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2024-04-26卢艳杰

市场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资产事业单位

卢艳杰

(漯河市源汇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

0 引言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发展的可靠保障,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事业单位缺乏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不仅会影响固定资产价值,还会增加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因此为了积极应对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能力,提高事业单位综合治理精细化水平。

1 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稳定单位内部基本运行,有利于帮助单位更好地适应管理变化模式,明确高质量发展方向,进而为事业单位快速进入全面化、高效化、优质化的工作状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行政单位职能转变,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1]。 此外,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单位内部资产闲置、资源浪费等现象,帮助事业单位节约财务资金支出,有效降低运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为更好地加快固定资产优化配置提供了保障。

2 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固定资产统筹管理以及责任意识不强

现阶段,有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主要还是单一地按照相关政策标准来开展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统筹管理难度较大。 其一,事业单位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和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管理。 有些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集中在采购、报销流程是否合规上,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后期维护工作,使得整体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比如,某事业单位对内部固定资产的安置以及分配工作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导致部分固定资产年久损坏,为事业单位带来潜在经济损失。 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岗前培训,使得各部门管理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统筹管理意识,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传统思维,无法以本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规划来合理配置国有资产,使得部分资产被浪费、闲置甚至盘亏,不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平稳发展。

其二,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岗位工作人员管理责任不清。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滞后,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没有全面掌握自身工作权责,具体的管理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个人身上,且存在相互推诿等消极工作态度,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为后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制造了困难。

2.2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监督管理制度的缺失,是致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督与审核,使得相关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工作流程不够全面和规范。 在事前环节,没有归纳整理固定资产资料,在资产配置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适用性,导致部分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长期处于维护状况,无人问津,造成管理漏洞,给后续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2]。 在事中环节,监督管理工作对资产的抽查与审核不够规范与全面,资产验收、入账不准确,影响了事后固定资产分类、登记、管理以及使用,不利于事业单位监督与评估固定资产的全过程。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缺乏独立性,无法专业化地监控与审核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和具体工作流程。 同时,在资产调配后,固定资产监督工作的侧重点往往集中在调配申请、移交资料审核等文书校对上,并没有对固定资产开展实地监督核查,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潜在风险加大,不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平稳发展。

2.3 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不到位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对资产管理的结果成效无法做出准确的价值评估和衡量,缺乏可量化、客观化、具体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为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有待考量。 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必须与单位的发展需求和战略规划契合,但实际上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普遍需要改进,没有与未来发展目标紧密衔接,无法为事业单位管理层决策制订提供准确依据。

此外,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在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时缺乏奖励制度,无法激发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没有达到管理预算标准的员工也缺乏相应的整改措施和适当的处罚机制,使得错误行为得不到约束与惩罚,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2.4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在互联网改革发展背景下,虽然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开始重视资产信息化管理,但是就目前而言,整体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还停留在基础层面,没有深入挖掘系统价值,各部门之间管理系统的关联性不强,数据资料无法实现共享,导致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数量繁多且种类复杂,部分单位内部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没有及时更新升级,虽能满足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需要,但是在动态监督管理工作上还有一定的难度[3]。 比如,资产相关资料信息并未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当固定资产发生变动时,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致使后续审批工作事项无法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最终导致账实不符,问题处理不及时,无法全面建成固定资产业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3 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3.1 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在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要适应时代经济发展潮流,不断优化与调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为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组织内部员工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制度,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摒弃传统的重购置、轻管理的工作思维。 以管理层为牵头,引领各岗位员工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实现全员共同参与。

其次,加快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有效管控固定资产的前提和基础。 在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示范章程,并结合单位资产管理及内部运行状况,及时改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行为规范以及执行标准,针对固定资产性质制订灵活化、科学化和适用化的管理方案,提高事业单位综合治理能力。

最后,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责任机制。 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要明确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相互推诿、交接不顺等问题造成固定资产流失[4]。 同时,各事业单位还要加快完善岗位责任制,设立专职岗位来负责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杜绝看管不力、无人看管等问题发生,实现固定资产实时监管,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3.2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工作

