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生态研究

2024-04-25张宁李越

兰台内外 2024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服务未成年人

张宁 李越

摘 要:在我国积极推进“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未成年人阅读现状及需求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推进未成年人阅读,不仅关乎其个人学习成长,还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文章通过分析解读未成年人阅读现状,总结陕西省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现状,探索了公共图书馆构建优质阅读生态空间和可持续发展阅读状态,以期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生态阅读发展现实路径。

关键词:未成年人;阅读生态圈构建;阅读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汇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人们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了解人生、提升教养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载体。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读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增强孩子拼搏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保证未成年人能够实现行之有效的阅读,是促使整个社会阅读习惯回归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探索全新的现代手段和模式,为构建未成年人阅读的良好生态圈助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第十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如何引导孩子坚持科学的阅读方式、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更关乎全社会、关乎国家未来。作为公共图书馆,有责任利用好浩如烟海的阅读资源,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护航。首先,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渲染读书氛围,如举办读书分享活动和比赛、开设社区阅读活动、拓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邀请家长参与阅读氛围的建设,让青少年能够在充满阅读氛围的环境中成长,有助于其阅读习惯的培养。最后,鼓励青少年阅读优质书籍,为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发愤图强,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通过有厚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化阅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也是提升国民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

一、创造公共图书馆阅读生态环境

生态圈是指生命能够存活的生态范围。阅读生态系统是由国家及相关部门、阅读资源生产部门、阅读资源提供部门、读者四大要素构成。而未成年人阅读生态环境是以阅读为核心的多元环境体系,对未成年人群体开始阅读、持续阅读到养成阅读习惯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该体系包含三大层次:一是聚焦未成年人,整合外部环境、社会因素和规范条例构成的独立或复合的阅读系统。二是聚焦图书馆或其他教育主体,映射未成年人阅读系统中的互相作用。三是聚焦未成年人的成长,探究自然、社会以及精神多项外部因素共同形成的系统模式。有了良好的阅读生态环境,阅读之花才能够很好绽放,未成年人才能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

二、我国未成年人阅读生态现状

在我国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2年,我国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百分比为84.2%,而2021年的同类百分比为83.9%,在此基础上提升了0.3个百分点。根据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阅读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小学生每周自主阅读时长超过2小时的不足四成。

三、陕西省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生态现状

以陕西省图书馆为例,未成年人馆藏量从2013年4.1%递增到2022年8%。2013年未成年人图书借阅率为15%,2022年递增到48%。从中推断出未成年人馆藏发展趋势,从数据来看,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还是稍倾向于成人,但未成年人馆藏量也在逐年递增。根据数据显示,陕西省图书馆通过不断开展内容丰富及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未成年人提供图书借阅、公益活动、文化休闲等服务,积极发挥图书馆在未成年人社会教育中的阵地作用,并依托传统媒体与某信、某博、短视频平台相结合的宣传矩阵来扩大影响力。通过不断完善设备设施、优化阅读环境、创新服务方式,为未成年读者打造了健康、安全、快乐的文化服务乐园,使未成年人图书借阅率逐年提高。

1.根据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特点,拓展有效的途径和规划

陕西省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结合线下及线上活动,如“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陕西省文化阅读节,策划开展线上线下读者活动及培训,在闭馆期间服务不打烊,选择多点切入,吸引未成年人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在阅读和活动中享受乐趣,收获知识。截至2023年11月30日,喜马拉雅平台点、少儿网站点 、陕西公共文化云三个平台同比2021年(49214次)增长3.96倍,多平台满足未成年人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

2.多维度提高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生态圈

我馆持续开展“蒲公英”绘本故事屋、“秦韵国学堂”、书宝小课堂等少儿阅读品牌活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儿读者群体,开展分级阅读推广活动。由馆员和文化志愿者在图书馆每月开展精彩多样的阅读活动,类型包括科普环保、法制宣传、文旅结合及古籍修复等诸多方面,并在馆内開展亲子绘本故事、读书分享会、阅读沙龙、知识讲座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此外,还挖掘新元素,增添新内容,通过全方位、多举措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形成关心关爱下一代的工作合力,为未成年人阅读生态构筑了坚实的防护墙。

四、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面临的困境

第一,国民对阅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却逐渐下滑,背后反映的问题不只是读书本身,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问题,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电子阅读、手机已经普遍进入每个家庭,不少孩子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网络游戏上。此外,家长未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用成人视角看待未成年人的世界,在偏见里没能引导孩子阅读符合其心理年龄的图书,反而导致孩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应试教育导致青少年只顾课本,而忽略了平时的阅读和积累。

第二,父母是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人。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指出,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人依次是父母、教师、同学或朋友。父母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人,而同学或朋友是在初中阶段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人。据调研,家庭对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与父母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父母的年阅读量整体偏低,每天阅读时长偏短。50.6%的父母的年阅读量不超过5本,仅23.3%的父母年阅读量超过10本;父母每天的阅读时长以15~30分钟为主(38.2%),且有23.9%的父母几乎不阅读。88.1%的家长在为孩子选书方面存在困难,主要是书目种类太多不知道怎么选或者大人选的书孩子不爱读,孩子选的书大人不认同,还有选的书不符合孩子的阅读水平等。近七成家长认为自己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存在困难,如何科学选择读物类型仍是不少家长的困惑。超三成家长指出自己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孩子的阅读水平,且随年级增长,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存在困难的比例、对孩子阅读水平的了解程度均逐渐下降。

