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视节目《等着我》中的人文关怀

2024-04-26张靖轩

声屏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寻人人文主义电视节目

□ 张靖轩

电视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关怀指与人以及人性相关而且能够彰显人的本质力量的一切文化现象,涉及人的生存、人的本质、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价值、人的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以及人的利益、需要、创造和发展,等等。”[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它的核心含义始终不变,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为了人,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精神世界及内在需求,维护人的尊严。

在西方,在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人文主义理论之后,人文主义关怀成为对人性共同价值的追求,人文主义关怀被提炼为一个特定术语,并延续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反教会和反封建斗争中。人们提倡人的个性和思想的解放,要将人从宗教的束缚和禁锢中解放出来,反对神的权威,一些意大利学校创建了“人文学科”,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指出人文主义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的自由和平等。

中国传统社会中对人文关怀也有描述,例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倡的“仁政”倡导的就是以德为政,宽厚待人,其精神内核就是爱民、爱人,孟子的“民本思想”、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易经》中也提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认为人文与天文是相对应的原则,治国理政不但需要观察天文自然的运行规律,而且要重视统治社会中的人,即重视人文,这些思想都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内涵。[2]

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文主义的范围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化,但无论表达形式如何变化,人文主义的核心始终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目的始终是尊重人、关怀人、解放人、肯定人、承认人的主体性。

人文关怀逐渐深入电视制作人的意识中。 在20 世纪90 年代初,以央视《百姓故事》和《实话实说》为代表的以普通人生活情感故事的电视栏目,以《艺术生活》为代表的展示名人生活情感故事的电视栏目,成为电视屏幕上的“宠儿”。随后,中国的人文主义电视栏目也逐渐成熟起来,从普罗大众到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名人,从个人感情到整个社会的大义,这些形式和内容不断升级,人文主义电视节目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节目形态和表现形式逐渐成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3]聚焦“情绪问题”的情感电视节目,为公众提供了发泄情绪压力、表达想法、回答问题的机会和平台,贴近观众的心理需求。电视节目满足了公众的精神需求,社会责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人文主义节目真正将“以人文本,关注民生”落到了实处。经过将近20 年的发展和完善,人文主义电视节目层出不穷,让观众目不暇接,这样的发展态势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视觉文化盛宴,人们对于人文主义电视节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4]

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往往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人文精神,在《等着我》节目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对节目的定位就很明确,将真实性贯穿到每一个寻人故事中,在每一期节目中人们可以看到真情实感的流露,动人心弦的经历,引人唏嘘的情感。《等着我》作为一档大型公益寻亲节目,始终运用最真实的情感打动人心,传递温暖和力量,用最朴素的方式传达最动人的情感故事,将人文关怀贯穿节目的始终。

《等着我》节目中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等着我》的制片人杨新刚表示:“真实故事背后隐藏的情感,能够直接击中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人性的真善美、人情的美好和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扶持,都是人们内心最渴望的需求。”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决定了它们必须反映时代价值和道德价值,通过对大型公益寻亲节目《等着我》在节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为当前电视节目进行人文关怀表达提供建议,增强人文关怀类电视节目的理论性及实践性。

亲情类故事。 亲情是人类永远无法割舍的独有情感,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始终居于首位,“家”是维系亲情无形的纽带,是无数游子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港湾。在《等着我》的节目中可以看到众多寻找家人的故事,笔者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案例。

在2018 年1 月23 日的节目中,有一位名叫金瑞艳的母亲,五年时间接连失去了四名亲人,这样的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位坚强的母亲,她一直坚信自己能够找回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多少年来金瑞艳一直闷头卖力工作,身边的人说见到她的时候她永远是在工作,很少看见她笑,也很少见到她出席红白喜事。一次偶然的机会,金瑞艳看到了《等着我》这个节目,看到节目中的人都成功地找到了亲人,她又看到了一丝希望,在几经周折联系上节目组后,金瑞艳先后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和女儿,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恩情类故事。世间有大爱,在黑暗中为他人点亮灯塔,给他人带来希望和光亮,可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可能是一起扛过枪的战友,这些都成就了感恩之情。如64 岁的孙贵泽来到节目中寻找战友,四十年前的救命之恩让他铭记一生,退伍后重新再走襄渝线,共同回忆当铁道兵时的时光。再如有跨越民族在火车上义无反顾出手相助的实习医生王香莲,细心发现阿不都卡斯木的肉瘤并为他查看,鼓励他积极治病并且热心捐款,伴随了阿不都卡斯木的整个治疗过程。

友情类故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古人歌颂友情,今人寻觅友人。在《等着我》节目中人们看到了太多寻找友人的故事,如80 岁的廖自衡苦苦寻找失联四十年的同窗;59 岁的于万荣坚持寻找阔别30 年的工友姐妹;78 岁的刘佑征苦苦寻找分离了50 多年的老同学等,都向社会展示了友情的庞大力量,一个个感情真挚的友情故事让人动容,提示人们珍惜自己的友情。

