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智融合视域下集体探究学习策略研究

2024-04-29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

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共同体集体深度

曹 晶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社会知识爆炸式增长,个体难以单独掌握所有知识。中国基础教育正在从有质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教学实践必然从知识本位和学生被动接受转向素养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新方案中“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和“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等基本原则强调了新课程改革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科实践成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德智融合”的教育理念将德与智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集体探究教学是教育领域反思传统集体教学方法,试图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和发展。在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中,个体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培养品德,通过共同体的支持,学生更容易融入社会、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中更好地发展能力。本研究探索有效促进学习共同体在集体探究学习中全面发展的策略。面对探究对象时,学习共同体应如何有效支持集体探究学习实践?

一、理论基础

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因共同的使命和愿景一起学习,共享学习乐趣,共同探索知识,以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共同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课堂内的“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学习社群,他们秉持共同的规范对话、交流和协作,以共同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成长。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协作来促进学习,每个成员都能从其他成员的知识和经验中受益。学习共同体强调合作、交流、共享和集体目标的构建。

集体探究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连贯的课程计划中重要的教学探究形式,它由情境任务引发,注重学生在集体中共同参与问题的探究、解决和学习。学生们共同构建知识,共享观点,注重反思,彼此影响,有理有据地共同解决挑战和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同伴合作,从集体智慧中获得新的见解和认识。

学习共同体在知识探究和共建中要面对四个关键挑战:集体探究的共同目标导向、以学习交往为基础的资源共建、脚手架支持的个人和集体深度学习、有效对话建构的知识共享。因此,本研究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探究学习策略框架,在集体探究学习活动中,目标导向、学习交往、深度学习和知识共享密切关联,共同构建了一个富有活力和高效率的学习共同体。第一,目标导向关注动机、情感、习惯和预期情绪在决策和行为中的价值,明确设定特定目标并以此为导向进行行动。第二,学习交往可以定义为通过使用可领会的句子,在交往过程中参与者相互交流并努力达成理解,以保证陈述内容的真实性、规范性或价值的正确性(或适宜性)以及表达意向的真诚性的活动。第三,深度学习是个体学习与社会学习交互的过程,包括统一目标、共享知识、参与活动设计、互相评价和联合生成意义等要素,以实现更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经验,并促进学习成果的持久和深远影响。第四,知识共享是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进行转变的过程中,经由使用和交流得到发展和价值实现。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所涉及的教学场景为上海市某初级中学的七年级语文课堂,授课教师是一位女性高级语文教师,授课班级共有45 名学生。本研究依据盖尔·杰斐逊开发的话语分析转录系统进行转录,这一系统平衡了两个目标:保留对话的实际发生细节,同时做到简单易懂。研究转录了该节课40 分20 秒的录像视频,共形成师生言语615 条,以及14 分02 秒至18 分30 秒七个小组讨论的对话过程。

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制作南极考察纪念册,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讨论,深入探讨纪念册的内容,解读不同画面的含义。制作纪念册的活动围绕茨威格的传记长文《伟大的悲剧》展开。学生在集体探究中通过前言写作、镜头选择、镜头呈现和结语撰写等环节,深入了解南极考察历史和事件,体验茨威格的卓越笔法。活动的目标包括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感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文本撰写中表达个人见解。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伟大的悲剧》的理解,还培养了信息筛选和组织能力,提高了学科实践和学习理解的能力。集体探究方法有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包括设定目标、明确目标、达成目标、评估激励等。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共同体只有明确任务目标并反复回顾目标,不断指导和调整学生学习的方向,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导向也明确出现在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首先,设定与明确探究学习目标。师生在课堂中的第一活动便是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实现的基本要求和成果,通常由教师提前设定,与学生明确沟通和共享,并为学生提供指导。本次探究活动的目标清晰明确,学生开始就知道小组要编写一套纪念册。纪念册的核心任务被分解为4 个子任务(见表1),目标设定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进行了调整和个性化设计,切实提高了目标的可行性和适应性。这保证了目标的激励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表1 明确学习目标设定

其次,不断评估目标,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在集体探究的系列任务中,学生探究目标的评估和达成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师生需要在交互过程中不断调整探究进程。任务的推进或延迟,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如表2所示,学生的探究深度推动老师提前开启子任务三。目标达成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取得了某种具体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是否具备了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回顾目标,确保选取的内容和结语都能够体现“伟大”和“悲剧”的辩证关系,把目标评估引向深度学习。目标达成也是最重要的反馈和激励机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动力。

