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沂市奶牛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与对策

2024-04-25赵加军

中国乳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绦虫奶牛场临沂市

赵加军

临沂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山东临沂 276000

0 引言

临沂市地处鲁东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4.3 ℃,四季分明。临沂市拥有丰富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玉米秸秆等粗饲料资源,为大力发展奶牛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023年奶牛存栏4.78 万头,多采用散栏式、栓系式饲养模式,全混合日粮(TMR)饲喂,个别奶牛养殖小区和合作社以青饲料、优质青干草作为补充料。奶牛体内寄生虫病不但掠夺饲料营养,影响饲料转化率,还延迟奶牛达到预期配种体重的时间,影响繁殖性能,降低产奶量。体表寄生虫啃咬皮肤,干扰奶牛正常休息,影响舒适度,刺激奶牛产生磨擦、蹭痒行为[1]。因此,定期调查分析奶牛主要寄生虫病流行情况,探讨并制定更有效的驱虫方案和综合防控措施,对奶牛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1 临沂市奶牛寄生虫病流行情况

2022年3月到2023年9月,笔者对河东区、沂南县、兰陵县、沂水县的6 个不同规模奶牛场和10 个散养奶牛合作社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集不同年龄段的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肛门内新鲜粪便,编号后置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进行消化道线虫卵、球虫卵囊检测,用麦克马斯特氏法进行虫卵计数。共检查629 头奶牛,虫卵或卵囊阳性奶牛133 头,阳性率21.1%。其中,球虫56 例,占42.1%;犊新蛔虫38 例,占28.6%;隐孢子虫21 例,占15.8%;莫尼茨绦虫10 例,占7.5%;片形吸虫8 例,占6.0%(表1)。

表1 临沂市奶牛体内寄生虫检测情况

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表1),临沂市6月龄内犊牛的球虫感染率高,2月龄内犊新蛔虫、莫尼茨绦虫感染率高,但成母牛、干奶牛的感染率较低。河东区被检某奶牛场,发现育成牛、成母牛、干奶牛片形吸虫感染,经调查询问,该奶牛场片形吸虫病为引种时从外地引入。

由表2可知,体表寄生虫中,随机抽样检查荷斯坦牛382 头、西门塔尔牛164 头,共546 头,感染89头, 发病率为16.3%。所有牛体表寄生虫病中,牛螨虫病占62.9%,其中,牛疥螨、牛痒螨、牛蠕形螨、牛足螨在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中均有发生,荷斯坦牛以牛疥螨、牛痒螨感染率最高,西门塔尔牛未见感染牛蠕形螨、牛足螨。荷斯坦牛中,牛螨虫、牛皮蝇蛆、牛蜱虫、牛虱均有不同程度感染,西门塔尔牛常见的主要是牛虱感染。

表2 临沂市奶牛体表寄生虫检测情况

2 奶牛主要体内寄生虫病的防控

2.1 球虫病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原虫性寄生虫病。目前该病在临沂市发病率较高,尤其从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194号》发布实施,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并对相关管理政策作出调整以来,莫能菌素作为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被禁饲,犊牛发病数量明显增加。

2.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牛球虫病的病原为艾美耳属球虫,以邱氏艾美耳球虫和牛艾美耳球虫多见。

球虫卵囊对外界环境和一般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4~9 个月,在光照较差的运动场可存活15~18 个月。生存在室外潮湿土壤中的球虫卵囊,2 年后仍具有一定孢子化能力。但球虫卵囊不耐高温、低温和干燥环境,超过37 ℃、连续保持2~3 d,或超过55 ℃,或低温冷冻,均可被杀死。

球虫卵囊在22~30 ℃潮湿土壤中,经18~36 h即可发生孢子化,发育成具有感染力的孢子化卵囊,被犊牛吞食后,孢子化卵囊释放子孢子,侵入犊牛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组织和裂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被牛吸收而发病[2]。

