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斜杠教师胡欣红, 行走于历史教学的理想与现实之间

2024-04-27王梓霖

教育家 2024年10期
关键词:历史学生

王梓霖

得知自己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时,胡欣红是意外的。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撰写新闻评论只是他的“副业”,是潜心育人的同时就社会百态所作的鼓与呼。“历史的思维,就是评论的思维。”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撰写评论,他始终追求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价值,一以贯之地传递着数千年历史文脉里滋养出的人文理想与关怀。

“我教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生”

历史课教什么?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并非问题。教材大纲写了什么、教科书里有什么,教师自然就去教什么。走上讲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胡欣红的教学也是这样,对照着教材大纲和教科书备课,保证课程的完整、顺畅,适当融入故事元素,让课堂更具吸引力。入职的第七年里,他因教学中的优异表现进入浙江省衢州二中,同年在省、市级的历史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只是随着教学技艺的成熟,他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了疑惑:历史教学是否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自己究竟希望学生从历史中学到什么?

曾有一位考入北大的“得意门生”在假期找到胡欣红倾诉自己的苦闷。与胡欣红见面时,他已深陷负面情绪,全无他人想象中“天之骄子”的风采。进入大学后,这位出身乡村的学生发现,自己似乎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与大多数同学相比,自己没什么才艺,即便在学习上十分努力也只能处于中等位置。这次促膝长谈使胡欣红更加坚定,一定要引导学生明晰他们人生中最本真的追求,去发现自己拥有什么、想要什么,进而明确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求学为何?学为人而已。”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的这句话是胡欣红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他也时常告诉学生:“我教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生。”

历史进程是必然与偶然综合作用的结果。15世纪初,航海是一项艰苦异常、风险极大、收获很小的事业,通常只有无业游民等社会底层人员愿意成为海员。在讲授“地理大发现”这一重大事件时,胡欣红除了分析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葡萄牙的地理优势等因素之外,常会讲到一个重要人物——亨利王子。他在建立战功、前程远大的情况下,选择远离舒适的宫廷和家庭生活,在葡萄牙西南角的一处地方创立航海学校和天文台,开船坞、造船只,亲自参与海船的改进、网罗大批航海人才……若没有亨利王子對航海的痴迷和苦行僧般的坚持,葡萄牙乃至整个欧洲的航海事业都有可能被改写。

在胡欣红看来,历史的宏大变迁,常常能使人的内心深处产生沧海桑田般的感觉,进而在沧桑厚重的氛围中摒弃功利,放下浮躁,使心灵复归于宁静平和。他更希望启发学生找寻个人志趣:“亨利王子致力于航海事业之时,未曾想到会引发一种潮流,但他始终不问结果地付出着。人生道路上,我们难免遇到困惑与惶恐,关键在于认清自己,去做真正热爱的事。这未必能取得成功,却能使人感到充实和满足。”

带着学生透过历史事件的表象,或是从历史的宏大变迁中学会放眼长远,或是从复杂多元的事件中学会坚守本真,或是从先贤伟人的经历中学会担当和抉择。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宏大叙事转向关注历史中具体的人,这是胡欣红乐此不疲的坚持:“尽管这些可能不会出现在考试中,但它们对学生人生的价值无法估量。”

半个媒体人,教授“活”历史

2011年,胡欣红卸下了繁重的班主任工作,拥有了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随后的两三年里,他几乎每月都有论文刊发于专业刊物。学术写作之外,他在翻阅本地报纸读到言论版文章时深受触动,萌发了以笔为媒的想法,此后便一发不可收。随着发表的新闻评论越来越多,他用以创作学术论文的时间也相应减少:“当开始专注于评论写作时,我逐渐意识到,评论的现实意义或许远超专业论文。”受到各方关注的同时也不乏质疑的声音,但在审视自己的选择之后,他依然坚定地表达着。“我觉得写评论的人多少有些忧国忧民的意识,很多时候说了、写了,不一定能产生多大作用,但依然要有人说,因为正确的声音多了,才能引导那些可能觉得事不关己的人做出些改变。这是一种使命感。”在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之前,胡欣红已经作为“半个媒体人”撰写了10余年的评论,是十多家主流媒体的特约评论员。

在胡欣红看来,课堂上讲述的历史是曾经的社会发展的历程,如今评论的社会现象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进程,二者殊途同归。“人不能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闭门造车的教育是不可取的。一位追寻真善美的老师,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狭义的教育天地,潜心教书育人的同时,当能抬头四顾,适时关注教育百态、人情冷暖,演绎出‘大教育”。在评论写作的积淀中,他的教学理念日臻成熟——打造“活”的历史。比如琢磨教学语言。他运用贴近现实与学生实际的现代性语言和观念帮助他们解读历史,追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样的想法由来已久,早些年间,“易中天品三国”盛极一时,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在讲述经典著作时,借用现代词汇和事物来解释古代文化,生动的讲述方式为社会大众津津乐道。作为历史教师,胡欣红由此思考将这样的语言艺术迁移至课堂教学。历史课上,他颇具意趣的比喻让学生更有意愿沉浸其中,体会冰冷文字背后历史人物的温度。又如思考论证方式。他将历史与现实进行类比和联系,借由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解读历史事件。鼓励学生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从多个角度审视某一事件,更加理性地观察、探究其真实性及深层价值,避免人云亦云。“了解历史就像是盲人摸象,每个人摸到的都是部分真相。过去的历史为现实提供借鉴,反过来,现实也应照进历史。”胡欣红说道。

