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的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

2024-04-25寿俊梅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

寿俊梅

摘   要: 在促进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种颇受关注并广泛运用的模式。尽管经历了20年左右的实践,但集团化办学依然存在机制不全、活力不足、运行不畅等问题。上海市新普陀教育集团以现代教育治理理念为引领,以统筹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理念,秉持教育“共同体”和“生态圈”意识,提出并践行“基础管理常态化、校区管理自主化、项目创建特色化”,以及“文化共融、制度共建、教學共研、师资共育”的发展模式,创新集团化办学的思维范式和运行路径,打造了内生型、紧密型办学集团,促进了集团各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优质教育生态圈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近年来,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引入集团化办学的理念,在基础教育公立学校中组建教育集团,通过名校帮扶实现学校改进,逐渐成为一种各地普遍流行的学校变革发展方式。特别是随着区域教育治理理念的提出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教育集团化办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认可。集团化办学主要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以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一个或若干个优质学校为带动者,联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成员,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的方式,以契约为纽带建立起的学校组织形态。1 随着集团化办学的广泛实践,对于这一独特教育组织样态的研究也逐渐丰富。整体上看,针对集团化办学的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领域开展:其一,是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审视。这些研究主要围绕集团化办学的价值、模式等开展,例如,有研究者指出集团化办学有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2 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形态包括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名校加民办学校等模式。有研究者指出,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优化教育治理体系,现代教育治理理念是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价值遵循。3 其二,是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反思。主要的成果体现在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变革之道上。例如,研究者普遍认为,当前集团化办学存在认知模糊、权责不明、机制不全、活力不足、模式同质以及双方地位不对等、实践样态不丰富、文化融合不足等问题。1 集团化办学要发挥价值,首先要建立共同体思维,其次要超越“单一中心论”,倡导中心校和成员校的平等合作关系,特别是要提高集团加盟校自主办学能力2;要建构共同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动。其中,对于集团共同文化的建构是提升集团化办学效能最受关注的命题,通过文化认同、文化整合、文化融合和文化共生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文化治理转型3,是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的题中之义。

整体而言,尽管目前关于集团化办学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比较丰富,但是现有的研究体系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对集团化办学整体理论的反思和问题的审视主要来自教育理论工作者,往往缺少学校办学实践的支撑;对学校个性化的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呈现又往往陷入办学经验的简单总结,缺少理性的思考。这些问题导致集团化办学在研究过程中出现比较明显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现象,这也是导致集团化办学经历多年探索但依然存在诸多障碍的重要原因。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教育集团自2019年5月24日成立以来,一直秉持以现代教育治理理念为引领,统筹教育资源,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理念,针对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通过“三化四共”系统性运行体系的建构,打造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优质教育生态圈,探索形成了一条既具有集团特色又具有辐射价值的新时代小学教育集团发展之道。本文以新普陀教育集团的实践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视角进一步剖析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指向优质教育生态圈的集团化办学实践之道。

一、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关键问题审视

尽管实践领域对于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已经大致经历20年,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薄弱学校改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整体上看,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普遍性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核心校和成员校如何良好契合以形成集团发展的内生动力?4 集团化办学发展的核心动力主要是优质资源校际共享,这种共享要建立在核心校和成员校良好的制度共建、文化共融、师资共育、课程共享之上,但是目前核心校和成员校的内在融合性往往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集团化办学核心动力的生成与发挥。

1.核心校主动帮扶的积极性不足,方法不丰富

从集团化办学核心校的角度看,尽管目前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和具体运行体系在不断创新,但是总体上看,政府主导依然是集团化办学的首要模式。在政府的协调组织下,由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牵头组建办学集团。很多时候,集团的各校并非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认知组合在一起,而是政府主导下“被动”在一起。一些核心校作为办学经验的输出方,往往缺乏帮扶的动力,满足于课程、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零散经验输出,既忽视集团化办学整体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建构,也忽视成员校自身办学特色的维持和参与动力的激发,这容易导致集团化办学流于表象。