牛球虫病的传染源是携带球虫卵囊的成年奶牛和犊牛,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孢子化卵囊污染水草、环境和用具,被牛食入后,1~14 d内在小肠中繁殖并损伤肠壁黏膜,一般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15~21 d后,卵囊释放的子孢子损伤大肠黏膜,并且排出新卵囊。易感牛群主要是21~183日龄的牛,育成奶牛感染率低,成年奶牛几乎不感染,但常是球虫的携带者。

2.1.2 临床症状

犊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消失,在21日龄后出现严重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肠黏膜组织碎片,有时混有血液,几天后排粪失禁,粪便恶臭,常在尾巴、后躯部位形成粪球结。慢性病犊身体虚弱,经久不愈终成僵牛;重症犊牛常因血便而贫血,后期身体极度衰弱,甚至死亡。

2.1.3 治疗方案和预防对策

(1)治疗方案。氨丙啉、地克珠利、磺胺类等药物治疗寄生虫病有效[3]。合用盐酸氨丙啉与磺胺喹噁啉,可扩大抗球虫范围,抑制球虫繁殖和发育,减轻症状,提高疗效。可直接使用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噁啉预混剂(每1 000 g内含有盐酸氨丙啉200 g、乙氧酰胺苯甲酯10 g、磺胺喹噁啉120 g)全混合日粮拌料饲喂,喂量可按盐酸氨丙啉计,25~30 mg/kg·BW,1 次/d,连用3~5 d。腹泻严重的病犊,还要同时补液、强心,纠正酸中毒,可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0%安钠咖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1 000~1 500 mL,10%氯化钾注射液50~80 mL,10%维生素C注射液2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250 mL。

(2)预防措施。1月龄或2月龄、体重小于80 kg犊牛,一次性口服妥曲珠利混悬液(商品名:百球清® 5%)25 mg/kg·BW。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通风干燥、清洁透光,运动场无积水,并定期消毒;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防止被奶牛粪尿污染;发现病犊,要及时隔离治疗。

2.2 犊新蛔虫病

犊新蛔虫病是由弓首科新蛔属犊新蛔虫寄生于犊牛小肠内引起的一种线虫病。据调查,临沂市犊牛常多发犊新蛔虫病。

2.2.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犊新蛔虫病病原为犊新蛔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线虫,成虫寄生于犊牛小肠中,主要危害2~5月龄内的犊牛。犊新蛔虫成虫虫体粗大、柔软透明,淡黄色,头端有3 个唇片,4 条纵索,易破裂。雄虫长11~20 cm,有1 对交合刺;雌虫长15~30 cm,体前部有生殖孔开口。犊新蛔虫虫卵近圆球形,淡黄色,平均大小约63 μm×75 μm,壳厚,外层蜂窝状,内含1 个胚细胞。虫卵可越冬存活,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但不耐鲜石灰乳、40 ℃以上高温,日光直射也可将其杀死。

犊新蛔虫成虫寄生在犊牛小肠中并产卵,成虫生活2~5 个月后,与虫卵一起逐渐从体内排出而成为传染源。犊新蛔虫在犊牛小肠中产卵,随粪便排出,污染饲料和饮水,蜕变成为二期幼虫,具备感染能力。感染性虫卵被成年母牛采食后,幼虫穿过小肠壁,移行于肝、肺、肾、子宫等器官,蜕变发育为4 期幼虫,并在胎儿肠中发育,15~31 d发育为成虫。

2.2.2 临床症状

犊牛出生后15~30 d,精神沉郁,不愿吃奶;消化不良,腹胀、肠炎、下痢、腹痛。初期粪便灰白色,较干;后期黄白色,糊状,带血,恶臭难闻,贫血消瘦,体虚无力,站立不稳。虫体大量寄生时,可能会集结成团,堵塞肠道,引起虫源性肠阻塞或肠穿孔,引起死亡[4]。

