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优化策略探究
2024-04-25胡建权
胡建权
(云南工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1700)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执行者,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稳定发展以及校内和谐氛围创设为主要目标,但是由于高校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较高,再加之部分高校辅导员对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与实践策略等把握不足,致使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难以与新形势的客观要求相匹配,影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用发挥。由此,探究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优化策略尤为必要。
一、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常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粗放性、内容局限性等特点,现阶段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形式手段变革的影响下,工作内容标准化、工作模式规范化、工作权责明细化以及工作手段信息化成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方向与基本要求。具体表现为:
一是工作内容标准化。工作内容标准化主要是指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界定清晰。在新形势下,精细化管理理念成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导向。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应当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细化拆解。一般而言,从辅导员的角度出发,学生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就业指导、评奖资助、学风建设以及党建等工作。在细化学生管理工作时,高校辅导员应当以高校学生成长需求等为依据,先对各工作内容的执行顺序进行排列,确保工作内容能够精准满足学生需求,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制定工作安排表,将各项工作内容灵活渗透于整个学年或学习教学工作中,确保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践行。此外,高校辅导员还需以学生活动次数、补考率以及就业率等相关要求为依据,对学生管理工作内容进行量化,如制定教师责任表、工作安排表以及年级计划书等。[1]
二是工作模式规范化。工作模式规范化主要是指学生管理工作流程界定明确。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应具有高效性、简洁性以及有序性等特征。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在执行学生管理工作前,应当重视准备工作的优化,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流程、时间、重点等,同时确定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标、考核方法等,从整体上规划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学生管理工作规范性的提升。
三是工作权责明细化。工作权责明细化主要是指学生管理工作权利与责任界定准确清晰。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工作权责明细化亦是保障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内容高质量落实的关键。以此为导向,高校辅导员在执行学生管理工作前,应当重视工作权责的划分,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一般而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的权责主要为关注学生学习、思想以及心理成长情况,开展富有个性化与针对性特点的教育管理活动。具体而言可以以学段为依据,大一时,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在于基础课程训练与入学教育指导;大二时,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在于竞赛训练与基础课程训练;大三时,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在于职业规划及相关活动,致力于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大四时,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在于考研指导与就业指导等,指导高校学生找寻未来发展方向。[2]
四是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手段信息化主要是指学生管理方式应向信息化的方向调整。新形势下,信息化与数字化成为各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高校学生接收教育资源与社会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常规学生管理方式与新形势下学生客观需求的匹配度缩减。基于此,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当重视学生管理工作手段的调整,灵活借助新媒体平台、线上教育平台等开展学生管理活动,将学生管理工作渗透于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效用的提升。
二、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1.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优化,提升工作执行质量
(1)调整管理理念,指导工作执行。在新形势下,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需具有专业性、先进性等特征,而辅导员学生管理理念作为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对学生管理工作先进性与专业性的凸显具有直接影响。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需具有先进性、正确性的特点。
在实践阶段,注意要点包括: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当树立人本意识与服务理念,将高校学生视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起始点与最终点,将推动高校学生发展与进步视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还应当以服务为导向,对学生展开人文关怀,提升高校学生对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认可度,以保障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其次,高校辅导员应当树立民主理念,将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作为学生管理工作实践的重要方向,通过打造民主性学生管理环境与管理方法的方式,予以高校学生制定学生管理制度与执行学生管理活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管理价值,实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性的提升。[3]
(2)深化管理内容,全面工作执行。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致力于推动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等方面,在实践阶段,注意要点包括: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当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为出发点,明确常规性学生管理内容,如考勤管理、评奖资助、学风建设以及党建等内容,用以约束高校学生学习行为,推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其次,高校辅导员应当以保障学生未来就业发展为出发点,明确就业指导、考研指导等管理内容,增强高校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考研知识等方面的了解,进一步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最后,高校辅导员应当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开展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借助思政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品德意识,推动高校育人价值实现。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常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一对一沟通交流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4]
