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域下婚恋综艺节目发展新态势探究
——以《90 婚介所》为例

2024-04-26周佩醒

声屏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婚恋综艺年轻人

□ 周佩醒

婚恋综艺节目随着时代变迁正在高速进化,它的发展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丰富的社会思潮。回顾婚恋节目的发展历史,各个时代的婚恋节目各有时代特点,但不变的是它们的存在契合了当时人们渴求爱的心理、公开讨论爱的需求,反映出社会观念的变迁。随着婚恋综艺在各大平台的大规模开发,大量同质化和娱乐化的内容让节目逐渐失去新鲜感,受众也开始产生审美疲劳。《90 婚介所》能脱颖而出,在于其定位和节目模式,与之前的婚恋综艺截然不同,虽然是相亲节目,但它不标榜谈婚论嫁,不再追求建立婚姻,而是从更多元的价值观来研究社会关系,关注个体利益。可见,婚恋综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为受众带来多种多样的体验。因此,探寻其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满足受众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对于婚恋综艺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时代婚恋综艺受众的接受心理

接受美学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理论,反映了读者、创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它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的联邦德国,以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塞尔为代表人物,他们主张在艺术系统的研究过程中确立读者的中心地位。如今,新型婚恋综艺节目《90 婚介所》在新媒介的加持下迅速出圈,作为一档展现90 后真实交友方式的观察类节目,它是传统相亲节目融入互联网受众审美后的一次大胆创新实验。因此,以接受美学的角度探寻其如何把握新媒体受众特征与市场需要,对于助力婚恋综艺增强受众黏性有着重要意义。

期待视野:直戳情感痛点与社会症候。艺术作品是由创作者和接受者共同创造的,离开了接受者的参与作品的价值将无从谈起。在接受美学中,在作家、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中,读者不是简单地应和而是积极地创造,这主要表现为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对作品有“期待视野”或“前理解”,即在接受作品之前,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因素所形成的一种审美水平和欣赏要求,主要指接受主体在阅读之前形成的指向文本的预期结构,这是一种审美心理定势。读者面对某个作品预先具有某种知识框架或者理解结构,而作品也总是产生于并处于某种历史传统中,因此总是会唤起读者的某种期待,又在阅读和接受中进行期待视野的融合,于是形成了新的期待视野。《90 婚介所》强调以受众为中心,满足了当下新媒体受众的期待视野,符合了受众的某种“集体无意识”,引发了当代年轻受众的强烈共鸣。

与一些温馨浪漫路线的婚恋综艺不同,《90 婚介所》略带犀利的观点和高密度的内容输出,满足了当下受众的情感需求和社会认知需求,具有一定的锐度和现实性。节目设置了“过去”“未来”“价值观”“兴趣爱好”四个房间,这四个房间就是当代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折射。选择“价值观”房间的人数最多,无论形象还是想法都是四个房间里最接近人们平时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那些男人。“未来”房间倾向于分析与规划,更加谨慎。“兴趣爱好”房间氛围自由有趣,更加洒脱,而“过去”房间更喜欢谈论一些敏感的话题,比如前任和家庭成员。这种不同角度、观念、思想的碰撞就像一个社会实验观察,当受众以“上帝视角”审视节目中展现的人物和故事时,他们也会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其中观察他人并审视自己。事实上,这种广泛的共鸣直接指向当代青年的痛点,人们开始意识到对婚姻的恐惧不仅仅是个人的烦恼,而是当下的社会问题。当代的年轻人的爱情和婚姻有着鲜明的对比:年轻人渴望爱情,但他们又难以真正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因此人们往往通过观看“参观式恋爱”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替代性满足”理论,大意是指当人们对原始对象的欲望受阻而无法满足时,他们会寻找一个接近原始对象的替代品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当人们无法获得他们想要的关系时,会求助于其他代替品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婚恋综艺恰恰为这种感情需求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替代品,人们通过“磕CP”来获得幸福和满足。正是因为在击中青年群体的情感痛点的同时,又满足了受众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所以这档节目才在网络迅速“出圈”。