2.2.3 治疗方案和预防对策

(1)治疗方案。0.5%莫昔克丁浇泼溶液0.5 mg/kg·BW,浇泼枪沿着奶牛背脊从髻甲到尾根倾注;后备奶牛用伊维菌素注射液0.02 mL/kg·BW(1 mL∶10 mg),1次皮下注射,成年奶牛禁用;或阿苯达唑混悬液0.10~0.15 mL/kg·BW(100 mL∶10 g),1次TMR日粮内服,弃奶期120 h。此外,芬苯达唑等药物有效,但国内标注弃奶期5 d,美国批准可用于奶牛[5]。

(2)预防措施。该病流行地区,对10~30日龄犊牛进行1 次预防性驱虫。孕牛在干奶期开始前,使用0.5%莫昔克丁浇泼溶液浇泼,可杀灭体内幼虫,防止病原侵害胎犊,同时对其他线虫有良好预防作用。

2.3 隐孢子虫病

奶牛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犊牛、以严重带血腹泻、厌食为临床症状的原虫性寄生虫病,全世界广泛流行,已成为新生犊牛肠炎腹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6],据调查,临沂市也有不少犊牛发病。

2.3.1 病原及流行特点

隐孢子虫种类多,引起奶牛场隐孢子虫病的主要是小球隐孢子虫,其次是牛隐孢子虫、猫隐孢子虫,主要感染断奶期犊牛。危害育成牛和成母牛的隐孢子虫主要是安氏隐孢子虫,目前临沂市未发现该类型隐孢子虫。

小球隐孢子虫主要感染哺乳期犊牛,30日龄以上犊牛少见。饮水、饲料、垫料、奶桶和灌胃器等存在隐孢子虫卵囊时,经口传入犊牛消化道内,寄生于十二指肠、回肠等处肠上皮细胞内而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发病率高。

2.3.2 临床症状

目前国内奶牛场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有很多,但隐孢子虫感染占比高。犊牛感染隐孢子虫卵囊后,潜伏期一般1~7 d。严重感染的新生犊牛,多于5~15 日龄出现灰白色、水泥浆样带血、黏液的腹泻。最早可见于3 日龄犊牛,发病率、致死率均高于50%,有时可达80%或更高。常与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恶化,预后不良。

2.3.3 治疗方案和预防对策

(1)治疗方案。养殖场可使用市售牛四联检测试剂盒可准确检测奶牛隐孢子虫及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大肠杆菌感染,作出确诊。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但使用70%~75%阿奇霉素可溶性粉,1.5~2.2 g/次·d,掺入奶中给病犊人工饮喂,连饮7 d;同时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有明显治疗效果。

(2)预防措施。规模化奶牛场实行“犊牛逃跑计划”,从出生到断奶前,犊牛远离母牛,一直单独饲养在犊牛岛内,以免接触被母牛粪便污染的环境、用具、牛奶等。犊牛岛周边要加强消毒,在彻底清扫、10%肥皂水冲洗并干燥后,定期消毒。常山酮有显著预防效果,但国内尚无成熟产品,且毒副作用大。

2.4 莫尼茨绦虫病

莫尼茨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的莫尼茨绦虫寄生在奶牛小肠中引起的。据调查,临沂市牛莫尼茨绦虫主要存在个别奶牛养殖小区和合作社的犊牛,规模化奶牛场未见发生。

2.4.1 病原及流行特点

我国常见的莫尼茨绦虫有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2 种。其中,贝氏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犊牛。2 种虫体均呈乳白色,节片状。虫卵圆形、四角形或三角形,卵内有被梨形器包围的六钩蚴。绦虫成虫在牛小肠中寄生,其成熟的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虫卵逸出,被地螨吞食发育成似囊尾蚴,附着在水草上,被牛吞食进入肠道后逐渐发育为成虫,犊牛易感。

