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异成因

2024-04-25陈丹珣夏安桃叶贝贝

科技和产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市级产业园文化产业

陈丹珣,夏安桃,叶贝贝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经济社会的“文化转向”趋势已经成为全球浪潮。将文化、经济和地理理论相融合也是地理学领域的主要议题之一。同时,在探索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中也取得一定进展。伴随着文化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文化产业园作为一种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新兴产业类型出现。文化产业园本质上是在某一区域由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集聚而成的文化产业带或文化产业集群,且多为政府指导下建立的一系列以文化为基础的、拥有庞大产业规模的产业园。各行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研究的角度不同,在经济地理学角度下,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产业在空间上的一种集聚现象。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文化产业园具备以下3方面特征:①文化产业园区内的各企业之间具有有机的产业链关系和共生关系,这些互动关联的企业相互促进、提高竞争力,是一个产业集群,有利于推动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②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个包含文化创造、发明、生产、交易等的多功能综合区,内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管理系统完善;③文化产业园区代表了某个区域的文化特色,有利于提高区域文化创新力和创造力、增强当地的文化传播力和多样性,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

文化产业是城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提升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键。在“文化赋能社会发展”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文化在激励产业发展潜力、提高发展水平、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善和升级方面的功能。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对于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是文化新业态发展韧性增强的重要表现。因此重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优化文化产业园区的分布格局,关乎区域的文化实力、关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区域的统筹发展。

产业集聚理论、中心-边缘理论等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中。曹如中等[1]运用空间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着重研究文化产业之间的空间关联强度及空间网络结构特征。蒋慧等[2]参考产业集群理论,从创新角度运用区位论和“3T”(technology,talent,tolerance,技术、人才、包容)理论,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傅祎頔等[3]重新划分了文化创意园区类别,并通过核密度分析方法以人均GDP的区位商值计算不同类别的文化创意园区的位置差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理论的深入探讨,经济地理学在文化产业空间研究上的进步日益显著。学者们对文创产业的空间分布、种类划分、发展特性、聚集程度,以及园区内部的复杂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都体现出文创产业研究正在逐渐走向微观层次的多样性。国内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集中于文化底蕴浓厚的发达城市和城市群,如上海市和长三角城市群。深圳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但和成效卓著相比,深圳市文化产业园的地理研究相对较少。在增量扩能转变为存量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深圳市发展成熟的文化产业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挖掘文化的潜能、实现其可持续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深圳市“设计之都”的荣誉,深圳市成为中国首获此称号的城市。深圳的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发展在世界崭露头角。2023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这是深圳在文化建设探索道路上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与规范引导下,企业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路径,遵循对外开放协作的开发路线,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深圳鼓励文化行业集聚,并且成功地打造出一批拥有较强规模、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在经济增长的转折点,文化创意产业规范化质量化发展,不仅推动着城市的可持续增长,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华侨城创意产业园、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园、南海意库等蓬勃发展,业态门类齐全,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共同铸造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目前,深圳文化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已经超越了10万家,职工数量也已经突破了100万人。如图1所示,深圳的文化产业总收入已经突破了2 600亿元,占据全市GDP的8%,年度增长速度超过全市GDP的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经济普查核算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通过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官网查询获得深圳市80个市级以上(包括市级、省级、国家级,下文同)的文化产业园的名录和各项信息,再通过规划云网站获取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的POI(兴趣点)数据。文化产业增加值、各行政区数据来源于深圳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

2.2 研究方法

2.2.1 核密度估计法

采用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法,通过计算点或线要素在空间中的密度,从而分析研究对象的空间分散性,利用ArcGIS中的核密度工具分析点数据的密度从而得出深圳市级文化产业园的空间分布模式和集聚程度,计算公式为

(1)

2.2.2 泰森多边形法

荷兰气象学者Thiessen[4]提出泰森多边形(Thiessen Polygon),该多边形是一组由两个相邻点的线段垂直分割而成的连续多边形,其中任何一点到该多边形的控制点的距离都小于其他多边形控制点的距离。通过绘制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可以对比总体文化产业园的服务范围,进一步计算变异系数(CV)可得到各区内部文化产业园分布的集聚和疏密程度,CV计算公式为CV=(标准差/平均值) × 100%。在CV不超过 33% 时,得到空间点“均匀分布”的结果;当CV为33%~64%时,空间点分布特征为“随机分布”;CV大于 64%时,空间点为“聚集分布”[5]。

2.2.3 标准差椭圆

标准差椭圆(spatial statistics)又称方向分布,通过ArcGIS软件工具绘制产业园点数据分布的椭圆面,并且可以计算出各个属性值,即平均中心的坐标、长短轴的距离及椭圆的旋转角度,从而得出点数据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

(2)

2.2.4 地理探测器

王劲峰和徐成东[7]提出的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探索空间差异性并揭示其驱动因素。借助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对象相关的因素进行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分析,可得到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影响程度,计算公式为

(3)

