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多方助力,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2024-04-29贺程
贺程
今年全国两会上,养老依然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解决适老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代表委员们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亿,占全国人口的15.4%。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全完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一连串举措受到代表委员点赞。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让老百姓在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之外又多了一个选择。”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叶苗建议,金融机构可以推出符合長期投资的“专属产品”,提升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加快制定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银发产品目录。同时,完善土地供应、资金补助、信贷融资、税费减免、人才培养等政策体系。
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需要分类施策,对于孤寡、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必须采取兜底措施。全国政协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建议,相关部门应联动制定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专项规划,完善相应扶持政策,并加快推进特殊人群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地方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
随着老龄化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代表委员表示,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养老产品、服务的适老问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微微以长沙某社区为例,“社区对居住环境进行了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开发出智慧养老、健康管理、互联网医院等信息系统。可穿戴传感设备能实时监测居家老人的健康状态,老人还能一键呼叫亲属或医院。”李微微建议,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普及应用,加快居家养老智能化、便捷化技术创新。
“适老化改造是老年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教授孙洁建议,要加快推进一批急需改造的重点住宅楼,尤其是筒子楼、简易楼等3至4层住宅楼的无障碍通行改造。针对老年人口密度较高的老城区,应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台账,确保政府的兜底保障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胡小青表示,目前养老产品存在开发有限、供需错配等问题,不能很好满足老年人对安全简便、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建议加快健全相关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引导生产企业开发出更加人性化、更具实用性的老年用品”。
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丰富老年人学习和文化生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黄宇光建议,多渠道拓展老年人学习和文化活动优质资源供给,弥合社会日常“数字鸿沟”,满足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现实需求。
“老年人学习和文化生活社会资源供给不足且不均衡。”黄宇光说,有研究发现,我国老年大学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整体呈现出多中心、集聚化的结构特征。此外,老年人数字化学习和生活面临“数字鸿沟”,没有“触网”或“触网”技能水平较低,导致老年人在数字化社会生活中面临严重不便,面对数字化操作不免产生焦虑情绪。
“首先要解决老年人‘有学上、上好学的问题。”黄宇光建议,多措并举扩大老年人学习和文化活动优质资源供给,根据区域老年人口的规模、结构与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社区学校,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室)等场所有序向老年人开放,且提供老龄友好服务。
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普及率,广泛开展公益性老年人数字技能科普培训,倡导家庭“数字反哺”,帮助更多老年人跨越数字工具使用难题。深入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学习平台和资源等适老化友好化设计和改造,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化社会。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供给
当下,一些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部分代表委员就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谢资清建议,增加和优化职业院校养老护理专业设置,提升办学层次,给予相关专业学生一定比例的学费减免和生活补贴,引导设立养老护理培养资助基金。在实践层面,出台相关目录,鼓励养老护理人才和医疗机构、康养中心双向选择,建立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小成村村委会主任马金莲建议,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和技术人才从事农村养老服务,对农村公益、半公益性质的养老机构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让更多农村老人能够就近、低成本、健康养老;鼓励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增设失能评估、养老护理保健等相关专业,加快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敬老院院长格西王姆建议提高农村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增强对这一群体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让他们更有职业获得感。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记者相信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完善,老年人的幸福感将会有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