隐含读者: 立足受众需求的独特视点。由于自身的文化修养、审美趣味、生活经历、气质性格等不同,不同的读者对于作品需求与喜恶也不同,不同的受众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有偏差,所以节目明晰自身的目标受众群体尤为重要。《90 婚介所》是B 站自制节目,首先面向的是B 站的用户,而B 站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热衷于有态度的圈层文化,对于自己热爱的内容积极互动,讨厌套路化内容。《90 婚介所》里“人间清醒”的婚恋观、“有效社交”的全新内容,不仅精准踩在了B 站年轻用户的审美点上,还引发了年轻用户深刻的共鸣。弹幕上“霸屏级”的反馈直观证明了这一点,一些受众看到他们与自己相似的恋爱和婚姻态度会产生高度共鸣,并通过弹幕发言与讨论,加强了节目的互动效果和影响力。值得关注的是,在该节目的评论区有一个“相亲角”,来自世界各地的网民分享他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以及择偶标准,使《90 婚介所》在B 站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交”基地,具有显著的社区属性。无论是弹幕里受众的积极反馈,还是基于此的网络交流,都表明这种视点不仅打动了B 站的年轻用户,而且释放了更强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年轻人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主流消费群体,影视内容和综艺节目的定位越来越个性化。《90 婚介所》呈现出90 后独特的个性视点,让受众看到了90 后的多样性。作为节目中的“隐含读者”,90 后倾向于直接、坦率和公开地表达他们对婚姻和爱情的不同看法。因此,节目中出现了许多小的“辩论比赛”:谈有时限的恋爱算不算渣男?能否接受丁克?“父母不接受的婚姻要坚持吗?优秀会让你更难找对象吗?等,这些个性化的观点表明,如今的年轻人更注重自我感受,对节目的真实感要求更高,这种不粉饰自己的态度是90 后所独有的。因此,《90 婚介所》对受众进行精准画像,找准“隐含读者”群体,让受众的审美理解与创作者的潜在意图相契合,这也是该节目能够与当代年轻人产生共鸣的重要原因,更是娱乐内容在视听价值之外应该追求的社会价值。

审美突破:形式与价值

形式创新:高辨识度的游戏元素。《90 婚介所》以“恋爱+观察”的形式,现了个性化、差异化的转型。从形式上看,它改变了老套的偶像剧路线,以“闯关”游戏进行。无论是游戏化的规则,还是每个房间的任务设置、主题内容,甚至是房间装修,都充满了游戏和二次元的元素。充满网感的主题设置与游戏元素的融入更加贴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顺应了年轻人娱乐化的观看习惯,满足了年轻人全方位的需求体验。因此,节目在严肃和紧张的氛围中多了一份乐趣和活力。

价值升华:关注女性价值和“她”力量的崛起。《90 婚介所》以女性为主视角切入,不再是传统的婚恋节目中的多名女嘉宾对一名男嘉宾的男女分配比例,而是一名女嘉宾与三十二名男嘉宾相互了解,给女嘉宾最大的选择权。此外,节目选取的女嘉宾以独立女性为主,在节目中数次讨论女性如何平衡婚姻和个人发展的问题。例如女嘉宾傅邦,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并且兴趣爱好广泛,游历过许多国家,所以一上场就遭到男嘉宾质疑:“太优秀是否会成为摆脱单身的门槛?”傅邦回答说:“抛开性别的角度,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和优秀的人待在一起,人的一生大体是和自己做伴,所以在没有遇到对的人之前,我为什么不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来陪伴自己呢?”这一话题也引发了全民讨论。

