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效率的提升措施
2024-04-29郑伟
郑伟
玉米与传统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相比,其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性较为突出。因此,在大多数地区均有种植。在我国,玉米在黄河以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营养价值及药物价值较高,且价格低廉,经济效益较高,开发前景极为广阔。因此,需重视玉米的重要价值,不断加大新技术的引用与研发,扩大新技术的应用,来提升玉米产量及品质,优化种植地区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但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受各方因素的影响,导致病虫害问题频发。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玉米种植技术,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重要性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部分主食加工的必备原材料,玉米的产量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关乎国计民生。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人员高度重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研发,已取得诸多成果。随着行业的发展,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在注重产量的同时还兼顾质量层面的提升,即实现高质、高产的双重目标,能够在解决规模问题的基础上注重品质的突破。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逐步深化之下,加强其推广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也是该项技术“开花结果”的必由之路。农业技术的推广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引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种植技术,将其有效推广至田间地头。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予以指导,提高农户对相关技术的掌握水平,使更多的农户了解、掌握高产种植技术,将其落到实处,实现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有两条路径,即政府推广和非政府推广,两者并行的模式对农业技术推广有促进作用。
二、玉米种植现状
1、玉米种子杂乱,播种质量不高
目前市场上玉米品种多且杂,新品种研发速度慢,同一地区难以形成主导品种,不仅影响玉米单产的提高,更会对玉米的整体增产造成拖累。一些商家和不法经营者出售的玉米种子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导致市场上种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种子根本达不到单粒播种的要求,极易造成玉米缺苗断垄。同时,由于部分农户播种水平不高,致使种子发芽高低不齐,苗期大小不一,不仅影响玉米的整齐度,玉米种子也会因不合理的播种密度造成出苗率低下。
2、水肥投入不合理,盲目施肥普遍
受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限制,大多数农民种植玉米仅靠过往经验,具体施肥多少往往都是比较随意,且选购肥料没有标准,更不会详细了解化肥的有效成分含量和配比,施肥过程中重氮肥,轻有机肥、钾肥以及微肥,后期施肥又重施底肥,少施或者根本不施种肥、追肥、叶肥的情况十分普遍。据了解,大多数农民在玉米播种期将肥料一次性施入,浇一遍水,此后几乎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且施肥过程也是采用表面撒施,肥料利用率低,很容易造成缺肥少水。这种盲目施肥导致土壤养分投入不平衡,玉米后期缺肥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提高。
3、玉米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病虫害一旦防控不及时,极易造成玉米减产。我国玉米种植中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螟、棉铃虫、二代黏虫、玉米蚜虫、二点委夜蛾、草地贪夜蛾、蓟马、红蜘蛛等;常见的病害主要是茎腐病、南方锈病、叶斑病、穗腐病等。任何一种病虫害的发生最终都会影响玉米的结实,倘若播苗前后没有及时防治病虫害,后期由于玉米植株较高不便作业,放任不管,病虫害防治率大大降低,这种情况更会阻碍玉米生长,造成玉米减产。
4、玉米种植技术落后,科技投入相对较少
虽然我国是玉米种植大国,但是玉米的种植技术仍然较落后,农民多凭借代代相传的经验,对于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理念并不掌握,甚至受传统思维影响,排斥一些农业技术人员及专家的建议,致使新型的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很难得到更大程度的推广。另外,对玉米研究投入的人、财、物力都远远不够,加上技术装备落后,致使玉米生产各个环节都会运作不畅,这些都制约着玉米科研的发展速度和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速度,不同程度上都影响了玉米的生产。
