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老”宣讲更好地“燃”起来 等
2024-04-29余火木
让“五老”宣讲更好地“燃”起来
○余火木
最近,中共中央发布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指出,要重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作用。这说明了“五老”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
“五老”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见证人和亲历者,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坚定立场和信念,以及丰富的智慧与经验、崇高的精神风范、优秀的传统作风,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当今许多“五老”志愿者正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抗疫精神、改革成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主题,深入城乡与干部群众面对面开展宣讲活动,教育引领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知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疫情期间,无数90后青年同全国人民战斗在一起。他们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正是一些“五老”志愿者们传承下来的,所以才会有“曾经你们守护的90后,今天,换我们来守护你们”。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五老”宣讲党史,就是要鼓励大家把百年党史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增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绩。让“五老”宣讲更好地“燃”起来,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无论对国家建设,还是对广大青少年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塑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侵权假冒”行为入刑, 很有必要
○龙敏飞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建议,参照治理酒驾做法,把制造和销售侵权假冒产品行为直接入刑,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与点赞。
如今,无论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康师傅”成“帅师傅”,“洽洽瓜子”成“治治瓜子”,“喜之郎”成“喜三郎”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侵权假冒”现象,一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对原有品牌造成侵权,三是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会遏制市场的创新活力。毕井泉的建议,是连根拔起“侵权假冒”现象背后利益链、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人合法利益、激活市场经济创新活力的一记重锤。如何让侵权假冒现象没有市场?一方面,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升级,对生产、销售、运输造假掺假贴假商标产品的违法者从严从重处罚,依据新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不愿意对相关“假冒侵权”商品进行严厉打击,还在于相关公司能在就业、税收和GDP上作出贡献,这样的利益藩篱也需要一并打破。
“侵权假冒”行为入刑,确实很有必要。面对“假冒侵权”现象泛滥的现实,我们不能法不责众,也不能熟视无睹,而应该有刮骨疗毒的勇气,有猛药去疴的魄力。只有這样,才能营造出更加健康的市场经济氛围,相关行业也才能重新洗牌、绝地重生。
“生态葬”新风, 需合力共促
○春江水
每年清明节期间,人们纷纷回乡祭祖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也由此引出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的话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推进殡葬移风易俗的议案指出,“一刀切”推行火葬并没有达到节约土地和文明薄葬的目的,反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加重群众丧葬负担等问题,引人深思。
我国经过二三十年殡葬改革,人们的观念有了改变,实行遗体火化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安葬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遗体或骨灰的最后处理方式仍然是“入土为安”,即火化后再土葬。有的农村老人去世后,子女大操大办丧事,还给亡者修建豪华墓地。这不但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也有违生态文明建设初衷。子女真正孝敬父母,是父母在世时多关爱他们,而不是老人去世后厚葬。厚养薄葬,才是应当推崇的现代孝文化理念。而近几年出现的“生态葬”,更值得提倡。正如人大代表建议的,农村可不搞“一刀切”的强制火葬,鼓励土葬深埋不留坟头、草坪葬、树葬、鲜花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对生态安葬的家属实施奖励。
当然,要真正把农村“生态葬”的新风落到实处,还需多方合力共促。一方面基层政府要加强对安息堂、公益公墓等殡葬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殡改督查检查工作制度,组织执法人员定期巡查,依法取缔非法公墓,坚决查处乱埋乱葬行为,对参与违纪的党员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同时还要制订乡规民约,通过引导农村建立“红白理事会”、老人生前写遗嘱等,提倡文明薄葬,破除厚葬薄养、丧事大操大办、占地修建豪华墓等陈规陋习。
让新乡贤“回家”不能只讲“情怀”
○戴先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新乡贤作用》的提案指出,要让那些在外工作、退休后回乡居住、参与当地建设的新乡贤能够有归属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毋庸置疑,农村的医疗条件、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不如城市。在城市里生活惯了的老年人回到家乡自然不习惯。加上缺乏制度规范、组织引领和文化氛围等,都成为制约新乡贤发挥作用的瓶颈。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要让新乡贤为乡村振兴贡献光与热,首先需要政府搭建好平台,营造良好的利于新乡贤返乡施展才能的土壤。比如能保障离退休返乡者的养老和医疗等方面不受影响。同时,要守护好乡村传统文化之根,如重视乡情馆、村史馆等建设,让家乡成为外出人士依恋的精神家园。
正如民盟中央的提案所指出的那样:加强组织引领,拓展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方式和渠道;支持制度创新,让乡贤成为优化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促进政策落地,吸引更多新乡贤投身家乡振兴。具体而言,如探索杰出乡贤担任镇长顾问、挂职村干部制度等。总之,让新乡贤“回家”不能只讲“情怀”,更要靠拿出“实力”来吸引他们,从而实现良性互动。唯其如此,才能唤醒长期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