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和防治措施
2024-04-28张小凤
张小凤
(农安县农安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农安 130200)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仔猪断奶阶段对后续的生产性能具有重大影响。调查表明,断奶后5~10 d 是仔猪腹泻的高发期。由于断奶后仔猪的生活环境、采食结构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变化提高了腹泻发生的风险。由于断奶时仔猪的消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都未发育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更易发生腹泻。相关统计显示,仔猪因为腹泻的死亡率占比仔猪总死亡率的39.8%,而我国断奶仔猪发生腹泻的概率在30%左右,而死亡率在15%左右。针对断奶仔猪的腹泻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能够给饲养场户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1 病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产业发展很快,饲养技术也在持续提升。大多数规模猪场会在仔猪21 d、28 d 或35 d 会断奶。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断奶仔猪出现腹泻症状,不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
1.1 生理性因素
1.1.1 消化机能不健全 断奶时仔猪的消化系统还没发育完全。主要是胃腺功能不够发达,其胃酸分泌量少且不稳定。通常仔猪大概在20 日龄开始分泌少量的盐酸,生长至3 月龄时盐酸的分泌可以达到成年猪水平。分泌的胃酸可以有效保持仔猪胃内pH 值维持在4 以下,有利于机体蛋白质的消化,还能够消灭病原微生物。在仔猪断奶期间,如果胃酸分泌少或乳酸的来源被中断,会导致胃蛋白酶原不能完全激活,不利于胃蛋白酶的形成,导致肠胃对pH 值的调节功能失衡,最终会引发肠道菌群失衡。此时仔猪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环境刺激影响。未消化的食糜在肠道积聚,为细菌提供生长环境,进一步影响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因此,断奶过程中要考虑仔猪消化系统发育状况,采取适当饲养管理措施,保障仔猪健康生长。
随着日龄增加,仔猪消化酶系统逐渐成熟。哺乳期间,仔猪能分泌多种消化酶消化母乳,但对植物性饲料消化有限。断奶时,消化酶系统未完全成熟,从母乳为主转为采食植物性饲料为主,如果此时再给其补充高蛋白饲料,则非常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合理调整饲料成分,保证消化系统健康。此外,随着日龄增长,仔猪机体的消化器官也在发育。断奶期间的仔猪消化器官容量较小,更容易受到影响。断奶之后的1~2 d,仔猪会出现食欲减退或拒食现象,持续3~4 d 会因为过度饥饿,而出现大概率一次吃大量饲料的现象,从而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因此,要密切关注仔猪日常的采食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其消化道的负担,预防腹泻发生。
1.1.2 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新生仔猪的免疫能力不强,主要靠母猪所产初乳中的高免疫球蛋白进行保护。初乳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为7%,而正常乳汁中只有0.5%。但随着吮乳的时间推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会不断减少。通常仔猪达到3 周龄以后,其机体免疫系统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力,仔猪1 月龄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还是不多。所以,如果断奶太早,仔猪会失去母源抗体保护,免疫力变弱,容易发生腹泻之类的疾病。另外,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要到20 d 日龄才集本健全。如果断奶太早,仔猪体内的能量储备少,对冷的抵抗力差,很难保持正常的体温,也容易发生腹泻。
1.2 病原性因素 仔猪断奶后感染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引发腹泻的主要原因。为了确保猪健康和养殖效益,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
1.2.1 细菌性腹泻 研究发现,仔猪肠道内的细菌主要是厌氧菌。母乳中存在很多的抗体和乳酸杆菌,对大肠杆菌的繁殖能力有抑制作用,可维持仔猪肠道的健康。但仔猪断奶后,分泌的胃酸少、消化酶也不稳定、肠道黏膜脆弱,可能导致多种条件性致病菌大量增殖。这些细菌增多,会改变肠道内的微生物环境,引发肠道菌群混乱,影响仔猪的正常消化,甚至引发腹泻。
所以,要保持仔猪肠道的健康,防止腹泻发生,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改善饲养环境、调整饲料成分、用益生菌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增强仔猪的免疫力,降低腹泻病的发生。
1.2.2 病毒性腹泻 在仔猪饲养过程中,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等,可引发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仔猪断奶后,没有了母源抗体的保护,如果照顾不当,这些病毒会趁机进入仔猪的身体,导致肠道细胞变性坏死、肠绒毛受损,进而引发腹泻。如果不能及时治愈,病毒伤害仔猪的肠道,造成小肠黏膜损伤和吸收能力下降,使腹泻更严重。所以,饲养仔猪时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防止这些病毒传播和感染。
