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于济南市章丘区的农业机械化实践和思考

2024-04-25赵丽华姚永革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赵丽华,姚永革

(1.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山东济南 250200;2.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吹响了迈向农业强国的进军号。农业机械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1]。在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下,如何积极而又稳健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机械化支撑,寻找一条适合现代农业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 已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经验。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高,不能适应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等。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对章丘区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建设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思路和具体措施,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章丘区是山东省会济南市所辖的东部新区,总面积171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160 公顷,辖17 个街道、1 个镇,895 个村(居),人口104.9 万人口。近几年,借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效率效益得以持续提升,农村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据章丘区统计公报数据,2022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5.1 亿元, 林业总产值5.3 亿元,畜牧业总产值39.7 亿元,渔业总产值1.4 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5 亿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7682 公顷,总产量63.3 万吨,油料总产量5573 吨, 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92.8 万吨、肉类总产量51847 吨,蛋类产量59820 吨,水果总产量74972 吨,水产品产量1704 吨。

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背景

多年来,章丘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始终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头等大事,高点定位,开拓创新,积极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机械化水平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认真贯彻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深入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深松作业补贴政策等,极大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生了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农业生产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阶段。

2018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简称“国发[2018]42 号文”),明确指出,要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章丘区党委、政府印发了 《济南市章丘区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工作中把握三个重点: 一是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二是补短板,三是促升级。 并制定了五条原则:

1.1.1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根据各镇(街道)土壤状况、种植结构、经营规模,确定适宜的技术路线和主推机型,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完善技术模式, 推动技术集成和标准化。

1.1.2 融合发展,协同实施。 以先进适用农机具为载体,以绿色节能农业技术为内容,大力推广耕整地、播种、施肥、收获等一体化联合式新型农业复式机械;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加强农机、农艺等部门的联合互动,协作配合;探索农机“互联网+”新模式,建立农机生产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融合。

1.1.3 统筹规划,梯次推进。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好的区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行大面积推广;其它区域,由点及面,逐步推开。 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1.1.4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坚持产学研管推用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着力加快农机化技术与机具开发创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推进农机化发展由环节化、低端化向全程化、高端化升级。

1.1.5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同时,大力吸引民间资本与外资进入农业机械领域。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种植大户、村集体组织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成就

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发42 号文和区政府《意见》,紧紧围绕全区“三农”重点工作任务, 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充分履行职能,创新推广方式,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截止2022 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03.7 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790 台,联合收获机4302 台。 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装备, 占新增机具比例达到30%以上,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4%,高出全国26 个百分点,总体上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正加速向其它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产业全面机械化推进。 章丘区2017 年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和全省“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区)。

2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要路径

2.1 聚焦粮食作物稳产增产, 做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机械化装备供给和技术支撑

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在春耕春播、“三夏”“三秋” 关键农时, 开展农机技术推广示范和各项保障等工作。

2.1.1 组织、 督导21 家维修网点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维修服务队, 开展农机检修巡回服务,做好机械的检修、调试、保养和配件供应工作,确保机械以完好的状态投入生产。

2.1.2 注重小麦、玉米机收减损。 通过制定小麦、玉米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举办全区机收减损技术培训、 组织机收减损大比武等措施,推动小麦、 玉米机收减损措施在全区普及推广,取得明显成效,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降低到2%以下,提高了农民使用大型农机具的积极性。

2.1.3 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机具保障。 围绕全区1.4 万亩种植示范推广,对用机具改造、常规兼用机具购置、复合种植专用机具购置进行需求预测, 提前与农机产销企业、修配网点主体对接落实到位。制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应用指引,开展机具应用培训指导,进行示范演示观摩。

2.1.4 配套小麦、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使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

2.2 全面加快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围绕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与水平,采用先进的科技装备,使农机服务从关键环节点的突破向全程服务提升, 大力发展机械植保、粮食烘干等技术。 全区现有在用植保机械16480套,其中无人机、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938 台套,年完成机械植保作业面积110560 公顷,其中高效植保机械作业面积89900公顷,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81%。 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不断增强,全区现有在用烘干机械39 台套,谷物烘干机总吨位达到0.156 万吨。

2.3 着力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

农业机械化是随着农业的历史进程而发生发展的。 受自然条件和维修发展各种因素制约,大宗传统农机产品仍在使用。科技创新加速了农机产品的更新换代,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有效地促进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转变[2]。为更有效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在持续增加装备总量过程中,重点发展大型复式、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械。 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优化农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

