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析课堂难点,感悟时代精神
——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的难点突破

2024-04-27浙江省宁波市姜山中学徐蓓蕾

中学政史地 2024年6期
关键词:本课史料民主

●浙江省宁波市姜山中学 徐蓓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本课内容较多,涵盖1949年至1956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件。课标中提到,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知识,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全面、发展、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论证历史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对史料进行分析突破重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本课必讲内容,但教材对这部分内容是以大段文字形式表述的。同时,这一部分内容政治性较强,学生自主阅读略显枯燥。在教学设计中,为帮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这一内容,教师可通过展示相关史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进一步理解记忆。笔者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史料进行设问。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问: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新”的时代?

这一设问的意图是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强化对本课难点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此,中国开始以独立、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在通过材料解读分析难点的同时,将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放到宏观历史的时间轴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在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

再者,本课的课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因此,除新中国成立之外,另一重点应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53年开始,新中国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对教师而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问题链的形式,以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自主探究,从而理解“一化三改”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要实行“一化三改”?

问题2:“一五”计划时期的国民经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问题3:在经济制度变革的同时,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问题4:从1954年宪法的内容来看,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

这几个设问环环相扣,每个问题都辅以史料的解读探究,进而形成问题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对以1953年为时间节点的中国轻重工业发展状况表和所有制构成图表的前后对比,很快发现新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且在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所占比重不高。而经过了“一五”计划及“三大改造”,1956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公有制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也就是说,1956年的中国基本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1954年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在课堂上,通过出示“五四宪法”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概括1954年宪法的内容。从宪法的内容中可见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实行民主集中制等。可见,人民开始积极参与国家事务,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

在问题链下,各个设问之间相互关联,使学生能由浅入深,从而渐进式理解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中国的社会性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目标的学习,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回答课堂上设计的相关问题。因而,在教学评价时,可通过学生答案了解课堂教学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解程度,对相关难点问题,教师可进行深化剖析,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猜你喜欢

本课史料民主
中国政治制度探索演变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史料二则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