1.2.3 寄生虫性腹泻 引发仔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是球虫和弓形虫等寄生虫。在季节交替的时段更为多见。球虫在仔猪肠道内可破坏肠道黏膜,影响小肠吸收功能,导致消化不良,最后引发腹泻。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还会引发其他病菌感染,使腹泻更严重。所以,饲养人员必须要重视仔猪的饲养,尤其要注意卫生和饲料安全,以减少仔猪腹泻发生,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
1.3 其他因素 饲养管理对动物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新生仔猪在哺乳期间的自理能力有限,人工干预对其获取初乳是必要的,否则将导致抵抗力下降。在断奶阶段,由于面临多种强应激源,如断奶、饲料和环境的变化等,仔猪容易产生机体代谢失衡,营养物质分解代谢作用超过合成代谢作用,抵抗力下降,并可能引发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腹泻。此外,卫生条件差、消毒不彻底、饲料过渡问题以及摄取霉变或过期饲料等不当管理行为,均会进一步加剧腹泻情况。因此,为了确保仔猪健康,饲养管理必须科学合理。
2 防治措施
面对各种疾病,养殖人员要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根据相关的统计分析,约有30%的仔猪腹泻是由特定疾病引起的,但还有大约60%的原因还没找到。为此,生产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猪群的健康。
2.1 加强饲养管理 猪舍的环境卫生对维护生猪的生物安全与健康非常重要。为了有效预防疾病,猪舍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并定期进行消毒。在将断奶仔猪转入保育圈之前,务必对保育圈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推荐采用20%的石灰乳、20%的漂白粉或3%的来苏尔对饲养舍开展消毒工作。仔猪进入饲养舍之后,确保每周进行一次带猪消毒。饲养人员应提高消毒意识,有效避免病原菌进入饲养舍,从而降低猪群感染疾病的风险。做好猪舍温湿度控制以适宜仔猪生长。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仔猪的健康。
2.2 减少应激反应 仔猪断奶的时候,因为胆子小又敏感,很容易被吓到。所以,减少让它们感到紧张的事情,对它们的成长非常重要。为了让仔猪断奶的时候减少紧张感,要遵循“三不变三渐变”的原则。一开始断奶的时候,要保持原来的圈舍管理、原来的饲料喂养和原来的规定不变,这样能让仔猪的情绪保持稳定。等到断奶之后,适当的调整饲料配比、生活环境和饲养规定,让仔猪逐渐适应新的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饲养员要针对仔猪开展合理的训练,使其尽早习惯采食饲料,同时锻炼其采食的能力,从而促进机体肠胃的发育状态。正式断奶后,前一周的饲料要保持和哺乳期一样,然后再换料,让仔猪适应断奶的过程。同时,要避免给断奶的仔猪喂食不干净或者发霉的饲料。可以减少仔猪断奶时的紧张感,有助于仔猪健康生长。
2.3 补铁、补锌、添维生素 如果仔猪出现长时间的腹泻,其身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脱水状况。在极端情况下,仔猪可能发生贫血。状况会影响仔猪对药物的吸收效果,从而降低药物治疗的疗效。这就形成了一个不良的循环:腹泻导致贫血,贫血又进一步引发腹泻。科学研究表明,3~4 周龄的仔猪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其抵抗力,并增加其患上肺炎和腹泻的风险。因此,建议在仔猪出生后的第3 天,为其补充铁制剂,每头仔猪的用量为180 mg。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因缺铁引起的腹泻。
此外,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锌元素在维护猪免疫功能中的关键作用。锌元素的适量补充可以有效调节猪的食欲,并且对于肠道中的有害菌群产生抑制,增强消化系统的分泌能力并且提高细胞酶的活性。因此,在仔猪出生后2~3 周龄的关键阶段,补充锌元素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猪的实际采食量,同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还能够明显降低猪群发生腹泻的风险。此外,根据很多相关的研究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维生素(如VE、VD3、VA等)是必要的措施。这些维生素的适量补充可以有效改善仔猪的料重比,提高其生长早期和后期的抗氧化功能和免疫性能,从而进一步降低腹泻的发生风险。
2.4 预防接种 猪群定期开展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疾病感染的重要条件。怀孕的母猪可以在其生产的前3 周接种一次猪K88、K99 疫苗,2 mL/只,确保仔猪可以在母乳中获得相应的保护。根据饲养场的实际生产情况,给断奶仔猪开展针对性的接种。但是需要注意,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仔猪在生产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应激刺激,从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因此,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建议在仔猪断奶前后的一周尽量不要接种疫苗。
3 结语
养猪业当前面临一项重大挑战,即仔猪腹泻问题。此疾病严重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进步,对整个行业的稳健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为了有效应对仔猪腹泻,除了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外,饲养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深入研究仔猪的生理特性,以便更好地掌握猪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进一步提升养猪生产的经济收益,进而推动养猪业实现健康、稳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