3 深圳市文化产业园特征

在全市范围内有80个市级及以上的文化产业园区,包括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9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1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数量最多依次为南山区、龙华区、罗湖区,其次为龙华区、宝安区、福田区,最后为坪山区、盐田区、大鹏新区和光明区(表1)。利用ArcGIS 10.7.1对分布数量进行分层设色图可视化分析,得到图2,进一步看出市级文化产业园的空间数量分布不均匀。

表1 深圳各区市级文化产业园拥有量

3.1 总体特征

3.1.1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图(图3)表明,深圳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存在多个集聚中心,以及散布在周围的点状集聚中心,表现出明显的“一核多点”的集聚模式。①整体上深圳市市级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呈现集中市中心的特性[8],即中部集聚最明显,空间数量最多,向西逐渐降低,东部大面积零散分布。究其原因是中部为城市中心,最早开发且经济基础雄厚。南山区作为深圳知识创新区的中心区域,其数量位居第1,并且融合了大学城区、科技园区和现代生活区,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这里的经济基础强大,文化包容性也很高。龙岗区发展侧重点和依托的资源不同,利用大工业时代留下的闲置厂房打造了龙岗数字创意产业长廊,该产业区配置完善,配备数创装备制造、产学研孵化、数创总部核心区,已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园区,推动了辖区经济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罗湖区是深港联系最紧密的区域之一,是最早实现经济迅速发展的老城区。②大小集聚点都处于深圳南部临海位置,各行政区的文化产业园分布不平衡,表现为其余县区未出现较高的聚集趋势,东西部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数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区经济和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大鹏新区是深圳新设立的生态功能区,产业基础薄弱。

审图号:GS(2023)2767号

3.1.2 泰森多边形分析

通过核密度分析方法对文化产业园的整体分布进行分析较单一,因此通过泰森多边形方法加以验证。结合图4,得到以下结果:①从方位角度进行分析,在深圳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园所分布的多面性面积最小,说明服务范围最小,是核心密集区;核心区向西南方向扩逐渐增大,为文化产业园分布的次密集区;离中部距离最远的东西部地区是文化产业园集中度最低区,数量最少,服务面积最大[9]。②从海陆角度进行分析,集聚程度出现较明显的海陆分异,沿海行政地区普遍集聚程度高,内陆地区集聚程度较低。靠近深圳湾和香港的行政区多面性面积最小,文化产业园的密度最大,由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综上所述,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和核密度图大致吻合。

审图号:GS(2023)2767号

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表现以市为单位大范围的集聚程度,通过进一步计算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CV)可得到各区内部文化产业园分布的集聚和疏密程度[10]。光明区拥有文创园数量为1,无法计算泰森多边形CV值,因此无法得出分布类型。通过计算,得到结果如下:①以深圳市为研究单位,CV为171.86%,市级文化产业园在市范围内具有高度的集聚特征(表2)。②以区划为研究单位,可以看出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显著,除龙华区为随机分布类型外,其他行政区均为集聚分布,各行政区内部的产业园内部的分布格局也呈集聚特征。

表2 市级文化产业园泰森多边形CV值

3.2 级别空间分布特征

在拥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的数量上占有优势反映一个行政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完善,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往往伴随着某区域成熟的经济发展状况。南山区和龙岗区所拥有的省级和国家级数量超过全市一半(表3)。南山区所表现出的数量方面的优势得益于文化产业早期积累的成就和扎实的综合实力。龙岗区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数字创意全产业区,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文化产业带,并首次尝试以“文化+科技”的创新方式来推动创新,逐步实现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其成为深圳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

表3 各区各级文化产业园拥有量

通过对各产业园叠加类型属性特征,各级别文化产业园分布方向可通过ArcGIS标准差椭圆展示,由图5得出,不同级别的文化产业园空间分布的方向趋势和集聚程度是有区别的。由于国家级文化产业园数量只有两个,无法进行标准椭圆差分析,因此只对市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园数据进行标准差椭圆差方法处理。表4显示:①市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园扁率分别为0.46和0.47,方向性较强,两者数值接近,说明离散程度相差不大。②根据椭圆的方位角得出,省级椭圆以南山区和龙岗区为主导呈西南-东北走向,龙岗区拥有全省首个国家级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牵引全区文化产业园发展。南山区在全市的文化产业中,其发展速度和品质都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的文化产业增长额已经突破了1 000亿元,这一数字占据了整个城区的一半以上。市级文化产业园分布趋势呈东-西走向,椭圆长半轴与海岸线走向一致,由经济发达区域往东西方向的郊区扩散。③3个等级的文化产业园的核心区域都位于经济发达的行政区交界处,其中,位于西南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区的质点表明这里是成熟的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中心。这与深圳的经济发展特性有关联,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邻近港澳的优势,南山、福田和罗湖是最靠近港澳的行政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互动的综合优势,增强了沿海行政区的文化软实力[11]。

