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4-04-25马继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内容案例

马继玉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 通识选修课是高校通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教学内容涵盖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特点主要包括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等。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缺乏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将教育观念和模式与国际接轨,把应用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首位,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

1 高校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通识选修课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布鲁斯·乔伊斯(Bruce Joyce)和玛莎·韦尔(Marsha Weil)出版《教学模式》一书之后[1],教育学者们对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这一概念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教学模式的创建及具体使用指导、教学效果和教育影响等方面,有些国家和地区为培养卓越教学理念制定了专门计划[2]。 张旋(2014)提出将课程学习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创新[3];曾文炉(2019)提出将课程学习与真实的科研实践相结合的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创新[4];杜学领(2020)提出对通识选修课的过程性考核[5]。

2 当前高校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教改意义

通识选修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其面对现实环境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当前高校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过于依赖传统讲授式教学、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缺乏国际视野的培养以及教学评估方式的单一性等。

2.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大多数通识选修课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此外,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2 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

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社会和经济环境中,通识选修课的内容有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课程内容缺乏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也缺乏对新兴经济模式(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介绍。这种脱节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2.3 缺乏国际视野的培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通识选修课程往往只关注本国或本地区的状况,这种缺乏可能导致学生在面对国际社会和经济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市场竞争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人才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国内竞争上升到国际之间的竞争, 将高校教育观念和模式与国际接轨, 把应用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首位,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4 教学评估方式单一

现行的教学评估方式多以单一的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评估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单一的评估方式可能导致学生过分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3 高校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国际视野的培养以及多元化教学评估,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代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1 突破传统通识选修课课程讲授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讲授,学生无法获得感性认识,因此改进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教学模式方面,可采用围绕案例的课堂精讲为主,同时兼顾结合实践和小组讨论等立体化教学方式。 完善授课视频、演示文稿(PDF)、课堂讨论、随堂测验、单元练习、课后作业、影视作品案例资料等相关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工具建设丰富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平台上的视频、课件、渐进式测试、讨论题等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前向学生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或视频材料,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为课堂讲授提供基础。 课堂上通过讨论案例、回答问题等形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加强与学生的课后沟通和交流,通过线上线下讨论、答疑、随机调查等形式建立有效的课程反馈机制,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建立案例库,实施案例法教学。 运用案例分析配合理论教学是实现二者结合的一种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是将丰富的理论蕴藏在一个模拟事件当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主动自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恰当选取案例,设计典型案例课题,教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引出课程内容,并通过互动讨论分析案例,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学生乐于接受,并在未来的学习或科研实践中灵活应用。

三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等,对于培养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总之,通过采取形式多样而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提升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4]。

3.2 构建满足应用性和国际化的课程内容体系

通识选修课与专业课的受众学生群体不同,科学有效的设置课程内容体系,使各专业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在课程内容体系基础上,在深入调研社会需求和知识需求的基础上,与社会实际接轨,与国际接轨,构建通识选修课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如在财经特色类选修课跨学科课程设计时,将财经知识与国际政治、文化、环境等领域相结合,设计跨学科的课程内容,可开设涵盖国际贸易、全球市场分析等主题的课程。

二是国际化教学资源的引入。 与国际接轨,对课程知识整合,构建国际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可引入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的讲座或视频,为学生提供国际视角下的知识体系。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或共同开设在线课程,让学生在国际化环境中学习。

三是注重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 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积累良好的实际经验和能力。

四是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实现通识教育育人目标。 选课是通识选修课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选课系统上设置选课操作指南,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增强学生与课程的匹配度,使学生乐学爱学。 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涉猎各学科领域,获得必要的价值分析、探究方式与能力的训练,提升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养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多向发展奠定基础。

3.3 融入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建设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的内涵包括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课程思政的特点主要包括了贯穿全程、贯穿全域、贯穿全课程等,即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学全领域中、教学全课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在通识选修课中应用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政策、社会现象等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合其中。 在价值塑造方面,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培养方面,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在职业精神和道德提升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 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6]。

3.4 优化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打破传统课程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实行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优化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反映不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知识掌握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后思考练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等各环节的表现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测,从而进行多元化综合评价。 由死记硬背式考核扩展为知识性、开放性、包容性考核。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以此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做到教授内容与实现方法的与时俱进。

3.5 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任课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和实务进修, 为教师提供关于国际化教学方法、 新兴财经知识等方面的定期培训和研修机会。 支持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交流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鼓励高水平教师尤其是教学名师加入通识选修课程团队, 切实提高通识选修课程质量。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可以使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高校学生的需求, 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内容案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