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有效实践活动策略探究

2024-04-27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齐利利

中学政史地 2024年6期
关键词:公民法治道德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 齐利利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法治教育有效实践活动能够整合教材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使其积极投身一系列法治实践活动,实现校内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从而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素养,树立法治信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法治教育有效实践活动的意义

1.助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行为的指引。通过开展法治教育有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课堂所学内容,在实践中感受法律逻辑,使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其人生追求和自觉行为,从而间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同时健全学生人格,培养责任意识,这也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规定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2.助力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当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融入社会,为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法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精神内核之一,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有效实践活动,和学生一起打破课堂围墙,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权利和义务观念等,巩固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成长为具有公民意识的社会成员打下坚实底色。

3.助力促进社会和谐。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程度决定着公民法治意识的强弱,公民法治意识的强弱反过来也影响法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有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助力推动全民守法。同时,开展丰富的法治实践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联动,能够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二、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的不足

1.活动目标不够明确。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课程,理应在各个教学与活动环节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并没有科学清晰的目标,没有考虑具体学情,流于形式,目标不清晰、不明确。

2.活动形式相对单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较强,法治教育部分相比于教材其他内容更具有严肃性和专业性,本应作为活跃学科学习氛围的实践活动在开展时往往集中在一些传统的活动之中,如制作法治手抄报、开展法治常规辩论赛等,从小学到初中模式较为单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此类活动产生懈怠心理,从而失去了实践活动本应具有的意义。

3.活动效果整体欠佳。

初中阶段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延续,与高中阶段衔接,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囿于以上各种因素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现行教学模式,实践活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活动效果和育人价值,使道德与法治课赋能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没有完全凸显出来,活动效果整体欠佳。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策略

1.打造立体课堂,寓法于“情”。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基于法治教育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结合教材,巧妙设计活动,打造立体课堂,让学生与教材案例主角实现共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情感共鸣。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每一主题的学习都可结合教材加工再创造,找到与学生联结的“点”,引导学生的思绪进入,通过表演、续写剧本等课堂活动形式加深学生自我情感的投入,让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有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学生融入课程情境时,再经教师点拨,就会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触动,从而将所学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渐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及法律认知规范。

2.巧妙联系社会热点,寓法于“娱”。

寓教于乐,在娱乐中学习,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条“金科玉律”。巧妙结合社会热点,能够让法与“娱”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实现共赢。学生已经通过网购这种形式购买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但是当发生网购纠纷时,涉世未深、经验不足的学生很容易陷入被动,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基于此,笔者和学生编撰了一部普法剧,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常见的网购消费陷阱等,集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知识性于一体。编写剧本和排练的过程对于参加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网购法律知识的专题学习,都是对教材知识的巩固,都是对法律权威的领悟;在学校公演成功之后,他们将这次法律实践活动的效果辐射至更多的学生。在“学”与“娱”之间实现了身心的愉悦、知识的掌握、法治信仰的坚定,丰富了法律知识储备,更学会了依法办事,坚定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决心。

3.加强社会联动,寓法于“行”。

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需要加强与各部门尤其是政法机关协同合作,进一步统筹整合法治资源,着力打造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格局。笔者通过与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加强联系,带领学生参观涧西区人民检察院建立的涧西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VR沉浸式体验为特色的场馆,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追捧,沉浸式感受法律魅力,增强法治意识。与此同时,检察官还邀请学生走进涧西区人民检察院成立的“牡丹心语”工作室,向学生分享未成年人因为自控意识不强、道德观念薄弱和法律意识淡薄最终酿成大错的案例,警示同学们在生活中要严格自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较于教师平时的讲述,检察官通过身边鲜活的案例以案释法,更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灵的触动,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人生观。

公民的法治素养是构成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底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公民法治道德
论公民美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