表4 各区省级和市级文化产业园椭圆差数值

审图号:GS(2023)2767

4 深圳市级文化产业园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影响因素指标选择

文化产业园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差异不仅受文化资源、经济发展影响,还与科技创新因素紧密相关。通过地理探测器对这3大维度下的11个因子进行空间计量分析[11-12]。

(1)经济发展水平。从供给条件看,当地的经济基础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基础,GDP(X1)反映当地的产业结构,而文化产业园作为第三产业,与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关联。第三产业增加值(X2)占比反映现代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的完善程度。

(2)科技创新能力。R&D经费情况(X3)反映了政府对科技和研发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创新载体数量(X4)是指当地创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分别是通过传统渠道和互联网为创业创新人群提供帮助的平台,数量多少表示创业环境的优劣,文化产业企业家和创业者在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中才能获得更多机会。专利授权数量(X5)是衡量地区科研成果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决定文化产品创新性和内涵的关键因素。

(3)文化资源支持。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才能更加繁荣。一个地区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与否,可以从“三馆一站”(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数量(X6)、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X7)体现。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经费(X8)侧面体现政府的一般公共支出水平,一般公共支出水平越高,保障公共服务供给越多,则公民的生活水平就越高,精神需求越多,则文化消费支出越高,从而驱动文化产业发展[12]。

(4)交通便捷程度。交通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通过路网密度(X9)和公交和地铁站点数量(X10)进行判断。对于企业而言,交通与企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密切相关,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进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利润。

(5)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可以极大提高产业的增值空间。人口规模(X11)是指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是劳动资源的基础。

4.2 影响因素指标

收集11个指标相对应的官方统计数据,利用 SPSS 软件对数值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后,将其作为自变量X,输入地理探测器与因变量Y(各行政区文化产业园数量)进行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探测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影响因素及指标解释力

(1)各指标对市级文化产业园分布格局的影响。q值越趋近于1,解释性越强。经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后,可以得出q值存在一定差距,说明11个因素对市级文化产业园分布格局的驱动力度有所差异,按解释力从大到小排序为GDP总量>路网密度>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R&D经费>“三馆一站”>创新载体>专利授权>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交与地铁站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人口规模。大部分q值超过了50%,表示所选的指标大部分对文化产业园的数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力高。地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环境和企业本身都会要求产业持续改善,持续壮大,扎实推进,从而促成成熟的产业园出现。其中对成熟文化产业园影响力最大为各区的GDP总量和路网密度,因子影响力超过0.65。影响力最小的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和人口规模,因子影响力均低于0.40。

(2)各维度对市级文化产业园分布格局的影响。科技创新能力q均值为0.558 2,是影响市级文化产业园数量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地区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越强,说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新价值越高,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最能体现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文化资源维度下q均值解释力为0.541 6,说明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以及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与否对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只有通过挖掘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整合文

化资源的现有储备,构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和文化产业体系,才能使文化产业更加繁荣。此外,经济和交通维度的q均值分别为0.506 7和0.516 5,经济是衡量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成熟的文化产业园离不开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当地的经济能力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对文化产业成熟程度有很大的解释力。对于产业而言,交通赋能,地区的交通设施完善程度决定了交通是否能对区域各行业经济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从而释放产业驱动力。5个维度中,q值最低为劳动力资源,原因在于劳动力资源存量较大,而文化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本是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工作者,成熟的文化产业园与人口规模大小或劳动力资源数量相关性较小[13]。

5 结论与讨论

(1)市级文化产业园的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较明显,从海陆位置看市级文化产业园的分布呈现“沿海密集,内陆稀疏”的特征,从方位角看产业园分布具有“中部密集,东西稀疏”的特点。

(2)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资源存量、交通便捷程度和劳动力资源5个维度下的11个指标都是影响市级文化产业园的空间分布的因素,其中GDP总量和路网密度影响程度最大,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科技和文化资源维度下的指标综合影响力最强,是市级文化产业园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了促进深圳文化产业园的深度发展,塑造更成熟的产业链,政府和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

(1)文化产业园本身具备规模效益,而市级产业园作为成熟的产业园在局部空间上产生集中,应发挥行业优势,进一步扩大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的区域,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产业园资源,淘汰升级落后文化产业,助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形成竞争力更强的文化产业集群,激活经济布局,缩短区域文化产业之间的发展差距。

(2)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政府应深入实施科技文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文化产业园的数字化发展提供硬件保障,推动文化产业创造出科技含量高、创新性高、竞争力强的产品,有利于积极改善和优化文化行业的架构,发挥自身地域文化优势,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市级文化产业园。

(3)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工厂运行的基本保障,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全市加强基建的完善,有助于加大区域之间的人力、物力沟通,为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平台,丰富公共服务,推动生活服务供给多层次多样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4],营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

(4)除了重视各项影响因素及指标的优化外,还应充分发挥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充分发挥总体的联动效应,达到“1+1>2”的效果[15]。

猜你喜欢

市级产业园文化产业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95%市级政府带头 实现软件正版化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