表2 教师根据探究结果调整学习目标

(二)学习交往与知识共享

为了清晰地表明探究活动中的学习交往情况,进而分析集体探究中知识的形成与共享过程,本研究尝试使用互动话语关系图表示师生、生生间的话语流转过程。图1 中标有“T”字母的圆圈表示教师,其他圆圈表示学生及其在教室内的位置,多边形是桌子,多边形中的汉字“一”到“七”是小组编号,从小组编号出发的箭头表示小组探究开启,实线箭头(→)表示提问和指令,虚线箭头表示作答与回应。多边形中的×n表示小组的话轮个数,一个问题或指令对应一个话轮,追问算作新的话轮。小组探究时长如图1 右下角数字所示。图2 和图3 中实线箭头(→)表示集体探讨活动中师生的提问或指令,箭头上的数字表示师生话语活动转换的起始时间,虚线箭头1()表示教师使用言语回应,虚线箭头2()表示教师使用行动和言语回应。

图1 第三阶段小组探究的互动话语关系图

图2 第四阶段“镜头脚本”课堂集体探讨的互动话语关系图

图3 第五阶段“结语写作”课堂集体探讨的互动话语关系图

分析整节课的学习交往行为,研究者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场和前言写作部分。第二阶段为镜头选择部分,学生表述镜头内容并进行解读,但在10分39秒开启对话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补充了镜头呈现的内容,促使班级集体探究过程进入第三阶段,即师生共同推动开启了小组合作探究(如图1 所示)。第四阶段是关于镜头呈现及其内涵解释部分(如图2所示),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不同的镜头(文本情境)进行了深入解读。第五阶段是撰写结语部分(如图3所示),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结语,并对结语的写作视角进行分析。

第五小组只有一次问答,没有深入的小组互动讨论,学生各自完成学习任务。其他6 个小组的探究话语分析图(如图1 所示)说明小组内自发决定了探究“主持人”,主持人承担了探究任务的组织与分配工作,“聚焦段落,谁来?”“镜头描述,谁描述?”等话语表现了小组探究时自发的任务分配,学生之间根据各自的兴趣和能力,合理地分工合作。但小组研讨的“主持人”并不是小组权威,学生之间就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路,互相启发,是集体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后续的表现性任务决定了学生之间讨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展示方式,共同决定探究成果,共同探讨最佳的呈现方式。

小组探究中,参与学习交往活动多的同学,也是后续全班集体探究时知识的主要贡献者,但小组探究中没有发言的学生并不是学习的“边缘人”。将小组探究和全班集体探究话语走向分析图重叠在一起(如图4 所示),研究发现图中学生A在小组活动时没有发言,但其边听边写。全班集体探究时,学生A成为本组的主要知识贡献者之一,他不仅汇报了本组的成果,也为其他小组成员做了重要补充,全班集体探究时还启发了其他小组,是集体探究的主要贡献者。

图4 第三、四、五阶段叠加图

学习交往在集体探究学习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共同探究和合作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和深度。学习交往的过程促使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交往的过程促使学生超越个体能力,充分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贡献,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氛围,同时形成相互依赖的学习关系,使学习效果和学习深度得到提升。

学习交往是促成知识共享的重要保证,学生鼓励彼此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促进知识的多样发展和交流,通过补充对方的观点,增加知识的丰富性。研究看出学生在整堂课中采取了合作和交流的方式来共享知识。驱动任务是促成学习交往的核心。学生对“产品”质量的关注,促成了小组分工合作,相互分享观点和想法,共同建构知识。在全班集体探究时,学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从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中获取新的见解和观点,促进深度学习和理解。此外,知识共享还有助于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减轻来自老师和其他小组的评价压力,触发了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回答”的协作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知识共享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

(三)深度学习

在结语写作中,学生L 通过比较《伟大的悲剧》和影视作品《流浪地球2》(见表3),将学过的知识与其他领域进行联系,从中提取共同点,将结语的立意定位于“勇气”。这展现了学生对不同领域知识的拓展和联系,形成了对人类勇气和坚持精神的深刻理解。学生Y 在结语中将南极科考队与其他特殊职业(如缉毒警察)进行了类比,强调这些职业需要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去面对风险和死亡。从多样职业的视角出发,对生活中不同领域的职业深入思考,展现了多元角度的深度学习。学生W 用文中金句,灵活地运用语言传达了对英雄们永远藏在人心的敬意,这展现了他在表达技巧和语言运用方面的深度学习。学生G引用了《老人与海》中的名句,表达了人类的不屈精神。通过引用经典文学作品,展示对经典文学的理解和运用,体现了对文学意境的深度体会。