五、开发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生态资源

1.馆校结合助力“双减”,为科学教育“加法”献策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开展“双减”合作项目,拓展馆校合作共建新模式。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有力支撑,馆校合作科学课、科技社团课、课后兴趣课、校园科技节等不同场景,将科学教育课程及资源送进学校。各地文化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一批思想品质过硬、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文化辅导员,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参加阅读活动,切实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同时,可以依托公共图书馆数字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教育资源交互共享方面的优势,补齐阅读教育短板,促进阅读教学经验互通,使阅读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汇聚并持续输送科学教育资源进校园。此外,构建互融共通的阅读生态环境,为提升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质量,助力“双减”,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持续扩大服务范围,满足并提升学生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需求,针对馆校合作,细化共育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搭建有效平台、构建长效服务。

2.围绕未成年人心智成长规律分级阅读

首先,因“龄”施策,根据1~18岁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和行为的变化与发展,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宜的读物,保障阅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未成年人阅读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共性到个性、由统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其次,契合孩子的审美以及生理发展特点,不同年龄的阅读能力是不一样的,作为公共图书馆应帮助家长真正了解每一个年龄段孩子的不同需求,助力其更好地阅读,并结合未成年人课程标准要求,推荐阅读书目,建立定期更新补充机制;最后,公共图书馆应有专业分级阅读馆员,为未成年读者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差异性以及个性化的阅读指导,为其搭建多层次差异化的阅读指导专业体系,精准定位人群,从而激发未成年人的阅读热情,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找到爱上阅读的正确路径。

3.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提升阅读学习体验

一是建设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公共图书馆应优化少儿文献馆藏,在少儿阅览室开辟“四史”教育、传统文化专架,组织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二是聚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经典阅读、艺术素养提升、自然科普教育和实践探索等领域,推进文旅融合、研学项目,丰富亲子阅读活动,主动适应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推荐高质量的少年儿童读物,提升其阅读素养,创新推动适用未成年人的资源建设和智能技术开发;三是增强阅读推广活动品牌生命力。应考虑学生的参与度以及阅读活动辐射人群等因素,整合其他社会力量来扩展未成年人的阅读阵地,在通过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品牌形成错位互补,做到真正实现未成年人全龄化覆盖,提升品质;四是以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通过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传播优质教育资源,使优质特色读物走入家长视线,并丰富特色亲子阅读实践的双赢。

4.公共图书馆促进家庭亲子阅读策略

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联系纽带,让未成年人和家长共享阅读过程。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与文化的殿堂,不仅承载着信息传递与知识普及的使命,还在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少儿阅读带动家庭阅读,在促进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开展中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日益显著。亲子阅读不仅关系孩子的全面发展,还是增进家庭成员间情感联系的重要桥梁。公共图书馆可搭建线上线下多样化阅读体系,也可以通过设立未成年人开放日,举办未成年人、父母读书月活动以及建设亲子读书社团等方式,积极拓展更精准、个性化的亲子阅读多样化场景,举办未成年人阅读创新活动,不断渗入家庭生活日常,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形成良好的家馆共育环境和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5.提升未成年人数字素养

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可以助力激发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从未成年人阅读需求角度出发,创新公共服务效能,培育提升未成年人的数字素养,既要吸纳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育人目标要求和社会发展现状。对于未成年人数字素养的培养,应打通学校、家庭、公共图书馆的界限,面对新兴的数字阅读技术,公共图书馆可以打造智慧化、数字化未成年人阅览室,教会其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提高未成年人在网络社会中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主动研究、观察、思考,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平台,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精准、周到的阅读服务,吸引更多的人爱上阅读。

6.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未成年人阅读服务

应鼓励社会力量,如报刊出版单位、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等,积极参与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以未成年人视角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集思广益,尊重其阅读兴趣和爱好,真正体现“我的阅读我做主”这一理念。由于社会力量的介入,共读模式改善了青少年的阅读条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对其阅读习惯养成和能力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力量有效實现未成年人图书产品跨平台、多元化、跨领域供给,推荐未成年人精品出版物,开展公益阅读推广活动,成为参与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工作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宋 卫,吴 黎,吴松桦,等.以公共图书馆为枢纽的未成年人阅读生态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30(4):14-22.

[2]彭 艳.基于生态学理论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服务探讨[J].河北科技图苑,2020,33(1):54-58.

[3]吴若航,茆意宏.图书馆网络视频阅读服务创新路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3,67(06):43-51.

[4]房晓敏.智慧赋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数字阅读资源精准推广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44(1):36-39.

[5]孙乐勤.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策略分析[J].采写编,2023(11):178-180.

作者单位:陕西省图书馆

猜你喜欢

阅读服务未成年人
少儿阅读创新服务的理性思考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服务
在阅读时代提升中学图书馆阅读服务质量的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审判实证研究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互联网+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网络竞争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模式分析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