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性激励模式下的护理措施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24-04-24陈梦婷林伟丽苏志清张双龙王巧云

中外医疗 2024年3期
关键词:正性直肠癌心理

陈梦婷,林伟丽,苏志清,张双龙,王巧云

1.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福建厦门 361000;2.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日间放疗病房,福建厦门 361000

直肠癌是指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位到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直肠癌好发于40~80 岁人群中,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患者发病多与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及遗传因素有关[1]。由于多数直肠癌患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且与病灶进展、侵犯部位有关,导致临床诊疗难度较大。手术切除病灶使大量患者从中获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2]。但是,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认知,导致其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影响其术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3]。正性激励模式是指借助言语、行为等多种方式,激励患者、鼓励患者,以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诊疗的信心,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4]。然而该护理模式对直肠癌患者心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方便选取2020 年3 月—2023 年2 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2 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正性激励模式下的护理措施对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82 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7 例;年龄41~76 岁,平均(62.52±5.44)岁;病程2~21 个月,平均(12.24±4.22)个月;肿瘤分期:Ⅰb~Ⅱa 期31 例,Ⅱb 期10 例。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4 例;年龄39~73 岁,平均(62.39±5.27)岁;病程3~19 个月,平均(12.21±4.19)个月;肿瘤分期:Ⅰb~Ⅱa 期29 例,Ⅱb 期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本院确诊的直肠癌病例,具有完整的病理结果;②行手术治疗,患者可耐受;③年龄≥18 岁,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④患者与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全身感染性疾病、并发急危重症患者;②中途家属要求放弃治疗或转院就诊患者;③资料缺失或确诊的占位性病变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注重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率,引起患者思想上的重视;对于长期卧床病例,加强患者体位调整,并为患者提供整洁的病房,保持通风、透气;对于异常病例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术中注意患者的心率、呼吸力学等生命体征的指标变化,对患者的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嘱咐其定期来院复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正性激励模式下的护理措施。①建立正性激励护理小组。以本院胃肠外科护士长为组长,通过自愿方式招募组员,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加强组员正性激励模式护理干预、直肠癌疾病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检索大量文献,结合直肠癌疾病及手术类型等特点,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②术后心理及疼痛干预。术后待患者清醒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护士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情况;耐心地与患者沟通及心理疏导;主动告知患者疾病的最新进展,让患者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识别;③加强患者术后正性激励。基于上述护理基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加强患者言语及行动上的支持与鼓励,对患者的努力给予肯定,帮助患者提高术后康复信心。通过言语激励让患者重拾信心,构建良好的关系。但是术后正性激励应掌握好频率,不宜过度激励或随意激励,且激励过程中应掌握好环境,让患者感受到真诚,避免患者感受到欺骗;④定期交流及家属陪伴。医院每月邀请相同病例或同病房患者沟通交流,以恢复良好患者作为“榜样”,强化不同患者之间的沟通及交流;不同患者及家属可进行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及借鉴;尽可能地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其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让患者感受到源于家庭的支持和温暖;⑤术后造口护理干预。加强患者术后造口干预,术后24 h 内帮助患者建立造口档案,告知其造口的相关知识;由专业护士普及造口相关技巧,并发放知识手册或视频,让患者能正确更换造口袋;善于借助微信等社交软件,相互鼓励和监督,进一步扩充知识认知度;⑥出院后随访。出院时建立微信群,借助微信询问患者出院后情况,定期推送直肠癌术后相关知识;每周由护理小组完成一次电话随访,了解其近期感受、用药情况,同时为其答疑解惑;每4周完成一次门诊随访,整体评价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居家期间邀请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监督与指导,对于存在的疑虑可及时通过微信等方式沟通、解决;出院后对于患者出现的不明症状,应及时就诊。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的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选用焦虑自评量表(Anxiety Rating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Depression Rating Scale, SDS)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分值为25~100分,评分与心理状态成反比;选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Self-care Ability Scale, ESCA)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评估,总分172 分,得分与自我护理能力成正比。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对疾病的应对方式。选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MCMQ)从面对(8~32 分)、屈服(5~20 分)及回避(7~28 分)3 个方面评估,得分越高,越倾向于该应对方式面对疾病。③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测定简表评估,简表包含环境、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满分100 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MCMQ 评分、生活质量为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自我护理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SC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比较[(±s),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ESCA: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SAS SDS ESCA干预3 个月后158.23±7.71 134.51±6.83 14.746<0.001干预前56.89±4.73 56.42±4.45 0.463 0.644干预3 个月后44.57±3.51 49.58±4.12 5.927<0.001干预前58.67±4.71 58.26±4.64 0.397 0.692干预3 个月后45.24±4.19 52.83±4.57 7.839<0.001干预前99.23±5.61 98.85±5.64 0.306 0.761

