞功能状态,反映耳蜗功能的损害[7],在纯音测听听阈正常的人群中进一步筛查出耳蜗的早期病变[8]。暴露于噪声中还会引起耳蜗神经元变性,听神经损伤,出现隐性听力下降[9-10]。这种情况下,言语识别率下降,尤其声音杂乱环境下语言感知力下降[11]。噪声暴露导致耳蜗传入通路病变,常规纯音听阈测试不能检出异常,而扩展高频测听可发现潜在听力损伤,对隐性听力损失早发现早诊断有一定意义[12]。有研究发现,常频纯音听阈正常人群中,接噪组的扩展高频纯音听阈检出率低于非接噪组,指出扩展高频纯音听阈测试在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中的作用[11] 。纯音听阈测试能直接反映听力情况,了解听力是否正常,以及损失的程度和类型,是监测有噪声接触的在岗工人听力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耳声发射、扩展高频听力检查等其他检查手段也可以作为补充,及时发现噪声性聋的早期变化。
噪声性听力损失与个体易感性[8]、遗传因素有关,与噪声种类、噪声累积量也有关,可以通过减少接触时间、降低接触强度、避免高龄接触等防控危险因素,结合听力动态监测,发现听觉功能变化,尽早发现有听损倾向,及时脱离噪声环境,干预治疗,遏止噪声性聋的进展,把损害控制在早期,减轻职业性噪声聋防控工作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33-640.
[2] 杨杨,郑贵亮,杨军.噪声性前庭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45(6):346-349.
[3] 傅鑫萍,段吉茸,张敏.老年人听力筛查现状分析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16(3):205-208.
[4] ROSLER G.Progression of hearing loss caused by occupational noise[J].Scand Audiol,1994,23(1):13-37.
[5] 李林,于佳雪,黄宏明,等.自噬对噪声性耳聋急性损伤期毛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J].重庆医学,2022,51(7):1112-1116.
[6] HONG O,KERR M J,POLING G L,et al.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J].Dis Mon,2013,59(4):110-118.
[7] 于黎明,李兴启,仇春燕,等.耳声发射在耳蜗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听力学与言语疾病杂志,1996,4(3):128-129.
[8] 辛玲玉,李瑾,高迎,等.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听力监测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35-39.
[9] LIBERMAN M C.Hidden hearing loss:primary neural degeneration in the noise-damaged and aging cochlea[J].Acoust Sci Technol,2020,41(1):59-62.
[10] SCHAETTE R,MCALPINE D.Tinnitus with a normal audiogram: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hidden hearing loss and computational model [J].J Neurosci,2011,31(38):13452-13457.
[11] 张雪颢,赵乌兰,王枫,等.不同听力检测方法对早期发现噪声性隐匿性听力损失的意义[J].听力学与言语疾病杂志,2020,28(3):273-276.
[12] PLACK C J,LEGER A,PRENDERGAST G,et al.Toward a diagnostic test for hidden hearing loss[J].Trends Hear,2016,7(20):1-9.
(编辑:张兴亚)
作者简介:陈 红,女,本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