2.成员校参与合作的地位不对等,获得感不强

从集团化办学的成员校看,由于自身办学水平有差异,在集团化办学发展的过程中,成员校由于与核心校之间存在着规模、生源、办学质量等差异,所以,难以在集团化办学中真正发挥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会在盲目地学习核心校的经验中迷失自我,从而在践行核心校经验过程中滋生“水土不服”现象。同时,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对等,成员校的师生在融入集团文化,特别是对核心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的内在认同上容易产生问题,集团成员校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低、多元行动群体之间关系紧张等问题普遍存在。

上述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宏观的教育优质均衡政策理想与微观的学校具体本位利益之间的矛盾。由于缺少整体的制度设计和运行体系建构,集团成员校容易缺少“共同体”意识和文化层面的价值认同,导致集团化办学这一强制性、大规模、突发性的校际制度整合,常常会引发个体学校的不适。由此,着眼优质教育生态圈的打造,运用发展“共同体”意识和现代教育治理思维,通过整体性的运行机制建设,在发挥核心校引领价值的同时,着力激发集团化办学中成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形成集团办学凝聚力的同时,保持成员校的办学特色,助推教育集团高质、高效地完成从单所学校到学校集群的制度转型,实现集团各学校的内生性成长,是当前集团化办学建设与发展中必须着力破解的关键问题。

二、指向优质教育生态圈的集团化办学实践路径

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和运行看,政府主导、名校引领和质量提升是指向优质均衡的名校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特征。1 然而在实践中,要真正发挥名校的引领和集团化办学的质量提升价值,显然就需要根据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运行体系的个性化设计,以此来打破集团化办学中可能蕴含的各校之间身份地位的不对等问题,激发核心校和成员校的积极性,打造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体”,实现集团化办学的内生性成长。

新普陀教育集团是一所由普陀区教育局倡导成立的公办小学教育集团。集团由5所学校组成:新普陀小学、新普陀小学东校、树德小学、真光小学、新普陀小学西校。集团的建立,打破了地域壁垒,形成了横跨长征、真如、桃浦镇的校际联合办学共同体。新普陀教育集团成员有内生型与外联型两个类型,由“一校一体”转变为“多校一体”办学格局。集团总校既要面对因自身体量扩容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稀释的问题,又要与伙伴学校之间形成紧密型办学格局,这就需要改变以往局部、静态、分割的思维方式,确立整体、多元、开放和动态的现代学校治理理念,使办学更具文化向心力。集团成立后,学校首先制订《扬特色共育, 创优质共进》集团化建设方案,以“标准引领、规范管理、合作共享、优质发展”为基本理念,坚持“融通、融合、融智”的工作策略,以项目为引领,努力实现集团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同步提高。以此理念为基础,着眼集团化办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团创造性地提出和践行“三化四共”的运行机制,实现了集团发展从“外引型、松散型”到“内生型、紧密型”的转换。

1.打造“三化”为标志的集团化办学思维范式

集团化办学是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的一种形式,促进了学校组织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和相互支持的生态体系的形成2,共享发展是集团化办学应有的理念。3 从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不同办学主体的物理性整合和“捆绑”,而是要形成一种具有一致目标和价值的发展“共同体”。破除传统集团化办学中“核心校主动帮扶的积极性不足,方法不丰富”“成员校参与合作的地位不对等,获得感不强”的现实问题,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首先需要对集团化办学认知和思维方式进行转变,即要形成与这一新型办学模式相匹配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对此,新普陀教育集团提出“三化”的集团化办学理念,即基础管理常态化、校区管理自主化、项目创建特色化,形成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思维范式,凸显“共同体”意识,建构了紧密型组织。

(1)“探索基础管理常态化的结构”,即发展方式从管理走向治理

学校由原来独立的单体学校转变为具有集团属性的共同体学校,形成组团发展的集中优势。在着眼于集团内教育优质发展的同时,重在系统织网。集团着力于各校区“条块呼应”,各成员校之间“点线同频”,积极探索多校区运行模式的建构、管理标准的孵化、问题改进的调控等重点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集团基础管理工作从规范走向内核,使制度的外在约束变为内在自觉,实现治理结构的突破和优化,提升整体办学质量。

