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势赋能”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进阶探索
2024-04-26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李崇琎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 李崇琎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别巍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优化。基于“优势赋能”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优势赋能”理念引领下,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优势、发现潜能”,积极探索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认同、自我超越”的自主登阶成长路径,实践“人人有优、人人向优、人人更优”的“三优”理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长”,达成“成就更好学习者”的育人目标。
一、基于“优势赋能”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从人的心理上来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被关注、被重视的,都想在自己的领域获得成就感。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更喜欢被表扬,教师的肯定、同伴的赞赏能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愉悦。就小学生而言,因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是很容易产生焦虑、畏难等负面情绪和心理的。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注重教学方式,一味地重复教学,非但不能教会学生知识,还会让学生处于迷茫的状态,时间长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越来越没有自信。因此,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优势为弱势赋能,可以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特点。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无数的可能性,教师应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在师生互动中,基于学生其他方面的优势,利用学生个体的优势赋能其数学学习,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利用其优势帮助学生克服内心对数学学习的不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生个体都具有差异性,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的学生思考领悟能力强,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表现能力强。这些都能成为学生的优势。学生的闪光点和优势可以存在于生活中,可以存在于学生的个性中,可以存在于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中,等等。教学中教师适时对学生的某一个优势进行表扬,给予肯定,他们就能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激发了他们想要获得成功的欲望。
二、基于“优势赋能”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路径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课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方式大多是讲授法,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有必要基于“优势赋能”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形成“优势赋能”的教育机制
一是优势迁移机制。正如前面所说,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空间观念、与同伴相处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优势可以进行迁移,使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优势应当主动发现、主动干预、积极引导,形成优势迁移机制,帮助学生的优势在数学学习中顺利迁移。
二是优势激励机制。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优势,通过不同的活动、课堂教学环节等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加强学生的自我肯定,强化学生想要展示优势的动机,形成优势激励机制,以达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
(二)形成“优势赋能”的教育策略
一是优势评估为赋能提供可能。教师在数学教学以及平时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对于尚未显示出优势的学生,要通过课堂观察、班级活动等对学生进行优势评估,如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发言、展示的机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显现出某些方面的潜在优势,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把这些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为赋能提供可能。
二是开发优势为赋能做好准备。每个学生个体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学生内在的优势能发挥多少,又能迁移影响到什么程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真正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促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教师在课堂内外要有意识地利用优势进行教育,让学生不断得到肯定、赞赏,从而达到以优促优的效果。
三是完善基于“优势赋能”的教育评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完全形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对他们呈现出的各自特点和优势加以赏识和肯定,转变传统的以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标准的观念,从多角度、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拓宽评价维度,增强评价的全面性、指向性、实效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他们的知识结构、方法应用、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变革。
三、基于“优势赋能”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教育教学应以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能力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优秀、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对于正在努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的学生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当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优势,对此进行放大表扬,以此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我能学好”的学习信心。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也应当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用已有的优势去影响、辐射到不足之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认识自己,进而全面提升自己。
(二)为学生搭建展示优势的平台
1.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等,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组织有趣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情境中发挥学生的优势,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同时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方向”内容时,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南、西北等几个方位名词之后,可以以学校为中心,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家的方向,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结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不仅能够把前面学习的知识应用起来,还能在表达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优势:方向感、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绘画能力等。教师相机对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以更好的状态继续学习。
2.开展数学游戏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觉性,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应用的过程,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教师在游戏活动中,除了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还要发现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的优势,并把这些优势作为学生持续发展的一个支点,肯定学生的长处,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数学学习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蚤市场”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拿着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学具币去购买感兴趣的东西。在购物游戏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认识的不同人民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灵活应用运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3.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发现、挖掘、利用优势,使已有的优势为其他方面赋能,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强化学科的实践性,要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促进学生举一反三、以优促优。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小数加减法和乘除法”内容之后,教师计划在班级召开一次联欢会,提出项目化学习内容——设计班级联欢会的方案。师生共同商定,可以分为几个项目学习的主题:“班级布置”“食品采购”“奖品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组成项目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咨询父母、调查同学意愿、网络查询、相互讨论等展开项目活动。每个小组里再进行具体的分工,最终在分组完成项目的基础上,算出全班平均每人要付多少钱,并引导学生思考“还能想到哪些节约费用的方法”等。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时候,不仅使用了之前学习过的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的知识,使得抽象的知识变为一次难忘的经历,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肯定性的鼓励和表扬,这将促使学生更加自信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三)结合语言艺术进行“优势赋能”
语言是一门艺术。对学生而言,不同的语言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的点头微笑、挥挥手等,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对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在他们出色地回答问题之后,用语言加以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前进;对数学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就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面对问题不后退,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进行迁移。
充分、合理地利用优势,促进学生基于优势的学习和发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成就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更加强调要肯定学生努力付出和坚持不懈的拼搏过程。教师应当把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