爱情类故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是永恒不变的,在《等着我》节目中能够看到诸多跨越半生仍然念念不忘的爱情,曾经的美好深深地留在人们心中。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们来到了《等着我》的节目现场,带着心中的怀念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勇敢地迈出了寻找对方的一步。

2015 年6 月2 日,张变兰女士来到了《等着我》节目现场,寻找20 岁时的初恋男友肖志林,年纪相仿的张变兰和肖志林在47 年前排练节目《长征组歌》的过程中互生情愫,排练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本来两人已经计划领证结婚,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分开,肖志林去了北京,张变兰留在了基层,两人就此断了联系,后来张志兰嫁给了别人。故事本该戛然而止,然而张变兰丈夫的去世给这对初恋情人带来了转机,丈夫去世之后,张变兰丧失了继续生活的动力,身子一下就垮掉了,张变兰的女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为母亲寻找47 年前的初恋男友。希望之门打开后,肖志林捧着一束花出现在了张变兰的面前,这对阔别了47 年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为曾经的爱情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解读《等着我》中的人文关怀

《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公益寻人节目,以一个个寻人故事为载体,表现出了深切的人文关怀,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2018 年获得了第24 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等着我》作为一档大型公益寻人节目,从人的价值出发,试图唤醒人性,以混合悲伤、喜悦、情感、理性的形态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目名称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词,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爱的力量。《等着我》不仅仅是亲人朋友间的遥遥守望,更牵动着万千观众与之共情,唤起社会浓浓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中需要帮助的群体,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寻人的范围,同时《等着我》也是诸多寻人家属寻求帮助的一个平台。《等着我》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寻亲、交流,更是一种目光,一种国家和社会对于失散人群的关注,一种“人”对“人”的凝视,是一种有温度的目光,是一种能够到达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角落的目光。[5]

启发思考,关注现实生活。公益节目拥有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认知世界和认知自我的强大功能,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它以极具人文关怀的风格,向社会传递平凡人的生离死别,观众接收到的更多的是细节、更清晰的脉络,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在这个节目里,不仅能够看到他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他人的故事看见自己,警示自己珍惜当下拥有的幸福美满,知足常乐。[6]

《等着我》节目的现实意义

提供服务,解决困难。《等着我》节目扮演着“思想领袖”的角色。作为组织者,节目组努力引导公众关注需要解决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对这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并教导公众预防和避免类似问题的方法,并搭建综合研究平台。

舆论引导。《等着我》不仅为群众提供服务、解决问题,也发挥了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节目传递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不仅是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当前全社会价值观取向最直接的体现。[7]其次,《等着我》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呈现极易引起社会关注,参加节目的人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更容易让观众有代入感。另外,《等着我》节目的互动性很强,有各种互动方式,除了依靠国家力量,更多的依靠的是群众的力量,观众在关注节目、参与节目之后转变为实际行动者,寻人的能力和范围由此不断扩大。

娱乐功能。电视节目最早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娱乐大众,观众观看电视节目最初的目的并不是要接收信息,而是为了休闲放松。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便于观众接受和理解。主持人问答式的访谈、图片视频的展示和专家的点评,都能让观众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去接受信息,成功满足了观众休闲放松的目的,在娱乐放松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

《等着我》体现人文关怀的策略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等着我》作为大型公益寻人节目,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明确任何意识形态的媒体都是有倾向性的,以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等着我》有力证明了电视节目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主要力量,必须关注社会效益,发展先进文化,从人民群众出发,关注国家整体命运。

把握群众脉搏,照顾不同层面观众。《等着我》节目在采编和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目标观众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从观众出发,为观众服务,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利用好自己的数据平台帮助更多的人寻找记忆中的人,运用当下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传达节目的理念,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节目中努力做到了人文关怀与社会效益的统一。[8]

提高采编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 电视采编人员在行使权力的同时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使自己做出的每一个行为都能够经受得起伦理的考验。《等着我》节目在选取主持人和采编人员的过程中注重综合素质的选拔,力求选择拥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以保障节目制作质量。

以法律制度作为行为规范和伦理指引。法律法规是最能彰显公平和正义的制度安排,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公平正义,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保障。电视行业及其从业者要成为法律制度的遵守者、践行者、维护者,《等着我》节目始终坚持在法律范围内保障和实现人文关怀,尊重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9]

贴近平凡人的生活,增强以人为本的平等意识。《等着我》节目深刻认识到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工作作风。只有把节目的制作和人民的声音真正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在群众中深深扎根,想群众所想,为群众所忧,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为群众提供内涵丰富的积极的精神文化产品。

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等着我》节目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用实际行动证明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产品的根本所在。只有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诉求力和吸引力,才能创造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文化产品,提供精神滋养,培养积极理性的社会心态。[10]

结语

《等着我》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完善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始终把人作为节目的主体,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情感类电视节目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眼球的秘诀。《等着我》的定位始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递社会正能量,贴近平凡人的生活,将节目制作和为人民服务相结合,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11]

猜你喜欢

寻人人文主义电视节目
头条寻人 科技赋能筑大爱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百度升级“AI寻人”服务
找回缺失的“人”!——李峻老师的“寻人之旅”与“寻人启示”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