(2)“发挥校区管理自主化的力量”,即合作形态从单边走向共享

集团化办学打破了学校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资源充分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合作过程中,尊重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坚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力求形成课程先导、研究先行、项目先达等多形态的发展,推动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

(3)“建设项目创建特色化的机制”,即发展理念从输血走向造血

集团注重五校科研力量的整合,在多元智慧的分享、多样思维的激荡中致力于“小学生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的设计与研究”。各校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吸纳智慧、深化思维、拓宽视野,以“骨干领衔、联合发展、辐射带动,项目引领”为导向,撰写《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方案》,并结合研究重点,选择“我与自己、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中的一个领域进行活动设计,开展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的校本化实施,推进领衔人和参与教师在项目研究和实践中的交流与成长。

2.探索“四共”为载体的集团化办学运行体系

不论采用怎样的具体建设和运行方式,集团化办学的共同特点都是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组,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文化和优良师资,带動成员学校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而不同、特色发展”原则1,在辐射核心校办学经验的同时,保持成员校原有的特色,形成共同发展、共建共享共赢的集团文化。只有如此,才能保障集团化办学的内生力源,促进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新普陀教育集团提出文化共融、制度共建、教学共研、师资共育的“四共”模式,包括建构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方式,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教育生态圈。

(1)以文化共融凝练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价值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学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学校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学校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2 文化不仅塑造了学校的个性,也具有重要的动力、约束、激励价值。但是对于集团化办学而言,每一所学校原有的文化可能会成为集团化办学的认知障碍,由此,实现基于共同文化和价值观建构的集团文化治理是集团化办学走向“共生”的前提。这意味着,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不仅仅是成员校在课程、教学、师资等领域的共建共享,其首要前提是共同文化的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集团化办学的过程,首先应该表现在不同学校经过交流、彼此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等方式,扩大文化共识,趋向于形成共同文化和价值认知的过程。因此,要改变各校的零散状态,形成集团化办学的共同体,文化的重塑是首要工作。我们以挖掘和弘扬 “新时代普陀教育精神”为基点,各校共同酝酿,以“目标驱动、学习互动、发展联动”为路径,凝聚传递“普适、大气、守正、卓越”的精神力量,进一步统一思想价值,形成“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集团化办学“起好步、快起步、不停步”。

(2)以制度共建优化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

制度既是学校文化、办学理念、教育哲学等的体现,也是深化学校办学理念,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3 从组织样态上看,集团化办学打破了各学校原有的相对独立状态,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和价值的新型组织,这种改变不仅是组织形态的扩大,也意味着诸多新的发展命题、发展思路和实践路径,这些工作的推进显然需要相应的制度建构作为约束和保障。由此,制度设计在教育集团发展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甚至首要的作用。4 着眼优质教育生态圈的打造,新普陀教育集团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度共建优化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在具体的实践中,集团制定了共同章程,成立了集团联络中心、项目研发中心、队伍研训中心、资源保障中心,每学年制订集团工作计划,明晰重点工作,制定“民主决策”“教科研训”“教师流动”等多个层面的制度,使集团内部的“管”有章可循,“行”有制可依,形成了“齐管共谋”的组织体系,提升了集团治理效能。目前学校有近50位教师参与跨校授课,4所区级高级指导教师工作室(数学、英语、少先队)在集团内发挥作用。

(3)以教学共研提升集团化办学的教学质量

集团化办学最原始、最核心的价值导向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抬升教育的“底部”,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优质教育体系。不论集团化办学采用怎样的模式,这一核心价值不能改变,这与新普陀教育集团“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学校的办学质量往往由教学质量决定,因此,要将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工作。新普陀教育集团聚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问题,以绿色指标为引领,着力探索可借鉴共享的优质教学方式。首先,基于课标和文本,保持教学“五环节”的一致性,提升各校教学的规范性;其次,基于现状和规律,开展精准分析“学习起点”的作业设计,以作业改革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要求,撬动教学的整体优化;最后,基于差异和需求,探索多样的个别化教学和纸笔测试。开展贯通学习过程与学业成果的全评价模式,打造集团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近年来,集团围绕“单元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素养导向下的学习任务设计、技术赋能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课堂观测的教学评一致性”等主题开展区级教学交流活动15场。

