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
——以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大桥乡为例
2024-04-26李凤玲曹超学
李凤玲,曹超学
(1.西南林业大学;2.云南农业大学)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是第一位的。产业振兴是解决城乡问题的前提,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以及农民的钱袋子,都需要通过产业发展得到保障;乡村振兴的后劲,也需要借助产业发展得到保持。近年来,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必要去调查和分析产业发展对于乡村振兴的推动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大桥乡产业发展现状
大桥乡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西北部,西与玉溪市的新平、元江两县接壤,东南与宝秀镇相连,北靠龙武、哨冲两镇,总面积364.42 平方千米。大桥乡辖9 个村委会,76 个自然村,99 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彝、汉、傣等民族,常住人口20 000 人左右。国道323 线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和玉元高速公路相连,区位优势明显,是红河州、石屏县的西大门。该乡内山高谷深,沟菁交错,海拔806 ~2 230 米,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21℃~25.5℃,年降雨量800 ~900 毫米,耕地面积17 079.6 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水利化程度达48%。
大桥乡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一是有良好的土地资源。全乡有园地1 574.4 亩,林地312 088.5 亩,未利用土地54 533.3 亩。二是气候条件较好。河谷地区光照充足,气温较高,适于种植热带水果和发展冬早蔬菜;山区光热条件优越,是种植烟草、火龙果、杨梅等水果的理想地带。近年来,该乡以番茄、黄瓜、辣椒为主的冬早蔬菜达10 000 亩,以西瓜、青枣、杨梅为主的水果达10 000 亩,甘蔗种植面积达10 000 亩。
大桥乡在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中,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按照“一村一特”“一乡一品”的目标,将火龙果产业打造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已建成3 个500 亩规模连片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成功推广红宝龙、金都等新品种。全乡先后引进10 余家合作社和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社员3 000 余户,快速推动火龙果规模化发展。如今,全乡火龙果种植面积2 万余亩,年产值可达3 亿元,户均可实现增收2 万元。由此,该乡成为红河州最大的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
另外,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大桥乡又将发展苹果种植业作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来抓,采取公司引领、基地示范、农户增收的方式,向上级积极争取了60 万元资金扶持龙头企业石屏明元水果有限公司。该公司现已发展苹果种植400 亩,同时辐射带动附近村寨农户种植苹果200 余亩,使苹果产业初步成为实现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
二、大桥乡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政府产业政策的落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桥乡的蔬菜、火龙果产业初具规模,各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实力不强
近年来,大桥乡党委、乡政府立足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资源,引导广大群众发展火龙果、梨、苹果等特色水果产业,烤烟产业及白萝卜、小铁头、辣椒、四季豆等蔬菜产业,不断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但是,发展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水果和蔬菜方面,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结构不够合理,现有产业实力不强、竞争力较弱,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产业被替代性强。农民收入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效果不够明显,没有吸引众多年轻劳动力留在家乡创业就业。特别是该乡北部的民族地区大部分年轻人依然更倾向于外出打工,老人、儿童留守情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
大桥乡水资源较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气候环境好,但土壤不够肥沃,这些客观因素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大桥乡曾是云南省贫困乡,在国家打响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当地产业发展的政策,大桥乡也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技术、资金的支持。但是,受多种客观条件制约,各项产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资金投入有限,对乡村振兴的推动成效不够明显。
(三)乡村复合型人才较少
目前大桥乡的农业人才不多,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一方面,乡村产业对气候和市场依赖性较大,造成收入不稳定,村里有一定知识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而留在家里管理农业经济作物的多数为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由于山村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加之少数民族语言环境等因素,对外地的青年才俊和企业家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吸引力较弱。
(四)缺乏品牌产业,市场开拓不够
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大桥乡把产业发展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市场开拓不够、供需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产品积压情况时有发生;另外,缺乏品牌产业做支撑,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特色产品没有被更多的消费者熟知,从而造成了销售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信心。
(五)交通运输仍存在短板
大桥乡山高谷深,沟菁交错,山区海拔差异很大,河谷地区海拔800 多米,高寒地区海拔2 000 多米,这给当地的交通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该乡的北部民族高寒山区,交通对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虽然得到了各级政府相应的政策支持,但是交通的不便利,限制了村民们把好的产品向外销售,一些有意向前往收购农特产品或者开发相关产业的企业家考虑到交通成本望而却步。
三、大桥乡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选准优势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可“聚力”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地选准各村的优势产业,打造“有产业”的新农村。采取“引进试种+辐射带动+规模种植”的生产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完善产供销服务体系等,引导群众转变种植观念,促进产业换代升级。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打造各类生态种植基地,形成多元产业兴旺、农民多渠道增收的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与活力。
(二)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指导和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产销对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指导建立健全公开、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一些规模较小、缺少财务管理人员的合作社,可出台一些具体举措,如代理记账等。农业部门可定期组织专家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外出参观学习,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鼓励组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脱贫户”的运营模式,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三)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建立各种激励制度和减免税制度,吸引各类人才和企业家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是实施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产业发展所需的职业农民培训、农村产业创业发展培训等;鼓励农民根据自身情况,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以不同的方式为发展地方产业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利用“三支一扶”“三下乡”等计划引入专业人才,让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发展,实现知识的转化;同时,为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制度,让其能够安心在农村发展。三是要注重发挥农村老干部、老党员、乡贤的带头作用,提高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与水平,为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四)打造品牌产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如进一步挖掘火龙果产品附加值,进行火龙果酒、火龙果花茶及果汁的认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特色种(优质牧草)养(优质肉牛、肉羊)循环经济;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培育蔬菜等产业,发展特色畜牧业;加快打造特色农业水果观光体验旅游,推进火龙果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园建设;依托“火龙果花摄影大赛”“火龙果园亲子游”等活动大力引导发展农家乐、乡村生态旅游、风味餐饮、果蔬采摘等项目,培育农民收入新增长点。
(五)产业发展和交通运输互促共进
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市场的需求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只有产业发展和交通运输互促共进,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为了使偏远的农村交通更加便利,方便农民输送农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引入龙头企业加快农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可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有意向的企业来开发乡村产业,尝试探索“政府投资+企业帮扶+村民自助”的形式,优化原有的公路,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乡村旅游者、乡村体验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桥乡近几年的多项产业从数量和规模上都比以往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产业对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缺乏品牌产业、市场销路不够宽广、交通不够便利等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为此,一要加强政策扶持,打造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提升其品牌价值。二要进一步加强产品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注重运用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和直播等方式,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三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服务、文化以及社会责任价值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社会认知度,助力农民合作社成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四要“聚力”产业结构升级,打造“有产业”的新农村,以市场为导向,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完善产供销服务体系等,引导群众转变种植观念,促进产业换代升级。五要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抓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推动产业持续向中高端迈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力“特色产业、人居环境、规范治理”3 个重点,加快建设红心火龙果特色产业园、突出河谷冬早蔬菜,创建产业与富民并进、颜值与内涵并存的和美乡村,进一步打造“石屏大桥火龙果”“大桥冬早蔬菜”“大桥乡村生态旅游”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