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

2024-04-27高燕

文化产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学科图书馆服务

高燕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对高校的日常运行来说十分重要。为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强化资源拓展,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鉴于此,现重点围绕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进行分析,首先对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进行简要阐述,其次对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及构建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应当以不同学科专业为基础,打造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其中,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平台,应强化自身体系建设,通过知识服务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助力。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图书馆建设方面依旧以传统运营模式为主,在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构建规划方面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围绕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分析

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概述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十分关键,其重点是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科学把握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基于基本要求为后续模式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认知,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专业藏书需求,并与各院系建立紧密关联,科学强化制度效能,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作用,为后续图书馆管理服务的优化创造条件。此外,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还要基于不同专业教学研究的需要,强化服务功能,实现信息交互,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文献资源查询、调阅功能。

现状及优化重点

近年来,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图书馆实现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基础,其要求图书馆在建立服务体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认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通过重塑日常运营体系的方式强化服务成效。20世纪90年代,国内高校便认识到了图书馆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重要性,但是当时人们更加关注制度建设,忽略了对具体模式的落实。之后,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构建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有效完善了学科知识服务,实现了资源拓展。当前,随着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完善,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科学性得以不断提升,但还是只有一部分高校能完全落实知识服务。部分高校图书馆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馆员制度,但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整体较低,无法切实满足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应基于服务理念,以师生切实所需为核心,建立管控平台,通过平台建设,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特征构建完善的服务模式。与此同时,在构建该模式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当前图书馆的建设目标与服务宗旨,考虑综合性需要,明确用户类别,从而不断完善体系内容,优化服务效果。

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构建原则

高校图书馆若想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就需要满足以下需求。第一,结合主体知识需求,秉持需求侧原则开展模式构建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掌握主体的知识需求,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进行服务设计。例如,要明确文献使用主体的身份。针对教师和学生,应加大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关注,结合他们的阅读偏好和学术需求提供相应的学科化知识服务。第二,以便利性为原则,为主体提供服务。从服务的角度来看,主体收集资源通常有两方面诉求:一是服务,二是知识获取。这也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图书馆必须遵循便利性原则,在短时间内为主体提供不同的文献,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第三,遵循满意度目标原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服务模式的构建方面,图书馆要立足于实际,调整服务模式,尽可能地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只有这样,图书馆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日常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构建方面,图书馆必须遵循满意度原则,贯彻用户至上的理念,为其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并通过沟通与交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第四,以知识服务普及为原则开展服务工作。图书馆要强化日常宣传,通过普及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优势,确保主体能够正确看待服务模式,从而对其进行主动运用,进而为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创造良好条件。在模式构建方面,要不断传递新型服务理念,使更多的阅读主体了解模式情况,以便为模式的后续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图书馆只有遵循上述原則,才有可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为推动高校图书馆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图书馆工作人员及学校管理员必须做到正确看待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认识到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是学科建设的必要条件。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文化传承和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理应强化学科建设,基于多学科、多角度提高学科建设质量,使师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和行业用人需求,通过提供学科服务的方式,实现人才培育。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师和学生获取资源的重要场所,更要强化学科服务,为高校实现人才培育发展目标、强化学科建设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实现创新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要想满足先进人才培育的需求,就要在原有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化知识服务创新,拓展有效资源,引入信息化平台。比如,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与师生及相关社会人士的联系,通过建立数字精品文献库,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数据库资源,下载相关文献。

高校图书馆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具体路径

对服务群体进行研究

在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之前,工作人员应秉持合理性原则,立足于实际,全方位分析软硬件优化的必要性,对软硬件进行针对性发展。其中的关键便是明确服务群体,基于群体特征进行优化。因此,在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针对性,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图书馆必须做好对服务群体的研究工作,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创新的方向,以此确保图书馆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定制化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图书馆不仅要满足其获取知识的需求,还要为其增强专业能力提供助力。因此,在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图书馆要明确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不断更新图书馆资源,丰富服务内容。

健全学科馆员制度

高校图书馆要想在日常运营中实现管理优化,就要基于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学科管理员制度。对模式运行来说,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十分关键,其贯穿于知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为了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学科管理员制度,确保工作人员明确工作优化的重点,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做好馆藏分类和日常管控工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完成知识查询和资料收集任务。此外,在后续的工作中,高校图书馆还要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制度,积极转变工作人员的角色,使其从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服务体系的建设者,从管理的角度明确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为师生提供更具学科化特点的服务。

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

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应基于平台的建立。在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时,要引入现代化技术,丰富服务类别,搭建新型知识学科数据库,以此为师生提供各类资源,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在搭建数据库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基于各学科专业进行资源整合,补其不足,以便教师和学生结合自身需求使用图书馆资源,为其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日常学习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转变思维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厘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要点,科学制订方案,为模式的构建和持续推进提供助力。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要明确管理观念,形成正确认知。在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过程中,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科学引导,做好内容宣传工作,强化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观念,使其形成正确的思维,明确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重要性,为服务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就目前而言,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型的建立将更加合理,在内容上也会更加贴合学科的需求。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要提升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构建的针对性,在增加资金和资源的同时,做好后续更新工作,组织人员科学参与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充分借鉴其他图书馆的发展经验,基于高校现阶段实际优化构建方案,为后续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升平台搭建水准

结合高校图书馆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可知,在搭建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建设质量是重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增加对平台构建的关注,以其为切入点不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满足师生的需求。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秉持合理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平台功能;要让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与个人数字图书馆、知识库、数据库等进行信息关联,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提供针对性服务。此外,还要设计以学科为基础的用户端。比如,当教师从教师端查询学科内容时,系统应根据教师的学科特征给予其支持,以便其快速选取所需知识,实现信息调阅。

增强与服务对象的互动

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有所区别,学科化知识服務模式构建的重点是针对性,即要为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差异化服务。因此,在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时,图书馆需要掌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与其进行沟通,明确学科专业特征,强化资源整合,以便为后续系统的调整和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后续的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定期发放调查问卷,与目标群体进行互动,掌握相关信息,以便为模式的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增强专业能力,丰富学科资源

为有效提升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和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有必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会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加强知识推广,丰富服务内容。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运用水平和数字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为工作人员提供参加专家讲座、培训等的机会,丰富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使其正确看待技术运用的重要性,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将工作人员的薪酬与其日常工作关联起来,以此最大程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基于学科建设需要做好馆藏分类管理工作,并与其他事业单位及省市图书馆进行资源对接,通过资源共享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当以不同学科的发展基础为核心,强化数字建设,通过建立特色资源库的方式为师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模型,借助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为后续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要确保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和系统运行的规范性。高校图书馆要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引入相关信息技术,将平台升级为智慧平台;借助平台运作,完善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另外,高校图书馆在优化学科化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还要确保服务的整体质量,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信息交流方面,高校图书馆也要加大平台建设力度。由于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对资源和信息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因此,在升级资源库和知识库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理应基于资源共存管理模式,与相关人员进行信息交流。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应该基于不同学科的发展目标,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以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与其他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实现信息交互。总之,高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根据师生的需要扩充数据库,丰富图书资源,以此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为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构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不仅能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还能提高自身的资源分配质量,从而满足不同学科专业师生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现实,坚持可行性与合理性的原则,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以期为后续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汉口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学科图书馆服务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超学科”来啦
飞跃图书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