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的时代特征和时代价值
2024-04-26李永杰
李永杰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首次考察,便来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在红旗渠纪念馆,习近平一行详细了解林县(1994 年改为林州市)在历史上长期缺水,20 世纪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修建红旗渠,成功解决吃水和用水问题的情况。在参观红旗渠时,习近平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2023 年11 月2 日,在《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中,明确支持安阳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要求安阳市以此为契机,深入阐释红旗渠精神,汇集磅礴力量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红旗渠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严重旱灾
林县位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旱灾长期威胁林县人民的吃水、用水安全和生命健康。以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通常是有水的,但20 世纪60 年代初,林县境内的水渠和水库全都干涸,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水源。
(二)经济困难
从1958 年开始,我国局部地区就出现干旱问题。林县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正常年份就缺水,遇到干旱的年份更缺水,林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红旗渠开始修建时,全国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经济形势也不好。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四)修建水利工程的实践
林县在修建红旗渠之前修建过爱民渠、新民渠、英雄渠等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的成功修建,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县缺水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林县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技术人才。
(五)技术装备有限
修建红旗渠时,林县尽管有了一些技术装备,但是与红旗渠建设需求相比明显不足。
二、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
20 世纪60 年代,林县人在太行山上修建红旗渠,这一时期被称为“战太行”阶段。红旗渠精神是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产生的,对于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内涵),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需要对红旗渠精神进行集中概括。1990 年3 月20 日,中共林县县委和林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对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界定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一)自力更生
红旗渠工程开工前想要得到国家援助,但是,当时整个国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在经济上无力支援红旗渠工程的修建,林县县委深知国家整体的经济形势。因此,在林县人民强烈修渠愿望的基础上,林县县委发动人民群众依靠全县力量修建红旗渠,“没有经济、物资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尽管后来国家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对红旗渠工程给予了一定的物资帮助和政策上的倾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整个红旗渠的修建主要还是依靠林县人民自己来完成。
(二)艰苦创业
红旗渠工程十分浩大,并且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开工,不仅粮食紧张,人们吃不饱饭,而且建设物资非常缺乏,再加上技术设备短缺,修建整个工程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面对现实情况,林县人民把好粮食换成碎米,挖野菜来充饥,自己用土法制作水泥和炸药,创造性制作“水鸭子”(简陋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充分依靠群众修建红旗渠。可以说,艰苦创业的精神体现在修建红旗渠工程的方方面面。
(三)团结协作
红旗渠工程的引水点并不在河南省,而是在山西省平顺县。如果山西省不同意林县引水,那么红旗渠就无从谈起。红旗渠工程量巨大,不是依靠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共同建设才行。红旗渠在修建过程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技术员、军人参与,还有来自全国的物资支援,最终靠团结协作才把红旗渠修建成功。
(四)无私奉献
红旗渠修建之初,林县县委根据红旗渠修建成功后能受益的地区和能受益的人口分配修建任务。但是,随着工程向前推进,那些红旗渠建成后无法受益的公社也派人参加工程的修建。他们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和小集体得失全力支援。尤其是那些为了修建红旗渠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儿女,更加鲜明体现出无私奉献精神。
红旗渠精神内涵丰富,除基本内涵之外,还有其他内涵,例如: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科学、重视人才、进取创新、持续发展等。
三、红旗渠精神时代特征的表现
(一)“出太行”阶段
第一,“出太行”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后,林县农业发展迅速,农村出现很多剩余劳动力。于是,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充分利用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练就的技术,多从事建筑行业,承包了许多建筑工程,积累了一定财富。
第二,“出太行”的具体实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2 年年底,林县外出人员达13.5 万人,外出务工人口居全国第一,固定资产在10 万元以上的建筑工程队达540 个,流动资金1.5 亿元,人员足迹遍及500 多个市、县,承包的工程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距离家乡也越来越远,甚至走出国门,到达也门、科威特和美国等地。
第三,红旗渠精神在“出太行”阶段的时代特征。林县人民在此阶段积极吸收一些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和其他先进地区的争先精神、竞争精神,进一步发展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在此阶段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敢为人先、难而不惧”。
(二)“富太行”阶段
第一,“富太行”的阶段背景。这一阶段是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萌芽,90 年代得到快速发展,21 世纪前10 多年进一步发展,10 多万的农民工在把祖国建设得越来越美好的同时,自己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他们逐渐完成了原始资金积累,把创造的财富带回家乡,根据林州市资源禀赋创办各类企业。
第二,“富太行”的具体实践。林州市形成钢铁、汽配、铝电和玻璃制品等产业集群,极大提升了林州市的经济实力,也吸引了大量人口就近就业,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此外,林州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第三,红旗渠精神在“富太行”阶段的时代特征。本阶段,红旗渠精神又随着实践活动的向前推进而发展,大量外出农民工不断反哺家乡,支援家乡各项事业的建设。红旗渠精神在此阶段的时代特征主要是“富不忘本、富而不惑”。
(三)“美太行”阶段
第一,“美太行”的阶段背景。本阶段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在此前发展经济过程中,林州市也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第二,“美太行”的具体实践。经过集中治理,林州人在“美太行”的道路上走得很快,“十三五”完成2 730.5 公顷废弃矿山修复工作,取缔污染企业756 家,南谷洞水库和弓上水库的水质达标率达100%。
第三,红旗渠精神在“美太行”阶段的时代特征。这一阶段,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提升了,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红旗渠精神在此阶段的时代特征主要是“美丽家园、绿色发展”。
(四)“强太行”阶段
第一,“强太行”的阶段背景。本阶段从党的十九大开始。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分两个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为贯彻落实好国家战略部署,林州市提出建设现代化强市,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强太行”的具体实践。以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入驻规上企业135 家,建设汽车配件产业园、电子新材料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筑装备材料产业园和智能制造孵化产业园;林州市政府积极引导金融企业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康养产业等。2022 年林州市生产总值达657.4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8%,总量和增速在安阳市位居第一。
第三,红旗渠精神在“强太行”阶段的时代特征。在这一发展阶段,林州市积极引进外部先进技术和进行本土创新,培育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凤宝热扩车桥、凤宝管业高端汽车专用管、光远五期5G 用低介电超薄电子布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红旗渠精神在此阶段的主要时代特征是“开拓创新、奋发进取”。
四、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红旗渠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素材
红旗渠精神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加强红旗渠精神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同时,红旗渠精神也成为党性教育重要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二)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红旗渠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积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精神财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林县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最终把红旗渠修建成功,创造了人类水利发展史上的奇迹。红旗渠精神一经产生就不断对中华儿女的精神面貌产生重要影响,使得中华儿女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进取,更加昂扬向上,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自信。
(三)红旗渠精神激励全体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随着林县人民的外出和各种媒介的宣传而广为人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红旗渠精神又与时俱进增添了许多反映时代要求的新内涵,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的现实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四)红旗渠精神助力安阳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红旗渠精神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就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红旗渠精神作为一种正确反映社会实践的社会意识,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对于安阳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目标就是,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助力安阳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