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25廖伟祥
廖伟祥
摘 要:问题导学法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体验,由学生代入角色提出问题,并结合课堂教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实现学科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问题导学法契合新课标政策,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核心素养培育等多项工作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探索了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意义,结合问题导学法的基本内涵设计了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方案,为提高高中政治课质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政治;政治教学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全程倾听的模式比较普遍,导致学生在政治课堂中表现出显著的被动学习态势,不利于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而政治学科是一门思想性、政治性、实践性的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1]。但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上述教学效果。而引入问题导学法以后,政治学科教学格局就会发生创新转变。这里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应用方式。
一、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少学生都表现出了低兴趣现状,在课堂环境中的学习热情不高。这也导致很多学生目前都被动参与到学科教学中,很难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感观态度一般,在学科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较多负面感知,甚至部分学生在政治课堂中还存在显著心理抵触。这些情况都会给高中政治教学带来明显阻碍,不利于政治学科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二)学生学科思维僵化
结合现阶段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的学科思维都比较僵化,只会按照教师引导进行被动思考,很难主动探索学科知识。这不仅会导致学生掌握的政治学科知识体系相对封闭,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跟新课标的要求存在冲突。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政治学习中都缺乏主动思考,并且无法站在自身角度分析事物,存在“人云亦云”等问题,很难保证政治教学成效。
(三)课堂教学氛围一般
目前我国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一般,很多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体验感不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多阻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高中政治的课堂交互渠道不畅。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的主体角色过于显著,很难引领学生深入剖析与探究学科知识。在生生互动方面,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呈现粗放化与随意化等情况,很难结合课堂重难点知识进行定向探究,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
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问题导学法应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以后,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显著的积极态势。这是因为基于问题导学法的政治课堂可以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并通过趣味性问题调动他们的关注度,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学问题直接贴合学生的生活场景进行提问,显著拉近了政治课堂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明确政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最终对政治学科重拾兴趣。
(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法搭建课堂教学框架,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索学科知识,最终理解问题的本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课本知识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问题导学法应用在政治课堂,很多学生可以从更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立足于生活场景深入剖析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
(三)优化课堂互动氛围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也能够帮助教师优化课堂互动氛围,改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层次教学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削弱教师的权威地位与身份,真正成为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3]。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打造学生自由交流的情境,组织学生结合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展开深入探索,在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较多问题,而问题导学法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现存问题,已经成为高中政治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式。但基于问题导学法的政治教学还是比较复杂与专业的,这里也结合高中政治课堂的细节内容,探索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给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一定指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高中政治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时候容易遇到较多困难。此时如果教师直接依托于学科知识设计问题情境,那么就会导致最终形成的问题情境与学生出现脱节,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考虑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设计契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问题情境,降低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问题情境的逻辑性与层次性。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多关注班上学生的生活场景,结合学生的身心层次进行学情分析[4]。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搭建问题情境的细节,转变问題情境的呈现方式,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和完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清晰的问题情境,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知识的难度,并从多媒体课件中提出教学问题。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当代高中生的生活环境跟以前比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难以感知以前的社会环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为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搜集学生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每五年的变化情况,并将视频进行简单剪辑组合,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播放视频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与分析视频,并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内容与课文知识,提出课堂教学问题。比如:“为什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一直都比较快?”“家乡变化依托于哪些元素?”“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学生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全方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体现。
(二)把控课堂提问方向,拓展课堂教学深度