推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链发展,使农田作业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服务转变[3]。将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各主体连为一体,促进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并形成适应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机械化装备结构,提高主要农作物质量效益的机械化技术结构。

2.4 积极提升农机化科技水平

2.4.1 强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大力推广深松整地、免耕播种、小麦玉米机收减损、机械化烘干等增产增收技术;加强与生产厂家、技术科研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推广新机具,促进机械装备升级和技术改良。

2.4.2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播种等机械化资源节约技术和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环保技术。

2.4.3 制定适应不同作物的农艺标准、机械化作业规范和技术路线,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耐密宜机收玉米及适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高油高产大豆品种,通过开展小麦宽幅精播、玉米浅埋滴灌、大豆大垄密植等一批高产技术模式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2.4.4 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耕作方式、施肥和植保,提高农机化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

2.4.5 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重点实施现代设施蔬菜、设施畜禽养殖。 在温室和大棚增加了大量的智慧农业的设备, 例如传感器、鼓风机、补光灯、水肥一体化设备等。除农作物采摘外,基本实现棚内农事活动的机械化,极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进行了无人农场建设试点,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耕、种、管、收各个环节无人化作业,将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为规模化、无人化生产探索了路径。

2.5 聚焦产业发展, 大力支撑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

多年来,章丘结合本地实际, 按照“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 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加快农业发展的路子。依托优势,重点突破,抓特色产业,建特色优势,多形式创建基地,切实加快规模化生产步伐。 全区建成30 万亩商品粮生产基地,以及规模化的小米、蔬菜、甜(西) 瓜和干杂果品基地, 建设15 万头生猪养殖基地,500 万只家禽养殖基地等50 多个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 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8 家, 市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达到321 家,农民合作社1800 家,家庭农场1729 家。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其经营特点是,依靠农机农艺先进适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实行集约经营,实现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4]。农业产业化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全区有效认证无公害产品165 个, 绿色食品72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1 个,市级以上品牌29 个。 章丘大葱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目录。 有7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被评为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其中国家级调控基地2 家(年设计出栏1 万头以上) 。 绣惠恒起农业等4 家蔬菜经营主体承担济南市“菜篮子”工程保供园区项目。 通过产业化,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农机推广部门每年都要围绕农业产业组织实施一批抓点示范项目,开展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集成主推技术,遴选适用机具,打造典型样板,总结成熟经验,有力支撑特色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2.6 加强“智慧农机”建设

数字农业、智慧农机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5]。以实施济南市农机化水平提升项目为契机, 开发建设了“智慧农机”平台。 平台以农机管理人员、合作社、农机手等为主要用户。结合用户的实际需要,具有农机具管理、生产指挥调度、农机精准作业管理与服务等功能。 截止目前,已有270 台大中型农业机械安装了导航定位、作业监测、自动驾驶等终端,促进了农机精准作业、精准服务。开展了粮食生产“无人农场”试验田和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基地(合作社)建设,提高智能农机装备枝术在全区的集成配套和示范应用水平。

2.7 努力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坚持培育服务主体和创新服务机制两手抓,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 包括国家经济技术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各方面为农机发展所提供的服务。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章丘区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以区为龙头、乡为纽带、村为基础和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份、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服务体系。在建立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进入农机服务产业,大力扶持农机大户等各类社会主体领办、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有89 家。 这些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村最贴近,有资金、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实力。 政府努力做好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2.8 大力加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以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信息宣传和安全监理等五大体系为主要内容, 以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为主要支撑,努力打造依法规范、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 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整合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农机科技推广力量,构建“区农机专家—镇(街道)农技推广指导员—村(居)农技推广员—农机推广示范户”四支队伍,形成层次分明、四位一体、系统完整、覆盖全区的农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农机市场管理,认真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质量调查, 抓好质量监督。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建立完善全区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对农机服务进行智能化、高效化管理。 重点打造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扎实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保证。 积极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工作,提高科学监管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建设。

2.9 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区党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13 个区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章丘区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区农业农村局成立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服务,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镇(街道)也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区党委、政府将农机化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 纳入区、乡、干部考核内容,严格落实责任,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3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从长远发展来看, 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商品化和专业化的需要,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6]。 适度规模经营也是关系农业机械化的大问题。 根据章丘区的实践,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注意下列问题:

