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之乐
——浅谈课程游戏化下的生活教育
2024-04-25文黄郦
文 黄 郦
陶行知先生将生活和社会都视为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把教育、学习、实践三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反对孤立的、单独的学校教育。这对现代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以幼儿园“种子”主题活动为例,浅谈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生活教育。
一、“种”幸福
活动开展要从一个被啃光了的苹果说起。在一次活动中,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水果,并一起品尝水果。突然,湫湫说:“老师,我在苹果里面吃到了一个黑黑的东西!”大家立刻围了起来,仔细观察,相互讨论:“这尖尖的、小小的东西,是什么呢?”“苹果里的这个东西,是不是从外面跑进来的?”……我定睛一看,这不是苹果种子吗?既然大家这么好奇,我们就一起探一探吧。我说:“这个东西到底是哪里来的呢?是不是苹果自身拥有的?”这时,湫湫用力掰开苹果核,只见更多的“黑黑的东西”冒出了头来,大家都惊呼了起来。
我敏锐地观察,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将他们的兴趣点放大。就这样,在幼儿的惊呼中,关于“种子”的主题活动开始了。
我说:“这个呀,就是苹果的种子!”“噢!苹果生宝宝喽!”幼儿欢呼着。佑佑问:“里面有几个宝宝呢?”湫湫把苹果里的种子一个个地取出来,里面共有“6 个宝宝”。依一也掰开自己吃的苹果,发现里面只有“3 个宝宝”,而且大小、形状不一。幼儿经过自发、自主实验,得出结论:每个苹果的种子数量不一样,种子的大小、外形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其他形状的种子吗?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幼儿,让他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探索。远远回到家后很快就有了发现,并激动地在微信群里分享。不久,微信群里的分享信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一个接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并演变成“线上种子交流会”。大家各自介绍自己发现的种子,描述着种子的外形特征。生活即教育,幼儿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种子,了解生命。
在幼儿初步了解种子后,我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目标,引导幼儿根据种子形状进行分类。这一要求看上去简单,但是做起来有点难。“南瓜子又尖又圆的,是什么形状?”“花生种子的样子好奇怪!”……对于自己的发现,有的幼儿犯难了。这时,晟晟说:“我们取名字吧!南瓜子的样子就叫尖尖圆圆,奇怪的花生种子就叫奇奇怪怪!”幼儿在发现问题后,并没有直接求助教师,而是自己思考和探索,这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种”自主
“种子画”游戏需要大量的花生种子。但是,幼儿园只有带壳的花生。对于这种带壳的花生,幼儿不容易剥开。活动开始,幼儿用手指头使劲地按花生壳,可是花生壳还是纹丝不动。怎么办呢?这时,熙熙说:“老师,我能行!”熙熙一手扶着椅子,一手攥着拳头,抬起脚往下踩去,花生壳便裂开了。我眼前一亮,给熙熙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的方法非常好!”其他幼儿立即围拢过来观看,深受启发。接着,各种各样的剥花生壳的方法相继出现,如牙齿咬、用手掌压等。不一会儿,花生壳都被剥下了。
因此,教师要注重观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和鼓励幼儿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如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想象,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种”理想
幼儿将花生种子种到班级植物角,每天都去观察、照护,期待着花生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希望的过程,是一个见证生命、见证成长的过程。
对于慢慢长大的花生,幼儿的话题从来就没有断过。他们欣喜于种子变化的同时也在思考种子的成长。我以成长为主题,与幼儿一起讨论。我说:“小朋友们就像这些种子一样,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长大。你也许没有发现,但是过一段时间,你再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了很大的变化?都有哪些变化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接着,我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呢?”大家认真思考,先后说出了心中的愿望。为此,我组织开展了“时光胶囊”活动,让幼儿把自己的“理想”放入“时光胶囊”中。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种子在土壤中生根发芽的过程是一次奇妙的生命之旅。幼儿园“种子”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一个“种”字,我们与幼儿一起思考、探索,从简单的种子轮廓、种子游戏,到劳动教育、生命教育、理想教育,幼儿用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感悟成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