(4)以师资共育促进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实现集团化办学价值、提升集团各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核心元素。从本质上看,集团化办学致力于把教育公平的政策价值转化为具体行动,师资资源共享模式就是这种具体行动的体现。1 因此,以多维度的路径设计和实施,推动集团化办学师资共育,是实现集团化办学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题中之义。新普陀教育集团注重发挥“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优势,围绕以下三个层面打造优质教师共育体系:第一,共享研修资源,搭建学习平台——各教研组对所有教师开放研修活动,引导新教师在“临床观摩中”把握基本要素;第二,实战演练指导,助力连环跟进——通过每学期开展4次精细化备课,实施递进式课堂指导,推进见习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践能力提升;第三,反思梳理改进,提供诊断处方——以指导经验分享与问题诊断为内容,开展针对性交流,推动见习教师教学行为持续改进。在普陀区第六轮教师专业发展团队评审中,集团培育了区级高级指导教师8位、区教学能手17位、区教坛新秀18位,集团办学师资品质稳步提升。

三、着眼未来的教育集团发展反思

自约翰·杜威和唐纳德·舍恩提出“反思性实践”的理念以来,实践反思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通用方式。对于集团化办学而言,运用实践反思的方式分析其实践成效,能够进一步明确集团化办学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新普陀教育集团在“三化四共”的集团化办学运行体系下,不仅成功建构了内生型、紧密型的发展体系,而且实现了集团的快速优质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其一,“管”与“理”并举,形成高效运作机制;其二,“总”与“分”互联,提升集团办学品质。

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具有中国本土教育改革气质和色彩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它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带动成员学校协同发展、丰富集团学校文化内涵、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等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集团化办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综合考虑与系统优化。着眼未来,教育集团化要更清晰地树立“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的理念,并在以下维度进行持续探索和建构。

首先,要继续整合多方力量,构筑协同教育生态体系。这既包括整合各集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科研实力等,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也包括与政府、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家庭、社会各界等深度合作,汇聚更多专业力量和学科优势。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以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

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双向融通推动集团发展。促进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深度互动、双向融通,是提高集团化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一方面,需要紧密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集团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应积极将理论转化为集团创新实践成果,通过实践也可以进一步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促使理论不断演进和优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有助于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更为灵活、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而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

最后,要注重创新与适应,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在新时代的教育体系下,创新与适应尤為重要。在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既要关注教育的传统价值和功能,也要关注教育的现代发展和变革,通过在教育模式、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师资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并适时动态调整集团化办学的方向和策略,以确保集团化办学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灵活变通的特质,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期待。同时,也需要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综合考虑与系统优化。对于集团化办学的关键领域,如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学校文化融合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等,需要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深度互动、双向融通,为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运行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路径体系的健全,提供更加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Exploring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Ecosystem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Group

— Taking Shanghai New Putuo Primary Education Group as an Example

SHOU Junmei

(Eastern Campus of Shanghai New Putuo Primary School,Shanghai,200333)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fair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school management by education groups is a model that attract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nd is widely used. Although it has been in existence for about 20 years,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is model such as incomplete mechanism,insufficient vitality and poor operation in the general sense. Shanghai New Putuo Primary Education Group adheres to the concept of modern education governance,practices the idea of coordinating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and raises the awareness of education “community” and“ecosystem”. It also proposes and implements“regular basic management,independent campus management,and unique project creation”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cultural integration, co-construction in the system,co-research in teaching,and co-training of teaching staff”, innovates the thinking paradigm and operation path of group education,creates a compact education group capable of endogenous growth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ach school within the group.

Key words: education group,basic education,high-quality education ecosystem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依托职教集团实现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