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024-04-29唐赛李孟刚

新安全 2024年1期
关键词:根基种粮耕地

唐赛 李孟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这“五大安全”都是“国之大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体现了党中央对 “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从国内看,“端牢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理想传承和千年夙愿,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要保障;从国际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新型大国关系的现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始终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手段,农业不强就会受制于人,只有更好地夯实农业这个“根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安全”思想的具体措施,也是确保农业强国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环节。

何为“根基”

关于“根基”有两个含义:一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基,正所谓“粮稳天下安”;二是粮食安全自身的根基决定了粮食安全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对“根基”的理解尤为重要。

根基在土地。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就全球而言,世界上95%的食物源自土壤。人类消耗的80%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以及大部分纤维,都直接来源于土壤,土壤被称为“食物之源”。中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全球1/5的人口。这是长期以来对土地保护高度重视的结果。农村土地保存与保护,确保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既保障了农民收入,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根基在种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根基在科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重视藏粮于技,才能够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农业科技及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持。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日益旺盛,需要更多的优质人才扎根乡镇基层,服务广大农民群众。

根基在农民。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要多种粮而且要种好粮,中国人的饭碗里才能多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维持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重视农民利益,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不吃亏,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

如何理解“全方位”

“全方位”是新时代统筹发展和安全,应对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全面系统把住我国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主要包括:一是强化产能基础,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民种粮、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强化耕地、种子、农机和科技等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强化调控基础,不断增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加快构建统一高效、协调有力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调控体系,既要防止“谷贱伤农”,也要防止“米贵伤民”。三是强化供应链韧性,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农业市场和资源的能力,增强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全方位”是一个新提法,具有全面、完整、系统的含义,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全方位”还意味着:从体制机制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从资源保障上,狠抓耕地保护硬措施,守好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工程,探索试点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压实地方责任;从科技支撑上,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推动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让粮食产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生产主体上,既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提高其种粮积极性,又要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从收益保障上,既要通过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又要通过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持粮食价格处于合理水平,维护物价稳定大局和消费者利益;从开源节流上,既要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供给能力,又要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从内外关系上,既要立足国内做到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又要适度进口部分粮食满足国内需求,通过推动粮食进口国别多元化、支持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掌握粮源等多种方式,降低进口粮食风险。

如何“夯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是基于世情国情农情的深刻考量,也是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的重要体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藏粮于地。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我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如果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不能再低的底线。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到2030年,中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二要管好耕地用途,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倾向。要坚决防止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建景等非农审批与建设,防止占“优”补“劣”。另外,不适合耕地用途的也要坚决调整,以维护整体农业生态稳定。继续推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做到“应退尽退、应还尽还”。三要做好耕地保护,防止耕地地力耗竭。实施用养平衡的策略,通过适度进口、海外农地开发、海外屯田等方法实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四要促进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深耕森林、草原、海洋资源,打造“森林粮仓”“草地粮仓”“海上粮仓”,通过多元化食物来源,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努力把15亿亩盐碱地变成大粮仓。五要完善法律法规,采取“长牙齿”的措施依法保护耕地,尤其是东北地区黑土地。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以科技支撑筑牢“大国粮仓”。为此,一要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增强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要以科技支撑,打好种业翻身仗,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攻关,提高农业科技原始创新水平,创新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完善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打造现代种业科技强国。二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三是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拥有话语权。要大力发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可视化农业等前沿技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向更高水平现代化迈进。

藏粮于民。“农民务农能赚钱,国家农业才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农民从“身份象征”转变为一种“职业选择”,让更多科技人才、农业工作者扎根农村、服务农业,努力破解“谁来种地”的时代之问。二是保护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除了要稳定粮食收购价格、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外,还要通过产业发展、产业振兴,让广大农民特别是年轻农民植根于农村。三是做好各项服务,确保农民利益。向种粮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动力。为种粮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调整生产结构和经营策略。

藏粮于市。首先通过延伸产业链,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为粮食安全创造良好产业基础。农业产业涵盖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的“蓄水池”和“调节器”。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打造链条完备、效益突出的农业全产业链。其次要提升价值链,让每一粒粮都有高价值。再次,打造供应链,既要强化国内供应链,也要提升国际供应链。就国内而言,要保障供应链畅通、增强供应链韧性。就国际层面而言,要构建全球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应链、促进合作共赢。总之,要坚持“三链协同”,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抓住核心竞争力,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全面提升粮食安全层级。

(课题名称:以粮食安全为根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大使命的龙江责任。批准号:23XZT017。课题来源:黑龙江省社科基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精神研究专项项目。)

猜你喜欢

根基种粮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夯实法律的道德根基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