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2024-04-27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沈海华

中学政史地 2024年6期
关键词:感谢信弘扬家人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沈海华

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学,主要关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利用和学生密切相关的、契合劳动教育热点的劳动精神一以贯之。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文科综合第40题第3问:给宿舍管理员、保洁员、保安员当中一位写信,150字以内。高考命题人为什么要高中生给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写感谢信,而不是给知名人物写信?学生写感谢信弘扬的是社会公德(文明礼貌)、个人品德(善良),也体现劳动精神之崇尚劳动。由此导入劳动精神,引出总议题“人人劳动、人人弘扬劳动精神”。

子议题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劳动诗词“两创”。可以借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两首描写劳动的古诗《芣苢》《插秧歌》。学“两创”不能光停留在学上,而要真正“两创”,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坚持对“两创”的自觉。“大思政课”之“大”,要求教师要学科融合共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感悟“两创”,也能弘扬劳动精神。理解“两创”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子议题二:劳与不劳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卷)语文作文试题材料。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针对这个话题,课前要求学生通过访谈家人,发表看法。每位同学交纸质稿或视频。教师课上展示学生纸质稿或视频,并提出问题:劳动精神和你们知道的其他精神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劳动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不变吗?劳动精神等具体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让学生访谈家人,拉近学生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能够理性辨识这些关系:劳动与学习、创新劳动与辛勤劳动对立、创新劳动与偷懒、劳动与苦累等,看到它们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劳动精神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解劳动精神与其他精神的共性是中华民族精神,进而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是核心,贯穿各方面,各方面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主题;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铸就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之源的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子议题三:代际传承职业道德

课前访谈你的家人:他们希望你传承他们的职业吗?或者希望你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希望你传承怎样的职业道德?每位同学交纸质稿或视频。课上,教师展示学生访谈家人的纸质稿或视频,并提出问题:怎样弘扬劳动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高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不是对未来要做什么不管不顾、头脑一片空白,这是非理性的,也是不利于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有的家长希望子承父业,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远离自己的职业,那么孩子是怎么想的呢?父母对子女的职业选择越来越民主和理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学生通过访谈家人,可以更多地了解一些职业、行业,更多地理解父母和社会,激励自己弘扬职业道德,并能在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敬业、努力、踏实、奉献,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学延伸:劳动的家庭美德、劳动之歌

父母等家人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家的美丽与安宁,请你给其中的一位写一封感谢信,150字以内。学生写劳动主题家人感谢信,感恩家人、理解家人,弘扬家庭美德,承担家庭责任,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忆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传承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作为高中生,同样需要弘扬劳动精神。劳动精神,人人可学;付出劳动,处处可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人民最美丽。

猜你喜欢

感谢信弘扬家人
感谢信
感谢信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感谢信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感谢信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