2.4.2 临床症状

该寄生虫病主要影响1.5~8月龄犊牛。病犊消化不良、腹泻、贫血、消瘦,随粪便排出绦虫(图1)或绦虫的孕卵节片。空口磨牙,口角有泡沫,有时异食。

图1 犊牛随粪便排出的贝氏莫尼茨绦虫

2.4.3 治疗方案和预防对策

(1)治疗方案。5%芬苯达唑粉0.10~0.15 g/kg·BW,1 次TMR日粮中内服,弃奶期120 h。此外,氯硝柳胺、阿苯达唑、丙硫苯咪唑等也有效,但要注意休药期和弃奶期。

(2)预防措施。养殖场不使用有地螨的草地牧草,牛粪必须集中收集并堆积发酵。

2.5 片形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三类动物疫病,以肝片吸虫病感染率最高,分布最广。本次调查检出片形吸虫病是从南方引进奶牛带来的。

2.5.1 病原及流行特点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奶牛肝脏、胆管中而引起一种寄生虫病,多数出现在南方水草丰茂的沼泽地带和奶牛场,中间宿主是椎实螺[7]。新鲜的肝片吸虫虫体呈棕红色,柳叶状,大小(8~13) mm×(20~30) mm。成虫产卵于胆管中,随胆汁进入肠管,随粪便排出体外后,依次形成毛蚴、尾蚴、囊蚴,被奶牛吞食,幼虫经十二指肠胆管开口或经血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从童虫发育为成虫。成虫在肝胆管中可存活5 年。

易感动物为牛和羊,犊牛和羔羊感染后症状严重。由于从毛蚴到尾蚴发育过程中,必须借助中间宿主椎实螺才能完成,因此,奶牛肝片吸虫病的发病有明显地区性,低洼、沼泽、湖泊、草滩等地奶牛场容易感染,且多雨年份流行更明显,夏季多发。

2.5.2 临床症状

轻微感染或成年奶牛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的奶牛或犊牛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逐渐消瘦,经常发生瘤胃臌气、贫血、水肿,有时出现下痢和腹泻。后期精神沉郁,奶牛产奶量下降,妊娠的牛可出现流产。有时呈急、慢性肝炎,可视黏膜黄染,最后衰竭死亡。

2.5.3 治疗方案和防控对策

(1)治疗方案。硝氯酚片0.03~0.07 片/kg·BW(0.1 g/片),1 次内服,休药期28 d。

(2)预防措施。奶牛场周边改造低洼地,填埋死塘;水面放养鸭、鹅灭螺;每年3~5 月份,水塘中泼洒1∶50 000硫酸铜溶液,或在水塘中放置生石灰等灭螺。最好不用低洼、潮湿地杂草作为奶牛补充饲料,或充分晒干后喂用。饮用自来水,不饮死塘水。粪便收集堆积发酵。该病流行地区定期预防性驱虫。

3 奶牛主要体表寄生虫病的防控

本次寄生虫病调查中,临沂市奶牛体表寄生虫发病情况较普遍,尤其是螨虫发病较多,牛皮蝇蛆、蜱虫和牛虱也不同程度发生。

3.1 发病情况

3.1.1 螨病

螨病又称疥癣,俗称癞病,是最常见、流行最广泛的奶牛体表寄生虫性皮肤病,临床常见的有疥螨、痒螨、足螨和蠕形螨。疥螨寄生在牛皮肤角质层下,挖掘隧道并在隧道内发育、繁殖,成虫体表有大量小刺,前端有蹄铁形口器,一般先在奶牛面部、背部以及尾根等皮肤柔软、毛短的部位感染,以后向周围蔓延扩散。痒螨寄生在牛的皮肤表面,有圆锥形口器,感染始于奶牛的背、腹、臀和肩胛部两侧等被毛稠密、温湿度较恒定部位。泌乳奶牛会阴、乳房、臀部和尾部周围等处常见足螨。蠕形螨具有宿主专一性,只寄生在牛皮肤,主要通过母体传给犊牛。