在《90 婚介所》,人们可以窥见女性的力量正在崛起。在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时代价值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女性作为其中的强大力量正在一步步觉醒并成长。节目中女嘉宾充分证明了现代社会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传统认知,并且自身有足够能力独立、坚强成长,也同样使收看节目的女性观众产生同理心,并因此受到鼓舞。在节目中,1996 年生的单亲妈妈关敏愉,因担心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所以坚定地选择了离婚。关敏愉表示:“我找对象的标准,是看我个人的状态,只有我的状态是对的,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状态,因为妈妈是孩子的榜样。”这一话题在节目的评论区也引发了许多网民的共鸣。可见,观众对节目中所体现的女性问题与价值观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无论是男性观众还是女性观众,通过节目中嘉宾的现身说法和切身经历,都能从她们身上看到女性群体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彼此和周围的世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女性的规训与束缚。这不仅关乎女性的独立,也关乎女性如何对待男性以及如何提升男性对于亲密关系的认知。《90 婚介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开放和多样,受众应该成为一个有鉴别力的受众,如何理解与我们不同的人或不同性别的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具有女性视角,可以让人们创造一个更开放、更宽容的社会环境。

发展态势:独特个性与交互体验

挖掘独到的思想,打造有独特性的节目。B 站自制综艺节目的分量逐渐增加,经过更新改版,B 站2022 年推出了《90婚介所2022》。从新综艺节目选题的角度来看,B 站仍然在朝着适合平台自身属性的切入点前进,节目定位从第一季的“异性约会”转变为“约会交友”,不断向大众市场迈进。与《90 婚介所》主要关注普通嘉宾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相比,《90 婚介所2022》走出了单一的演播室,构建了一个多阶段、多维度的约会过程。相比于第一季在棚内单一空间里进行年轻人的社会实验观察,这一季的嘉宾有了更多展现自我和进行相互交流的机会,多样化的情境增加了节目的可观看性,也为受众提供了更沉浸的体验。然而,从受众的评价来看,似乎并不是所有B 站用户都支持这次改版。与第一季相比,《90 婚介所2022》缺少思想碰撞和独到观点的呈现,也缺乏独特性,更趋向于市场上的“恋爱+观察”型综艺。而对于B 站的用户来说,B 站的综艺节目有自己的特点,这些与众不同的元素可能更符合该平台用户的需求。

加强多平台传播,重视与受众互动。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社会效果,重视受众的积极参与。在长视频内容竞争激烈的当下,创作者应该从社会效果的角度考察作品创作和接受的过程,制作出高质量的内容,带动用户积极主动地参与,以赢得更大市场。在新媒体时代,一部优秀的综艺节目不仅仅是通过单一平台播出,还可以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B站也不例外,B 站的综艺节目在视频网站上在线播放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和传播。B 站的粉丝群体倾向于年轻化,关注恋爱、娱乐、明星综艺等内容,这也决定了创作者在制作节目时需要创作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内容。另外,B 站的用户自身具有娱乐性强、交流性强和互动性强等特点,所以可以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婚恋综艺节目的制作和互动中来,不断增加节目的关注度。创作者不仅需要把握住现有用户的兴趣点和特质,不断挖掘新鲜的话题和角度,同时还需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保持节目制作的多样化、开放性和互动性,更好地与用户进行联动,创造出更为精彩的婚恋综艺节目。

结语

如今,在多数婚恋综艺重视营造“童话故事”的当下,《90婚介所》更加注重社会功能,让受众看到了新形态婚恋综艺节目的风格和格局。它以受众的视角持续输出新时代多元的价值观,用充满平台特色的内容与形式激发用户的积极参与,用正向的价值引领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和社会认知。

在未来,婚恋综艺节目仍需坚持在保持高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受众的心理需求,在力求创新的同时注重婚恋综艺节目的社会功能。婚恋综艺节目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能够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媒介,可以引领人们正确看待婚恋问题,并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婚恋综艺节目应该更加注重在娱乐中融入社会教育,坚持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价值导向,创新节目形式。如此,才能与时代、与受众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婚恋综艺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