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在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2024-04-27王建军
王建军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2)
高密度电法是人工在地下建立稳定的直流电场,利用不同岩土导电性、构造、溶洞等的物性差异,研究电流在探测的岩土层中的分布规律,达到识别、探明溶洞分布情况,是一种常见的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法具有一次性采集数量大、观测精度高等优点,既能反映地下某一深度水平向岩土体电性变化,同时能够提供地层岩性沿纵向的电性变化,在结合地质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视电阻率等级剖面图识别出地质构造的情况,为下一步的工程地质勘查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石壁山干渠5#渡槽溶洞勘探中的应用实例以及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1 工程概况
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石壁山干渠5#渡槽,位于石壁山干渠桩号13+172~13+562 处,该处地形起伏较大,渡槽采用梁式结构,全长390m,共计30 跨,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灌注桩所在位置的地质情况将决定设计的参数。根据前期勘察资料,渡槽所在区域下伏基岩为石灰岩,局部岩溶较发育,采用传统钻探手段完全查明溶洞情况,工作量较大,工期较长,故此次通过工程物探(高密度电法)手段查明下伏基岩岩溶发育情况,再结合钻探,为继续开展工程地质勘查提供基础数据。
2 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及测线布置
2.1 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法是基于传统电法理论,在计算机、信息测控等现代科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电法仪器,采用阵列勘探方法,由主机、电路电极转换器和电极系统组成,野外测量时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自动转换电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等,即可实现数据高效快速的自动采集。采用数据处理软件,通过色谱图绘制出视电阻率等级剖面图,可直观形象地表现出地电断面的结构与分布形态。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直流电源给AB 极供电,形成回路,测量MN 电位差,计算视电阻率ρs的变化来判定溶洞的位置和大小。
式中,ΔU 为MN 间电位差,K 为装置系数,I为供电回路电流。
本次采用DUK-2A 型高密度电法仪,可一次性布置60 个电极,电极距可由1m 至10m,根据探测深度、探测精度自主选择。
2.2 工作布置
根据需求,对渡槽下伏基岩岩溶发育情况进行探测,故本次测线布置,沿渡槽轴线布置。在本次测试区域内,垂直于测线方向有两条混凝土道路和一条渠道。测点布置在混凝土道路,会因地表导电条件差影响测试数据效果;测试范围内的渠道,为矩形渠道,高差大,达到3m,在此处布置测点,对数据反演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无法从渡槽起点到终点一次性布线,故将测区范围内,划分为三条高密度电法测线,中间缺失两小段,后期采用钻探方式获取地质资料。测线一:起点位于槽身起点处,终点至渠道南侧,沿渡槽轴线布置,测线长154m,由3 组数据拼接而成,采用温纳装置,电极距为2m,隔离系数为16。测线二:起点位于渠道北侧,终点至北侧混凝土道路边缘,沿渡槽轴线布置,测线长118m,采用温纳装置,电极距为2m,隔离系数为16。测线三:起点位于北侧混凝土道路边缘,沿山谷往西北方向布设,测线长118m,采用温纳装置,电极距为2m,隔离系数为16。
3 数据分析
采用GPS 测量出测线上所有电极坐标信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加入地形信息,首先通过反演软件剔除原始数据中的奇异点,然后进行二维数据反演,最后生成含地形信息的视电阻率剖面图。通过视电阻率等级剖面图可以看出:
测线一,浅部视电阻率低阻区域为泥质砾卵层在雨后富水所显示的情况,下部视电阻率较高部分为微风化或新鲜石灰岩;在24 号电极,左右各4m范围,测线42~50m处;36 号电极,左右各6m 范围,测线64~76m处;54 号电极,左右各4m 范围,测线102~110m处;视电阻率剖面图底部高阻不连续,存在相对低阻区域,疑似下附溶洞位置,溶洞内富水,导致视电阻率值在剖面图上呈现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测线一视电阻率剖面图
测线二,浅部视电阻率低阻区域为泥质砾卵层在雨后富水所显示的情况,下部视电阻率较高部分为微风化或新鲜石灰岩;在27 号电极,左右各4m范围,测线48~56m处;50 号电极,左右各4m 范围,测线94~102m处;视电阻率剖面图底部高阻不连续,存在相对低阻区域,疑似下附溶洞位置,溶洞内富水,导致视电阻率值在剖面图上呈现下降趋势(见图2)。
图2 测线二视电阻率剖面图
测线三,测线0~70m,浅部视电阻率低阻区域为泥质砾卵层在雨后富水所显示的情况,测线下部视电阻率较高部分为微风化或新鲜石灰岩;测线70~118m 浅部为覆盖层较薄,覆盖层下方即为微风化或新鲜石灰岩,故呈现为视电阻率高阻。在28 号电极,视电阻率剖面图呈低阻异常,疑似存在一条破碎带,影响宽度约22m(见图3)。
图3 测线三视电阻率剖面图
从视电阻率剖面图可以看出,当存在溶洞时,受溶洞内低阻介质影响,视电阻率剖面图将出现不连续现象,出现相对低阻异常,后期再通过钻孔进一步确认溶洞具体大小、深度和范围,从而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
4 结语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勘探中使用较为广泛,相对常规电法数据密度大、覆盖性好,能较好地获取目标地质体的特征,通过地电结构,为钻探提供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信息,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查明地质构造。在高密度电法工作前,需要充分收集工程相关地质构造资料,了解探测区域地形地质条件,确认具备开展高密度电法探测条件,选择正确的测线方向、长度以及使用适当的电极距和装置形式等参数,同时要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计算中参数取值,这样才能获得有效的反演数据,达到最佳的探测效果。本次高密度电法工作,根据现场工作环境和对探测目标深度的要求,共设置3 条测线,高密度电法探测数据采集效果良好,通过对视电阻率剖面图的分析,认为剖面图下部相对低阻区域是下部溶洞内低阻介质造成的影响,后经过钻孔揭露物探结果与溶洞实际发育位置基本一致,说明高密度电法是一种有效的地质勘察手段,在与钻探结合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应用在地质勘察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