3.1.1 经营规模要适度。 根据现有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社会化服务程度和经营者的素质,逐步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当前我国农业中采取一家一户的经营形式,形成耕地规模狭小不适应农业机械耕作, 大机器与小地块经营现状的矛盾,阻碍农业机械效益优势的发挥。 土地小规模经营,限制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土地生产率低,商品率低,投在土地上的各种资源效益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促使农户经营向最适经营规模变动,农民自愿进行土地转包,土地逐渐向种田能手集中,形成一部分家庭农场,还有联合承包、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等多种经济联合体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1.2 坚持农民自愿原则,积极引导农户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经营权。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健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农户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集中。 由于农业自身的产业特征,在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化方面,远不象其它产业那么容易。规模在形成中不仅受农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还要受自然环境影响,而经营主体的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对规模形成也具有极大影响。 规模的合理变动是以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为前提的。 土地和劳动力流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艰难性。规模经营的形成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而不是行政推动过程。 各地生产力水平不同,影响规模变化条件各异,因此,不能也不应该整齐划一的搞土地规模经营。

3.1.3 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研究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经营主体要取得最佳规模效益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 加大农机和农艺融合,开展综合经营求效益,改善经营管理求效益。

3.2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土壤环境条件,适应农业机械作业问题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整修农田水利, 是全面突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着力点。 依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10 年规划, 坚持新建与提质改造相结合,将规划落实到年度、落实到镇(街道)村、落实到区域地块, 为今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基础。 从章丘区的实践看,从2019 年到2022 年完成了济南市分配的9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而南部和东部丘陵山区是农机化区域环节的短板。这些地方具有较为典型的地域特点,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低,大部分实行旱作,靠天吃饭。 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和有限水源,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尤为重要。 主要措施包括:

3.2.1 重点进行旧灌区改造或改建,修建高标准防渗渠道,平整土地,建造机耕道路,铺设排灌渠道等农业工程,都要按农业机械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重点应放在平整土地和田间工程建设上,排灌配套,减少田间渗漏,推广喷灌、滴灌。

3.2.2 落实开发水土资源所需要资金需求。除上级拨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要多方筹集资金。 国家和农民对农业都应增加投入。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以农户为主体的小规模经营很难从事一些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因此,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重点应放到农业重要的基础建设上。 农业信贷资金在农业比较利益较低的情况下,应以特别优惠的贷款政策向农业贷款。 除了引导农民增加农业的货币投资外,发动农民进行劳动积累,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3.2.3 必须特别注意维护生态平衡问题,坚持适度开发的方针。要因地制宜, 确立发展优势, 合理地进行生产布局,有步骤地建立各种类型的生产基地,如优质粮食作物基地、瓜果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 药材生产基地等,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

3.2.4 在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 探索建后管护新机制。 坚持“谁受益谁管护”, 积极争取管护资金,制定落实管护办法,探索管护新机制、新路子, 使高标准农田发挥长期效益。

3.3 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

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高积累、高投入的建设事业。 章丘区的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基础比较好,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 从章丘区的实践看,其资金来源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家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土地深松整地作业、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作业补助资金;②省、市、区有关项目拨款;③村办企业的建农资金;④.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积累资金;⑤农户的劳动积累。 ⑥其它可以用于农业投资的费用。 因此,要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

3.3.1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对农业经营主体实行优惠信贷政策和财政援助政策,向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低息农业贷款,对龙头企业实行投资贷款利率补贴政策等。 政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大型农业机械融资租赁,整合涉农资金担保平台,支持农机企业开展融资租赁服务。

3.3.2 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和吸引大型农机企业下乡领办、创办农机专业服务组织。 农民的富裕程度是影响农机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聚焦农村闲置资源利用,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 除国内资金外,还要加强对外资的引用。

3.4 依靠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就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物质装备,改造农业,装备农业,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农艺研究者的科学意识和技术水平, 才能保证2035 年实现全面全程高质高效机械化。

3.4.1 要注意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农艺的革新要配合农机效用的发挥。

3.4.2 聚焦农机装备补短板, 加强农机化瓶颈的攻坚克难。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找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攻关目标, 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选育既节省种子又适宜机播的品种,加大先进适用精量播种机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突破地形匹配技术, 研发与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模式配套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加快研发推广应用适合粮食高效低损收获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机械等, 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3.4.3 坚持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全程推进、全面发展。 着力实现各产业各区域机械化全面发展,推动品种、种植方式、土地集约与农机具配套集成,做好技术、经营主体、规模与机制统筹,构建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