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智慧体育实践探索
——以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为例
2024-04-26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实验小学 徐 叶
体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体育学科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其原因是体育本身是以身体发展、增进健康为目的,并通过实际的身体练习促进健康的活动,它体现出身体参与性、运动技能性、运动主体性等主要特点。这让信息技术看起来不容易进入体育这一领域。作为当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与竞技体育有关的体育比赛、训练等方面,而且成为提高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体育教学,一旦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这些新技术、新观念、新思想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改变和发展契机。
一、打造人性化空间,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树立“运动无处不在”的理念,首先充分利用校内现有一切资源,其次拓展校外资源。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教师要利用校内的运动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玩”的快乐。这里的“玩”指科学运动,玩得有方法,玩得有效果,在玩中练。
(一)校内:建设VR趣味运动馆
建构学生虚拟场景运动和现实运动相结合的运动场域,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运动空间与条件,体现综合育人的发展理念。教师可以实时了解教学效果,监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时进行体育教学管理调整;还可以快速明确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关注学生差异,实现分层教学,从而合理调控教学策略,高效管理班级学生,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校外:借力社区健身器材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如今社区的健身器材也逐渐智能化。这样人性化的运动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运动空间与条件,充分体现了全民健身的理念。学生运动时可以了解自己的运动数据,家长也可以从旁协助,及时了解孩子的运动情况,对孩子的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训练,进而提升其体育素养,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学生积极运动带动全家行动,真正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
(三)家庭:营造家庭运动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的场所也在不断改变。学生家长的健身意识也越来越强,运动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有一些常见常备的家用锻炼器械,甚至有不少家庭还有专门的运动区。常见的如计数跳绳、运动手环等,都运用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锻炼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锻炼状态,记录锻炼数据。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学生也乐于融入其中,参与其中。
二、巧借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使用智能产品的能力非常强,学校的各类体育教学设备也应该与时俱进,做到适时更新,助力教学。
(一)课内:智能运动监测设备
学校田径场已配备了智能运动监测设备,可以同步观测学生课堂运动负荷、运动轨迹等情况,解决了团队在实时运动中的数据采集问题,在不影响学生正常运动的情况下,能较好地解决团队运动中的数据收集问题。学校在每个学期、每个年级都安排了趣味田径单元教学。教师借助趣味田径提供教材,借助智能运动监测设备,按学生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分类,由“学科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由“竞技”向“健身”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运动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中,学生明确了规则的重要性,知道了团队合作的意义,学会了项目新玩法,在玩中学。
(二)课外:借助“天天跳绳”应用程序
虽名为“天天跳绳”,但是其实不仅仅有跳绳,它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丰富多样的,包含学生们喜爱的AI体感类体育游戏项目,并且还会经常更新游戏项目,不断增强学生的兴趣。因此,基础的体能训练可以借助应用程序进行,既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教师日常布置体育作业也是“基础+X”的形式,“X”包括趣味体育游戏以及拉伸练习等。借助应用程序,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索其他类型体育游戏的玩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这让学生从此爱上运动。
三、开展多样化比赛,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一)线下
1.日常小比赛,日积月累
按规定,学生每天在校运动时长不少于1.5小时,学校要有效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每天的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体育选修课,可以适时组织一些比赛小游戏,日积月累,以赛促练。
2.校内运动会,大显身手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形式。学校每年会举办两次运动会,春季运动会和冬季趣味运动会。在当下的研究背景下,运动项目设置可以有一些变革,可以设置虚拟场景运动与现实运动相结合的比赛类别,由传统运动会形式转变为人性化、信息化背景的新型运动会,增强学生参加比赛的意愿。
3.社会大比赛,重在参与
近年来,每年一些固定的运动类比赛项目,如公益活动“一袋牛奶的暴走”乃至马拉松比赛,不断有学生出现在比赛场上。这说明大家的参与热情比原来高。赛场中,有许多信息化的手段助力赛事的成功举办,还有无人机航拍记录美好的瞬间,这些既能保障赛事成功举办,同时又能吸引大家积极参与。
(二)线上
开展线上运动会。由原先视频上传的形式,到学生参与“天天跳绳”线上跳绳积分赛的形式,参与形式不断地变化,学生参与热情不断地提高。后续可以将积分赛的成绩进行公示,让学生知道班级的排名,增强团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白坚持的意义。
(三)亲子运动会
亲子运动会既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手段,也是提升身体素质的措施,更是展示家庭风采的好机会。现如今,学生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越来越弱化,亲子运动会是家长了解孩子运动能力的好机会,家长可以从中了解自己孩子的弱项与强项,比起成绩报告单上的数据更为直观。当然,这样的运动会也是获取科学体育知识的渠道,更是宣传科学运动的好机会。
四、完善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当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形式化,教学评价不受重视,这直接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课堂评价真正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中的不足之外,还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使教师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的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质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服务于体育教学,此举有利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实施,它可以引发体育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互动、教学艺术等方面一系列的探索与思考,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在此研究背景下,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更多元,评价质量更高。
(一)制订校内课程评价方案
1.评价人员
由班级体育教师、体育选修课教练、同伴、家长等组成评价团队,本班级的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水平最有力、最真实的见证者。体育选修课教练可以就某一项技能做出评价,同伴可以结合自身水平用平等的眼光做出自己的判断。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可以纵向比对看孩子的强项与进步点,横向比对看自己孩子的弱项。
2.评价方式
指向人性化的体育信息化是为学生学习评价提供更快捷、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数据量化评价、作品展演评价、作业反馈纠错等。
借助智能运动监测设备或网络平台实现数据量化评价。评价指标直观、清晰可见,教师结合数据及学生情况做出自己的评价。既是了解学情的需要,也可以让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作品展演,教师要做长期计划。每学期的结业评价,不局限于上级部门要求的几项内容,还可加入作品展演。个性化的作品展演,结合每个学生的弱项设计作品展演内容,作品留存下来,待学生毕业,再回顾他的成长过程。这将是最宝贵的财富,更是有价值的研究。
日常学习训练中离不开反复纠错形式的评价。很多情况下,学生做动作时可能一直是错而不自知,所以需要通过视频记录、同伴观察等形式辅助评价。尤其是有些动作如果做错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体育“3+2”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在当下“人性化学习”网络新空间的研究背景下,学校对此体育课程做出了新的思考,顺势而为,不断探索、尝试,形成了策略,结合新课标中的课程实施建议,建立覆盖所有年级、相互衔接的教学体系,生长出适合学校的体育课程。真正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体育课程,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