2.2 两组患者MCMQ 评分比较

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MCMQ 评分中的面对评分、屈服评分、回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CMQ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MCMQ 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面对屈服回避干预前20.41±3.29 20.23±3.31 0.247 0.806干预3 个月后29.27±2.42 26.59±3.01 4.443<0.001干预前15.24±2.35 15.56±2.47 0.601 0.550干预3 个月后5.29±1.32 8.36±1.65 9.303<0.001干预前21.83±2.41 22.15±2.33 0.611 0.543干预3 个月后9.12±1.95 13.39±2.21 9.277<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环境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环境干预前68.28±6.31 68.73±6.54 0.317 0.752干预3 个月后90.55±4.39 83.41±5.84 6.258<0.001心理干预前71.24±6.38 70.76±6.65 0.334 0.740干预3 个月后94.81±4.54 87.48±5.31 6.718<0.001生理干预前70.58±5.70 70.81±5.73 0.182 0.856干预3 个月后90.32±4.91 85.18±5.61 4.415<0.001社会干预前69.39±6.34 70.14±6.36 0.535 0.594干预3 个月后93.12±4.43 87.41±5.52 5.166<0.001

3 讨论

随着居民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直肠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直肠癌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多数患者发病初期未觉察,往往确诊时已进展到晚期[5-7]。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目前直肠癌患者治疗的理想方法,但是建立永久性结肠造口,以维持患者生命,多数患者能从中获益[8]。但多数患者受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预后欠佳[9]。常规护理更多关注疾病本身,对于患者身心状况关注较少,影响患者预后[10]。本研究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SAS 评分为(44.57±3.51)分与SDS 评分为(45.24±4.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9.58±4.12)分、(52.83±4.57)分,ESCA 评分为(158.23±7.71)分高于对照组的(134.51±6.83)分(P均<0.05),说明正性激励模式下的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有利于自护能力的提升。正性激励模式下的护理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护能力;该护理模式的实施中,积极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其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满足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使得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高,进而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11-12]。董艳平等[13]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为(39.29±5.30)分与SDS 评分为(40.12±4.3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3.30±6.23)分、(55.73±6.11)分,ESCA 评分为(139.89±6.11)分高于对照组的(118.82±6.79)分(P均<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谈“癌”色变,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的焦虑及紧张等情绪,部分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常表现为消极,难以较好地配合医生治疗,不仅阻碍患者术后恢复,亦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MCMQ 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优异,表明正性激励模式下的护理措施能改善直肠癌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正性激励模式下的护理措施的实施,能激发患者的潜能,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15]。同时,该护理模式通过分享治愈成功案例、语言激励和家属关怀等方式,有助于让患者积极地面对疾病的发生,消除消极心理[16]。正性激励模式下的护理措施涉及内容较多,借助相关行为对患者进行激励,如通过言语对患者进行夸奖,能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内心的担心和忧虑;通过加强患者心理及疼痛干预、正性激励、术后随访等,不仅能巩固手术效果,还可以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多数患者能够从中获益,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17-18]。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给予正性激励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敢于面对疾病,且提高其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正性直肠癌心理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心理感受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