感染蠕形螨的奶牛初期无临床症状,但抵抗力下降或出现免疫缺陷时,可在颈、肩、腹部等处触摸到数量和大小不一的结节和丘疹,多数直径在0.5~1.0 cm,且有正常毛发覆盖[8]。

奶牛感染疥螨、痒螨、足螨后,毛囊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表现皮毛板结,局部脱毛,皮损甚至破溃,严重瘙痒、湿疹性皮炎,患病范围依次向周围扩散。螨虫滋扰使奶牛烦躁不安,蹭痒、舔毛,甩料、甩尾,影响采食、休息和舒适度,进而影响产奶性能和皮张质量。

3.1.2 牛皮蝇蛆病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在牛背部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牛皮蝇、纹皮蝇的发育均属完全变态,经卵、幼虫、蛹和蝇4 个阶段完成发育史。雌蝇飞翔产卵时,牛烦躁不安,喷鼻蹴踢,影响采食;幼虫钻入皮肤后,瘙痒,奶牛撞击颈枷,皮肤受损,局部疼痛,在咽、食道等部位移行时可引起咽炎、食道炎。同时,幼虫在繁殖过程中产生毒素,被牛吸收后导致产奶量下降,犊牛贫血、消瘦、发育不良。

3.1.3 蜱虫病

蜱虫种类多,常见的是软蜱,雌虫个体可达(4.8~5.8) mm×(7.2~8.8) mm,吸血前为浅灰色,吸饱血后呈灰黑色、芝麻状大小。常寄生于奶牛皮肤较薄、柔软、隐蔽的部位,如尾根窝、会阴部、腹股沟等处,叮咬、吸食血液,病牛不安、蹭痒、局部过敏反应,红疹、脱毛,贫血消瘦,影响采食和产奶。

3.1.4 牛虱病

牛虱有血虱和毛虱,在头、颈、肩胛、腋下和腹部等寄生部位皮肤表面完成不完全变态发育,用刺吸口器啃咬皮肤、吸食血液,造成牛剧痒、舔毛、脱毛,消瘦贫血,犊牛发育不良,泌乳牛产奶量下降。

3.2 治疗方案和预防对策

3.2.1 治疗方案

后备奶牛螨虫病可用伊维菌素注射液0.02 mL/kg·BW(1 mL∶10 mg),一次皮下注射,成年奶牛禁用。使用0.5%莫昔克丁浇泼溶液0.5 mg/kg·BW,浇泼枪沿着奶牛背脊从髻甲到尾根倾注;或使用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浇泼剂0.5 mg/kg·BW,沿奶牛背脊,从髻甲到尾根渐渐倾注,无弃奶期[9]。

驱杀牛皮蝇蛆、蜱虫、牛虱等寄生性节肢动物,可用5%氰戊菊酯溶液,以12 ℃温水1∶(250~500) 倍稀释,喷雾。此外,双甲脒、氯氰碘柳胺钠、碘醚柳胺等药物有效。

3.2.2 预防措施

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定期对牛舍、用具清扫消毒;疑似病牛隔离饲养;经常刷拭牛体,保持干净卫生;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全群预防性驱虫。

4 奶牛场驱虫程序

为更有效防控奶牛场寄生虫病,保证奶牛健康和牛奶质量,建议奶牛场针对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参照推荐驱虫程序(表3),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全面预防性驱虫。我国南方地区多雨潮湿,易发生奶牛片形吸虫病,奶牛场如有片形吸虫病感染史,应在此程序基础上,增加1 次片形吸虫预防性驱虫,可选用吡喹酮片内服,1 次量1.0~3.5 片/10 kg·BW(0.1 g/片)。

表3 奶牛场推荐驱虫程序

猜你喜欢

绦虫奶牛场临沂市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临沂市彩叶植物的园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