三、提高玉米种植新技术应用效率的措施
1、及时整地,优化土壤
栽培地的土壤土质对于玉米种子的发芽、出土、根系发育、营养物质的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玉米栽培以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栽培地的土壤优化升级:①通过喷施除草剂、人工拔除等方式,对杂草进行清理,并进行土壤深耕、土块碎化、平地等作业,一来借助光照、机械损伤以及喷洒消毒液等措施对栽培地土传病原菌和土传害虫卵、蛹、幼虫进行灭杀;二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和流通性,为玉米根系的呼吸奠定基础;②可以借助土壤速测仪以及测氮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等实验室仪器进行土壤酸碱度、可利用有效成分含量以及土壤结构的检测,并通过合理补充有机质、腐熟豆粕、粉碎农作物秸秆、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土壤土质的改良,为玉米种子的萌发以及根系的固定创造有利条件。
2、选种及种子处理
种植区域的差异会导致整体生长条件有所不同,为了对玉米产量稳定及健康生长进行确保种子必须做到科学选择。比如,选择种子时,需要根据种植区域气候条件与土壤情况,保证选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每个地区都有与之相匹配的玉米品种,当确定好所选品种后还需仔细观察种子外观情况,保证种子外观没有瑕疵并以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高的品种为主,而且还要保证每颗种子颗粒饱满圆润光滑。另外,确定玉米种子时还要对土壤前茬作物做到充分考虑,避免种植后对整体产量造成影响。在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种子处理工作也至关重要,在保证种子具有较强抗病能力以及抗倒伏能力后,还要确保种子可对不同季节特点做到有效适应。具体处理种子时浸泡消毒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浸泡消毒可将其中一些病菌和杂质有效去除,在科学处理后可显著提高病虫害的预防效果。种子处理必须得到从业者高度关注,保证处理的科学性会直接提高最终产量。因此,各项操作的落实要严格根据具体要求执行。但很多农户自身并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所以在处理种子前可与其他经验丰富从业者进行交流,明确不同的种子处理方式将种子质量提高,以此对整体品质与产量进行确保。比如,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可通过曝晒的方式进行干预,科学区分冷水浸泡与温水浸泡产生的不同效果,然后根据具体种植情况对浸泡方式进行选择使种子发芽速度加快。另外,在浸泡后农户还要明确不能在阳光下长期堆放,也不可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要将其放置在空气干燥和通风良好的环境内避免出现发霉变质情况。只有通过科学措施处理对种子纯度和发芽率进行确保,让每颗籽粒均匀饱满才可对玉米整体质量进行保证。
3、合理规划播种时间与密度
播种时间与密度的合理性对于玉米产量、品质以及植株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依据当地的气候特征,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种植时间点,满足玉米正常需求的情况下,提升经济效益;②要依据玉米品种,结合土壤土质合理规划覆土深度;③玉米栽培密度过大,不仅容易增加玉米生态系统的隐蔽程度,创造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而且容易导致玉米抗倒伏能力减弱,不利于玉米的高产、丰收;玉米栽培密度过小,则会导致对土壤、阳光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升。因此,应以单位面积最大产量为基础,结合本地区的生态气候以及玉米品种合理规划栽培密度和栽培模式;④播种时,应适当提升密度,在玉米生长到5叶的时候,通过间苗的方式对长势较弱的苗进行拔除。
4、玉米田管理技术
玉米在种植期间需要对玉米田进行除草、拔苗等工作。管理玉米田是保证玉米茁壮生长的关键。玉米田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除草,只要玉米田内有杂草就要尽快除掉,但要注意除草时不要伤到玉米。此外,还要针对玉米苗做好以下玉米田管理工作:一是,玉米在出苗期要保证全部出苗,而且要保证苗齐、苗匀、苗壮,如果有缺苗情况要及时重种补苗。二是,在玉米的结穗期,农民要拔除生长态势不好的玉米苗,留下茎秆粗壮、顶部叶片大的幼苗,保证留下的玉米穗又多又大,从而提高玉米产量。三是,在抽雄后做好玉米叶片的防早衰,进一步做好玉米田管理工作,使玉米结出的玉米粒又大又重,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
5、施肥与中耕培土