为了更好地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内部资产审核与监督,制订规范的资产审核流程,结合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对资产使用申请、管理审批流程以及备案等环节设立明确的管理操作标准,并以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基础,保证资产管理工作透明高效、科学合理。 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确定资产监督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和权限要求,促使固定资产监督工作全面化、系统化与规范化,进一步为提高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要完善与创新监督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监督机构,组织专业的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内部各项资产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检查和审计,规范监督管理行为。 同时,监督机构还要保持专业性和独立性,构建以监督管理机构为主,其他相关部门为辅的相互协同监督体系,实行日常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与评估工作,及时发现与解决资产管理问题,做好购置计划落实、内部资产配置、实际使用审查以及资产清查盘点等重要监督。 与此同时,还要重视社会公众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使用状态的监督,将资产管理各项资料信息公开化,促使资产管理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避免违规行为对事业单位造成的不良影响。

3.3 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设置、调剂配置效率、账实对比情况、具体使用效果以及相应收入管理等制订绩效评估指标,通过对固定资产定期盘查清点,来了解和掌握单位内部整体资产的实际运行情况,为健全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提供重要保障[5]。 此外,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进行有效结合,科学合理设定绩效评估周期,由单位部门负责人以及审计人员组成绩效检查组,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保管、分配以及维护等情况开展专项绩效考核,还要对资产流转情况进行定期抽查,最终交由管理负责人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完善绩效评估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是促进资产管理落实的重要手段。 根据绩效考核评估结果,要将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表现与绩效工资挂钩。单位可以对绩效评估结果优秀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岗位晋升机会以及专业培训等,以激励员工保持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资产管理活动。 而对绩效评估不合格的员工要及时批评教育,帮助员工改正错误,并予以适当处罚,让员工引以为戒,减少错误的发生。

3.4 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管理水平

要想全面推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发展,就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方面,要不断更新与升级内部管理软件及系统,增设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并将其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ERP 系统以及办公OA 系统衔接,全面贯穿预算编制、预算分析、会计核算以及资产清查等各个重要环节,加快构建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同步传递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实现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沟通。 比如,某地方事业单位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增设固定资产数据传递链接,从固定资产的申请购置环节开始,一直到报废环节结束的财务数据都能够通过共享平台在后续处理系统中得以查询,提高信息传递速率,促使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满足单位内部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动态信息管理。 在资产使用过程中,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全面收集与归纳固定资产的数据信息,节省时间成本,方便管理人员随时盘查与监管。 当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以及存放地点信息发生变更时,要依据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的基础信息数据,做到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实现智能化动态管理模式,为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4 加快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

4.1 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

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是影响固定资产管理质效的关键之举,其管理人才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以及管理教育活动,使内部员工形成主动学习、不断进步的工作态度。 同时,可以借助外部力量,聘请专业机构的优秀固定资产管理者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内部员工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与拓展资产管理思维框架,为事业单位培养一批高素质、强专业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此外,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组织员工全面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符合相关政策和单位发展要求,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在培训过程中,要增强内部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合理利用和分配资产,严格检查管理人员工作状态,为顺利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在采购阶段,事业单位要规划好采购流程,促使员工明确采购成本,主动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按照制订标准填写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表,再由专业管理小组对采购申请表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而后生成完整的采购计划,并以不同采购工作的特点来制订灵活化、个性化的采购方案。 在使用阶段,要合理选择折旧方式,现场实地查看固定资产,结合具体使用状况确定折旧年限[6]。 比如,对事业单位办公桌椅等容易受损的固定资产,其价值较低且不方便管理,可以适当减少折旧年限,确定资产价值。在报废阶段,要严格按照报废审批流程来开展相关工作,聘请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之后上报单位内部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小组进行审批,随后开展账务处理,核销固定资产。 同时,还要做好报废环节的监督工作,保证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工作的规范合理。

5 结论

总而言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事业单位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统筹管理不到位、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等问题的出现,对事业单位内部整体资产管理活动高效运营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更新资产管理理念,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快完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资产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