表3 知识拓展与联系

学生通过拓展联系、多角度思考、运用修辞手法和引用经典文学等方式,展现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思考。深度学习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尝试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含义。在对话中,学生展示了思辨能力,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能听取他人观点并进行深入讨论。在不同写作任务中,学生呈现个性化思维和表达风格,通过引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整合应用不同领域的知识,丰富了问题解决思路,展现了跨学科能力。集体探究学习打破了简单记忆和重复性知识困境,在理解、探索、运用和批判性思考等方面展现了学科学习的深度。

四、研究结论

(一)集体探究,目标导向共同成长

集体探究可以重构学科实践中的学习目标,继而重新定义师生、生生间的学习共同体,将共同体成长目标从单一知识学习扩展为集体知识做贡献。学习活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具体知识目标由学生在活动中协作建构,而非事先由教师设定。学生探究纪念册画面的意义和情感,通过小组汇报和讨论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目标。这种自然涌现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

集体探究规则有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明确阐述学习任务和规则,采用共同体成长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构建和生成具体目标,使学习过程更加明确和有效。在集体探究中,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反思不断诘问共同体的目标。元认知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会交流,提升共同体的核心素养

学习中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超越共同体内部知识,跨越个体和共同体学习的边界,拓展多领域认知,丰富学习内容。为了跨越有限的学习边界,教师需要创造尊重他人、无惧失败的学习氛围。构建心理安全防线,包容学习失败能显著提升共同体的情绪和创新能力。在小组分享和讨论中,学生学会尊重其他学生的贡献和差异,教师通过点评鼓励学生表现,建立了尊重他人观点和意见的学习氛围。

共同体中形成相互依赖的学习结构,通过互相补充和分享,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每个成员的贡献和想法都是共同体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互相补充和分享,形成有机的学习交往结构。依赖这个结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问题。

(三)深度学习,发展多样性专长

集体探究中的深度学习倡导学习深度胜于广度。学生通过多元参与方式,专注于小范围主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培养核心素养。首先,学习实践和教学策略需注重为学生提供充足深度探究问题的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学习,学生在较小主题范围内展开深入思考和研究。这种深度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外的精神内涵和复杂联系,构建扎实的学习素养基础。其次,学习方法和策略应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并与共同体分享专长。在集体探究中,学生可选择不同角色,如发言者、记录者、写作者,以专长训练发挥优势,增强情境适应性。共享与合作使学生从他人专长中获得启发和帮助,促进全面发展,形成更全面的学习体验。集体探究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在不同角色下参与各种活动,提供交互学习方式、建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方式等行之有效的深度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摒弃了被动学习方式。

(四)共享智慧,催生共同体学习成果

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共享是学习交往和深度学习结合的必然结果。学习共同体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学习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建构,加深学科实践知识。这种分享机制促进了共同体知识的传递、交流和建构,丰富了学科实践知识的情境性。

共同体知识最终以个体知识产品和共同体知识成品呈现。学习产品不是简单的实体作品,它不仅是具体教学目标细化的行为或心理要求,还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指标,更有学习延时性的“间接成果”。关注知识产品质量是重要教学策略,涉及评价和反馈。个体评价激励学生,提供具体反馈和指导,而共同体评价促进学生合作,完善学习成果。外部评价帮助学生认识成果在更广泛社会环境中的价值。

五、研究反思

首先,本研究深入研究了集体探究学习方式,总结出学习共同体中集体探究的目标导向策略。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与教师合作,共享知识和经验,制定共同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其次,学习共同体以学习交往为基础,支持资源共建,使学生能够共同创建学习材料和资源。这种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探究。再次,脚手架支持个人和集体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深刻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集体探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辩论和分享观点,从而激发出更多创新思想和见解。最后,有效对话建构是知识共享的关键,学习共同体提供了这种对话的平台,学生能够通过对话共享知识,进一步促进集体探究。

本研究主要聚焦在小组和个体层面,未深入研究整个班级和学校层面的共同体学习效果。未来研究可以考虑探讨教师在集体探究中的作用以及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塑造。评价对学习成果有重要作用,但如何在集体探究中进行有效评价和提供具体反馈需要更多研究。集体探究学习方式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猜你喜欢

共同体集体深度
我为集体献一计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警犬集体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