在2014年一起备受瞩目的司法案件中,一名大学生因非法捕捉并售卖了数只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的鸟类,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半。这一判决结果在当时的舆论场上掀起轩然大波,许多民众持有异议,认为对大学生的量刑似乎过于严苛。实际上,我国法律对于非法捕猎、贩卖国家保护动物有着明确的量刑规定,对该大学生的定罪确无不当。公众对此案判决的激烈反响恰恰折射出其内心深处的一般道德认知:捉获几只鸟并不能等同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彼时,胡欣红正在教授“罗马法”课程,其中涉及“自然法”的概念,主张存在一种超越国家制定法之上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准则或道德律令。由于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和把握上存在一定困难。授课中,他让学生结合“自然法”讨论对“掏鸟案”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法律是不容置疑的,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公众充分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以及违法将面临的法律制裁。也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不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存在着显著差异,在量刑时应当区别对待。从法律的角度看,这项措施是合理的,但如同“自然法”一样,仍有可商榷之处。而这与当时法学界不少专家的观点一致,他们提到应区别对待“自然犯”与“法定犯”。对于自然犯,因其行为本身的恶性显著,理应受到严惩;对于法定犯,则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据具体案件情况来决定刑罚。“法律的制定也可能出错。直接告诉学生这一点,他们可能难以理解。”经由对“掏鸟案”的分析,学生能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即便是现代律法也存在完善的空间。

这样的课堂上,彼此的眼神交互中,胡欣红分明地看到一些眼眸亮了起来。他曾在文章中写道:“一个仅关注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师,可能会达到一定高度,但却缺乏温度。一个只知道在本专业范围内打转的教师,大抵只能停留于‘业师的层面,欲臻‘道师之境界,必须走进学生内心,真切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的视野和阅读的边界决定了课堂的边界,将现实照进历史,由历史启迪智慧,他以媒体人的敏感性聚焦现实问题,借由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发展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寻找理想与现实间的平衡

学生小黄在高中最后一年进入胡欣红执教的班级。刚开始她很担心和这位历史老师进行交流,因为虽然成绩不错,但自己“纯粹抱着一种功利的心态去学习历史”,担心与老师对话时会暴露出自己的“世俗”,常常想“为什么老师能够把现实的东西看得那么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自己也逐渐变得平和。一次对话中,胡欣红说道:“像你这样优秀的学生,需要课本知识之外的素养和思维锻炼。如果不能将眼界放得再高些,则会限制你的提升。”小黄欣喜于老师的赞许,又觉得自己受之有愧,反思自己的学习,更专注地听着那些看似与高考不相关,却有助于素养提升的内容。“从中找到我所需要的价值,”小黄笑道,“我承认自己还是功利的,但是眼光长远了一些。”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也盡量试着让自己沉下心来,即便临近高考也耐着性子一点点读完了课本的边边角角,遇到模糊的地方就去查阅相关知识,做能做的、该做的,不太多关注结果。“这样的心态真的让我收获很多,不只是更好地迎接高考这场‘战斗,也能使我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场场‘战役。”

胡欣红是不少学生心中的“精神贵族”,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应这样的课程。升入高二、高三,随着高考逼近,在一片常规的默写记诵氛围中,有学生表示怀疑,课上老师教授了不少“非重点”,而班级的默写记诵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胡欣红并非对这种种怀疑全然无感,只是他不愿意借由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也更期望看见学生的真实成长。从教多年,他看到太多孩子受限于历史课本的条条框框,因为过于重视成绩而丢掉了自己,在一味记诵标准答案的过程中丧失独立思考的意识、缺乏对世事人情的洞察与关注。“如果非得如此的话,我宁愿不要成绩。”即便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如今考试命题注重时代感与现实性,常涉及对生活阅历和经验的考查,对此类问题应对不力的学生不仅会在考试中失分,其长远发展也可能受限。

一次考试中,学生遇到一道选择题——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   )

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

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胡欣红本以为这是一道没什么难度的普通试题,学生完全可以凭借常识得出尚书省的规定旨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的结论。然而,很多学生的答案是“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他们认为题中的日程规定非常宽松,自然是为了相关部门能够充分考虑以减少失误。而实际上,与现代诉讼耗时相比,唐代三十日审结案件的规定已经极为严苛了。其后,胡欣红又发现学生们对延伸出的社会事件似乎一无所知。在他看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史为鉴、关注现实本来就是历史学习的应有之义,也是应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读书”现象的最佳策略。

自中学起,胡欣红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只是那时的他不明白为何要学习、要努力,在迷茫与彷徨中混混沌沌地进入了大学。大学时偶然读到的作品,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道”的理念引领他走出了迷茫。“那些文化启迪了我,直接影响了我对人生意义和人生目标的探寻,使我的心慢慢定了下来,初步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对于‘期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一个大致的答案。”他想要的无非是行走于虚实之间,向内走、向外看,或许注定平凡,但一定要做一个实实在在大写的人。而这也是他对学生的最大期许。

猜你喜欢

历史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新历史
学生写的话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