问题导学法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提出教学问题,但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凸显自身的引导性职能。目前部分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放任学生完全自主思考与探索,难以把控课堂教学方向,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应该逐步强化自身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等阶段的参与水平,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主思考的方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适当参与其中,保证课堂教学可以取得预期效果。除此之外,在提出课堂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减少问题的数量,提高课堂问题的质量。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来说,过多的教学问题会导致课堂变得极度臃肿,浪费大量时间进行解题,没有时间学习基础知识。这也使得政治课堂容易成为“无根浮萍”,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在政治课堂中一定要把控好课堂提问方向,使得教学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深入讨论,推动高质量课堂建设。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各个教学阶段提供适当的引导,把控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向,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思路进行深入剖析与探索。在筛选课堂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减少课堂问题的数量,通过创新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这里教师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社会发展实例以及中国梦的宣传视频,提出“通过视频内容讲述中国梦的具体内容”“你认为中国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全面践行与落实?”“未来发展中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结合本章节的知识点以及他们的生活阅历展开讨论。最终的讨论结果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但是需要大量引用本章节的知识点,让学生将自身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尝试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学科问题。
(三)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形成层次问题体系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已经表现出了显著的个体差异。如果针对所有学生实施同一种教学策略,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承受不同的压力。部分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越来越难跟上教学节奏,不仅无法取得课堂教学预期成效,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抗拒心理[5]。因此在使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教师也要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形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平衡班上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他们能够顺畅参与到政治课堂中。在打造问题课堂的时候,教师也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与反馈情况,明确他们处理教学问题的过程性表现,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课堂问题教学质量,使得问题导学法可以在不同学生群体中发挥相应效果。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需求,形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导学法教学方案。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学习态度、探究能力、思维方式等元素,完成学生群体的分层。在课堂教学进行中,通过多层次的问题引导,使得不同层次学生可以提出契合自身情况的教学问题。比如:对于学科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结合课堂知识点提出一些基础问题,具体有“我国的社会保障都有哪些?”“社会保障都有什么作用?”对于学科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提出一些思维性问题,具体有“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有哪些区别?”“高福利国家有哪些好处与弊端?”等。在形成层次问题体系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由度。比如:由学科能力较强的学生直接回答基础性问题,一起巩固与夯实学科基礎能力。在回答思维性问题的时候,由所有学生一起讨论。这里虽然部分学科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有限,但是他们在思维性题目中也能够贡献一些“奇思妙想”,实现思维的碰撞,形成高阶学科思维,最终实现多层次教学问题的统一。
(四)鼓励学生质疑提问,锤炼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求教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使用政治学科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并跟学生一起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实现思维进阶。这里教师也要适当削弱自身的权威身份,并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空间,通过高自由性课堂给提出疑问的学生以思维驰骋的土壤。在学生质疑以后,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提问勇气,接着从学生的问题之中筛选问题,引导班上学生展开全面讨论,实现学科知识的巩固与
迁移。
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以及互联网中搜集到的案例,制作关于价值观的小视频。这些视频主要展示中心故事,不要做出过多评价。视频内容应该趋于丰富,既可以是“感动中国人物志”等宣传视频,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日常琐事。通过多种视频资源的综合展示,引发学生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质疑,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主流价值观变化,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小事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6]。
(五)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长效提升
基于问题导学法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也要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能够打破教师直接评价的传统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事实上,问题导学法本身就要求教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这些考量,教师可以积极拓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方式,并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知体验情况,从学生角度全面认识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成果与现存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效果。比如: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引导学生针对课堂提问的质量,以及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打分,并跟其他同学进行相互评价,回顾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匿名纸条的方式,搜集学生对问题导学法的意见与建议,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长效提升。
结束语
综合来看,问题导学法应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以后,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科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切实提高学科教学成效。因此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后续也要加强自身对问题导学法的了解水平,结合学科教学实践经验,探索问题导学法的有效融入方式。在平时,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课本教材,结合新课标相关要求和学生学习体验,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问题,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深入探索学科知识体系。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逐步打造高质量政治教学体系,锤炼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本伟.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0(8):45-46.
[2]曹如意.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政治问题导学法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2):152-153.
[3]万丹丹,王久才.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312-313.
[4]徐丽艳.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据,2021(Z1):150-152.
[5]吴健.谈高中政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235-236.
[6]卢鹭鹭.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不参与”问题及矫正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