(3)创新管理方法,提升工作质量。管理方法创新是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优化的重点,在实践阶段,注意要点包括: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当以“因材施教”为导向,规避过度单一化、统一化的管理方式,采用弹性化与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个性差异为依据,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施行富有个性化与针对性的管理活动,确保学生管理方法能够满足高校学生多元需求,予以学生高度自由的发展空间;其次,高校辅导员应当采用模块化的管理方式,以模块为原点,对各管理工作的内容、环节过程、时间以及方法等进行细化,从整体上把控学生管理工作节奏;最后,高校辅导员应当重视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引入,先搭建线上学生管理平台,用以采集学生学习成长、心理发展等多元信息,分析学生需求特点,自动生成相应管理内容与方法,由辅导员执行管理工作活动。同时,还可借助热门社交平台,上传教学资源(考研资料、专业学习资料等)、思政元素(优秀学生事迹、热点时事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压力缓解方法、心理健康小知识以及心理健康咨询途径等)。
2.学生管理保障体系调整,保障工作顺利落实
(1)完善制度体系,支撑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内容、方法等发生转变,制度体系作为保障学生管理工作高质量落实的重要支撑,优化调整成为必然。在完善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时,应当以精细管理为目标导向,完善学生管理架构体系。
在实践阶段,注意要点包括:一是行为管理制度。行为管理制度致力于约束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制度内容包含宿舍楼启闭时间、宿舍熄灯时间以及宿舍作息时间等,用以辅助高校学生调节作息习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二是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致力于指导高校学生维护生活环境,奠定健康生活基础,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物品整理标准、卫生检查内容与标准、卫生评比标准等。三是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致力于保障高校学生生命安全,制度内容包括宿舍电器使用标准与要求、开学报到制度、离校制度以及走读制度等。四是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致力于监督与控制高校学生日常学习行为,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制度内容包括课堂考勤标准与要求、课堂行为纪律要求、课堂请假标准与要求、科研成果申报机制以及学期考核测评标准等,是高校学生顺利毕业的重要保障。五是利益维护制度。利益维护制度致力于保障学生正常生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等,制度内容包括奖学金标准与内容、贫困生判定标准与要求以及评优标准等。六是日常活动制度。日常活动制度致力于保障学生校内活动的安全与质量,制度内容包含活动组织要求与标准、社团管理标准等。高校辅导员在落实学生管理工作时,应当以各管理制度为标准,实现学生管理工作规范性的提升。[5]
(2)优化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管理质量。辅导员作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执行者,管理理念、能力以及知识等直接影响学生管理的实际效果。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明显提升,对辅导员能力与知识等方面的要求明显提升,由此,以提升学生管理质量为原点,应当重视辅导员培养机制的优化,实现辅导员学生管理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实践阶段,注意要点包括:首先,高校应当重视辅导员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辅导员培训课程的方式,向辅导员系统传授学生管理内容与方法等相关知识,提升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管理方案与计划、管理内容、管理流程以及管理方法的把控度,为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其次,高校应当以提升辅导员育才能力为导向,组织深造活动,予以辅导员系统学习就业指导、管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知识的机会,综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育才能力。此外,高校还可组织辅导员前往其他学校交流,汲取学生管理的经验,为学生管理工作优化提供参考。
(3)调整考核系统,推动学生管理优化。考核系统是增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度,推动学生管理工作优化的重要因素,借助考核系统监督考核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行为,督促辅导员调整工作方法与内容,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持续性优化,增强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实施效果。
针对考核系统的调整,在实践阶段,注意要点包括:首先,高校明确辅导员学生管理的考核方案,以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为基准,预设阶段性管理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设定考核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设定量化或定型化的评价标准,用以降低主观因素对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评价的影响,实现辅导员考核客观性、全面性以及公平性的提升。其次,高校应当重视考核队伍的组建,一般而言,高校辅导员考核队伍主要由两组构成,一组由专职教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校领导等组成,偏向于从学校发展与教学质量等角度出发,对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另一组主要由学生代表、学生干部等组成,偏向于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辅导员进行评价。通过从多视角评价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提升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评价的严谨性,精准把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足。再者,高校应当重视辅导员考核频率的调整,常规考核频率为每学期一次,在新形势下,高校可将考核频次提升至每月一次或每季度一次,细化考核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执行,推动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各环节内容落地;再者,高校应当以考核内容为基准,设定奖惩机制,予以辅导员相应的奖励或惩罚,用以增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激励高校辅导员树立服务学生的管理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高校在优化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时,首先,应当把握新形势对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即工作内容标准化、工作方法信息化以及工作模式规范化等;其次,应当以基本要求为导向,优化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调整学生管理保障体系,生成适应新形势学生管理要求的管理架构体系,实现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有序性、先进性、合理性以及精细化的提升,为高校学生学习质量、身心健康发展等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