在高产栽培技术中肥料的施用属于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通过科学施肥可对玉米高产进行确保。首先,要全面了解玉米的种植情况,然后选择先底肥后追加或一次性追肥的方式进行施肥。整个工作必须严格保证精准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才可对整体产量提升与植株健康生长进行确保,另外选择肥料时还要结合当地种植环境将适量农家肥添加其中,以此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正常发育中没有足够养分补充。其次,施肥时要保证玉米根部和肥料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否则很可能导致根部受到肥料的伤害对发育造成影响。控制肥料应用量时首先要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长势,然后按照生长情况合理控制。再次,如果玉米已经处于抽雄-吐丝时期,可将氮肥应用量适当增加,同时将相应尿素添加其中,具体施加时可根据尿素10kg/667m2的标准进行,以此对籽粒灌浆充足进行确保,使每颗籽粒都可更加饱满且提高结实率。在具体栽培中农户还要对中耕培土加大重视,通过此操作可让土壤通透性显著提高,翻松土壤后水肥效果也可因此显著增加,明显改善了土壤的肥力,让玉米根部可向更深处生长,促进整体发育,加强营养吸收。中耕工作也可实现一定除草作用,全面中耕后可将周围杂草以及根部杂草及时清除,减少水分与养分的流失。最后,通过培土可有效稳固玉米根部,植株也可显著提高自身抗倒伏能力,当遭遇大风天时不会大面积出现倒伏情况。另外,需注意培土工作,通常都在完成追肥后展开,因为此时期是根部发育的关键时期,种植者必须重视中耕培土工作,否则会对最终质量与产量产生一定影响。
6、灌溉与除草
为了对玉米整体产量进行确保,不但要重视施肥管理还要对灌溉工作给予足够关注,只有这样才可保证生长期间内有足够水分补充。一般情况下进行灌溉时,沟灌和喷灌都属于应用率较高的灌溉方式,对于喷灌来说通过此措施进行灌溉前,首先,要明确玉米此阶段的生长情况,然后对喷灌方案进行合理制定,喷灌期间还要对均匀性和全面性进行确保,通过人工方式控制具体水量,让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得到切实满足,而且还可有效避免因为灌溉过量等问题影响整体产量。对于沟灌来说可以更好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让浪费情况减少。其次,具体灌溉工作还要与不同阶段长势和种植环境来确定应用哪种方式,只有保证做到科学合理应用,才可让生长期间内有足够的水分补充,推动玉米实现稳产高产,而且也可避免水资源过度浪费。进行除草工作时一般主要应用各类化学药剂对田间杂草进行清除,此方式具有一次性和彻底以及全面的优势,让杂草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如果其中杂草没有及时清除,很可能导致玉米所需养分与水分被严重争夺,甚至还会对玉米光合作用产生一定影响,降低植株通透性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与生长。最后,对化学除草剂进行选择时,一般需将目光放在低毒类的药物上,这样可让玉米遭受的损伤最大程度上减轻,通过药物干预时,一般要选择在无风和晴朗的天气下展开,药物的喷洒要保证全面均匀而且还要避免发生重复喷洒情况,否则会因为药物应用过量不利于玉米生长。另外,进行喷药时,还要避免在玉米心叶直接喷洒,结合杂草类型对化学药剂针对性选择,这样可对最终除草效果进行保证。如果杂草类型为一年生禾本科可应用酰胺类除草剂进行干预,如果类型为一年生阔叶科具体可采用三氯苯类进行干预。
7、病虫害防治
现阶段,病虫害严重威胁玉米的生长。为提升玉米的产量及品质,玉米种植期间,种植人员应多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般推荐种植人员兼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手段实施病虫害防治。物理防治手段主要是指在深耕期间种植人员将散布于田间的虫卵、病原体清除干净。在玉米种植期间,可使用黑光灯、防蚜网、黏虫板等工具诱杀害虫,实践证明此类防治手段有生态、环保特点,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一致。化学防治手段主要是指针对玉米病虫害使用各种化学农药完成防治。例如,针对蚜虫这一类害虫,种植人员可使用12.5%烯唑醇、40%的噻虫嗪来防治。此类防治方法见效快、使用便捷,但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伤害性。种植人员在选用此种方式防治病虫害时,应重点把关化学药剂的质量是否合格。种植人员应当在正规的商家处购买药剂。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是指借助病虫害的生物特性完成病虫害防治的一类手段,例如使用信息素、天敌防治病虫害等。此类防治方法有极高的生态环保价值,但如何把控好天敌在田间的分布数量、减少天气环境对生物农药和信息素药效造成的影响,是种植人员在选用此类方法防治病虫害时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8、适时收获
采用设施灌溉的玉米田,收获前要将田中滴灌、喷灌等设施管道拆除并保存好。玉米成熟期,要注意观察玉米叶颜色变化和籽粒成熟饱满程度。玉米茎秆内部为青黄色,苞叶完全变黄蓬松,黑粉层形成,乳线消失,玉米粒含水量为20%—28%时,即可采用玉米籽粒直收机械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脱粒和茎秆切碎还田工序。籽粒收获后及时晾晒,或使用机器烘干后进行储存或出售,防止发生霉变。
总之,玉米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近年来,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科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与推广。由于玉米的栽培种植过程较为漫长,提升玉米种植技术十分关键。因此,要细化玉米种植的各项工作,做好科学防治及田间管理,才能够实现玉米种植高质量、高产量的目标。
(作者单位:122125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