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市政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2024-04-29

建筑与预算 2024年3期
关键词:绿地园林景观市政

董 鹏

(济宁市市政园林养护中心,山东 济宁 272100)

生态规划理念是一种系统性的规划方法,它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为前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随着城市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严重威胁。

在深入此方面内容的研究中发现,基于生态规划角度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注重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规划理念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促进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在此基础上,优美的市政园林景观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市政园林景观设计研究符合这一趋势,有助于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为落实此项工作,本文将以某地区市政园林作为实例,基于生态规划角度,对景观设计工作展开全面的研究。

1 市政园林研究区概况

根据市政工程方的现场调研与统计结果可知,本文所选的试点市政园林工程原名“水库花园”,位于城市东部,2011年,此工程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市政园林景观规划已初见成效,对市政园林研究区概况进行分析,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市政园林研究区概况

根据有关单位与技术部门对市政园林试点工程场地的调研结果,设计方提出了几个亟须解决的景观设计核心问题:

(1)如何引导现有植被或引进其他植被,实现对园林景观生态环境的再生与保护。

(2)如何在市政园林景观中建设合理化的生态湿地。

(3)如何低成本地实现园林景观水源地的保水,从而实现对地区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

(4)如何利用市政园林研究区的场地与现有道路进行景观中的绿色出行设计,合理规划道路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市政园林景观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的试点工程中涵盖了城市公园、广场、街道、绿地等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和观赏等多种功能。市政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美观和形象,也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中,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植物、水体、建筑和文化等[2]。设计师需要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规划,创造出符合城市特色和市民需求的园林景观。同时,景观建设和管理也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资金、技术、人员和时间等。在建设和管理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落实此项工作,下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此展开详细的设计与研究。

2 优化植物配置

市政园林景观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作为其核心部分,对于营造优美、宜居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市政园林景观的品质,需要对植物配置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市政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优化设计。

设计中,植物配置应遵循生态原则,注重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光照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同时,应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避免单一物种的过度种植,以维护生态平衡。在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建筑和水体等元素,合理安排植物的位置和高度,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同时,应注重植物之间的搭配和组合,创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效果。考虑植物的生长和开花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应考虑季节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用四季常绿的植物作为基础,搭配开花植物和观叶植物,形成四季有景的园林景观,可以利用季节变化的特点,打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以下是一个市政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中植物选型的表格示例,如表2所示。

表2 市政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中植物选型与配置方式示例

在市政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中,应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例如,在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提供遮阴;在花坛、草坪等区域,可以选择低矮、茂密的灌木丰富层次感;在水体景观、湿地公园等水域环境,可以选择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在墙面、栏杆等建筑设施上,可以选择攀缘植物丰富垂直空间。在此基础上,应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避免单一物种的过度种植,以维护生态平衡。在设计中,可以运用当地特色植物,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也可以通过设置主题区域、景点等手法,营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环境[3]。

3 营造人工生态湿地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明确生态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提供生物栖息地等,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根据市政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在其内部营造良好的生态湿地环境[4]。构建人工湿地是维护水质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从而实现对生态湿地中水质的改善和保护。

为确保相关工作在实施中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借鉴食物链理论,基于打造优质水体景观的角度,构建与景观相互耦合的生态湿地水景,如图1所示。

图1 与市政园林景观相互耦合的生态湿地水景

除上述提出的内容,在水体开阔面营造生态浮岛是一种有效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生态浮岛是一种人工生态设施,通过在水面上设置浮体,种植植物、放养生物等,来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质。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的浮体材料和结构形式,确保浮岛的稳定性和耐久性[5]。同时,需要考虑浮体的承重能力和承载植物、生物的能力。人工生物浮岛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人工生物浮岛形式

利用植物的根系,主动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质,避免在封闭条件下水体发生腥臭或富营养化等问题,全面提升市政园林景观设计中水体内P、N、C的去除率。

4 雨水收集与利用中的生物滞留池设计

生物滞留池在雨水收集与利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生物滞留池通常设置于道路一侧或绿地中,用于收集和净化来自不透水路面的雨水径流。

生物滞留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当雨水径流进入生物滞留池时,较大的杂质颗粒被土壤过滤拦截,而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质则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得以去除。在土壤的渗透作用下,被净化的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6]。

为确保规划的生物滞留池可以发挥预期效果,可按照下述公式,设计生物滞留池面积。

式中:a代表生物滞留池面积;Rx代表面积百分比;A代表集水区面积;α代表水体目标去除率。

完成生物滞留池的面积设计后,计算滞留池的进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代表滞留池的进水流量(m3/s);γ代表暴雨强度(mm/hr);q代表综合径流系数。

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生物滞留池的参数设计。在暴雨事件发生时,生物滞留池可以通过设置溢流装置来应对超出设计处理能力的雨水径流,避免道路出现积水。同时,为了维持生物滞留池的正常运行和净化效果,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清理杂物、修剪植物、检查排水系统等。总的来说,生物滞留池是一种有效的雨水收集与利用设施,不仅能够减少市政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可以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并改善市政园林景观环境。

5 绿色出行设计

在市政园林景观设计中,行人绿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以下是一些关于行人绿地规划设计的建议:

(1)确定绿地功能。在设计行人绿地时,首先要明确绿地的功能。除了提供休闲和娱乐空间外,还可以用于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提供阴凉等。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绿地,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绿地等。

(2)考虑行人的需求。行人绿地的设计应以行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考虑行人的行走习惯、视觉需求、休息需求等,提供舒适的步行环境。例如,可以设置座椅、凉亭等,供行人休息;设置指示牌、导览图等,方便行人了解绿地信息和找到目的地。

(3)绿化植被的选择。绿化植被是行人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绿化植被时,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光照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同时,要注意植物的多样性,避免单一物种的过度种植,以维护生态平衡。

(4)道路与绿地的整合。在市政园林景观设计中,道路与绿地的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设置绿化带、花坛、草坪等方式,将道路与绿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连续、完整的景观效果。同时,要注意道路与绿地之间的高差处理,确保行人的通行安全。

以市政园林景观中的迎宾路为例,对其进行绿色出行设计,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市政园林景观中的迎宾路绿色出行设计方案

6 结语

市政园林景观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提供休憩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合理的市政园林景观设计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改善城市环境,本文开展了此次研究,通过本次研究,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园林景观设计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整体性、多样性、可持续性和人文性的设计原则,结合优化植物配置、营造生态湿地、雨水收集与利用、绿色出行和公众参与等策略,可以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环境。

(2)通过上述设计,参照图1~图3所示的方案进行园林景观规划,可以全面优化景观环境,使群体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园林景观环境为其带来的好处。

猜你喜欢

绿地园林景观市政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