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牡丹》四十年

2024-04-23墨白

牡丹 2024年7期
关键词:墨白洛神牡丹

我与《牡丹》四十年

古都洛阳,是河南文学西部的重镇,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两种文学期刊,一个是《洛神》,一个是《牡丹》。

《洛神》创刊于1981年,主编李清联,顾问曹靖华、葛洛、李准、吉学沛,都是当时文坛如雷贯耳的名字。《洛神》创刊第二年,我就成了她的作者,这一年我给《洛神》投过五篇习作,至今,我还珍藏着五封1982年《洛神》杂志给我的退稿笺。《洛神》的退稿笺落款是小说组或诗歌组,没有具体的编辑名字,落款处加盖一枚菱形的紫色印章,信笺上的“洛神”二字是浅绿色,行草相间。

到了1984年10月中旬,我接到了《洛神》主编李清联的信:

墨白同志:

信及诗收到,都读了。在此之前,你寄的诗也都读了,你的诗有自己的特点,你是个有个性的诗人。也曾几次考虑选发,但都因诗的色调较暗,通过“检察官”困难未如愿。这次仍有这种感觉。色调灰暗很难发,隐喻些也许正好混过。我觉得可适当调整些或变些方式,从艺术上多动动脑子,讲求战斗方法不是退让,鲁迅是师表。这些意见,仅供参考。领导已批准我搞专业创作,诗编正在物色新人。今后你给《洛神》的诗,可以直接寄给编辑部。

向方友同志问好。

此致敬礼

李清联  84.10.4

40年前,我是豫东平原颍河岸边一所乡村小学老师,能接到《洛神》杂志主編的亲笔信,缘于我大哥孙方友。那时候大哥已经是《洛神》和《牡丹》的重点作者,从1984年第4期《牡丹》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单方》,到2004年2月,我大哥有《双刀刘二》《镇长》《支书和狗》《刘氏刻章店》《卢氏铁匠铺》等多篇短篇小说发表于《牡丹》杂志,还有冯子《读孙方友的〈花船〉》的文学评论,与《牡丹》结下了浓厚友谊。2013年7月间我大哥去世,《牡丹》在当年的第9期和2014年的第7期分别发表了吴万夫《亦师亦友孙方友》和孙青瑜《亡父不知亲人痛》的纪念文章。2014年7月26日,《牡丹》主编王小朋还专程赴郑州河南省文学院参加“《孙方友小说全集·陈州笔记卷》首发式暨孙方友逝世一周年纪念会”,着实让人感动。当然,这是后话。

1985年3月间,我又接到了《洛神》编辑赵团欣的信件:

墨白同志:

你好!见到过你发表的小说,认为你精神非常可嘉。因我刊稍有变化,主要发通俗文学作品,要求可读性。因此,稿不好发出,只好奉还,盼见谅。

我已调创联部工作,特告知。

赵团欣  3.10

和李清联先生一样,赵团欣后来也担任过《洛神》主编,他们一边为他人作嫁衣,一边钟情于文学创作。诗人李清联提倡“无障碍诗写”,出版过《绿云彩》《阳光老男孩诗抄》等多种诗集;赵团欣写小说,有小说集《白鱼》面世,可惜2014年12月间他因病英年早逝,李清联先生也于2019年2月间去世,均成故人。遗憾的是,在他们生前,我们无缘相见。

1983年5月14日,《洛阳日报》刊发了我的诗歌《表》,署名墨白,这是我的处女作,一首四句短诗,获稿酬一元,这是我文学生涯中获得的第一笔稿酬。《表》的责任编辑黄飞,本姓李,当代小说家,1946年出生于河南渑池,出版有长篇小说《头狼》,中短篇小说集《古树下有个风流庵》,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又过十年,在1993年8月29日的《洛阳日报》上,黄飞先生编发了我的小小说《风景》,随后被《小小说选刊》转载,获了《小小说选刊》1993—1994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收入《熊猫丛书·中国小小说选集(英文版)》《河南新文学大系续编·小小说卷》《新编中国小小说选集(英文版)》等多种选本。

或许文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这样,因文章而神交,说起来熟悉得像亲密无间的酒友,可实际却不曾相见,我和黄飞先生就是这样的关系。但也有不同,比如我和《牡丹》的几位主编,都是见过多次的朋友。

20世纪80年代,国内有两种《牡丹》文学期刊,一种在洛阳,一种在山东菏泽。我与《牡丹》的交往起于1985年,略晚《洛神》。我珍藏的《牡丹》给我的第一封信笺是1985年:

墨白同志:

大作经研究不拟刊用,今奉还,请查收。谢谢你对本刊的支持。

敬礼!

牡丹小说组 4.22日

信笺没有签章。与《牡丹》不同的是,山东《牡丹》杂志的信笺有一枚长方形的签章,上刻“山东牡丹稿件专用章”,但这本杂志后来情况不明,网络上只有很少的信息。我向《牡丹》投稿多年,一直到了2009年,才结良缘。这年《牡丹》的8月号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村夫图》,后来收入由洛阳文学院院长、《牡丹》文学杂志社社长杨晓红主编的《花开六十年》(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此书是《牡丹》杂志创刊60周年的经典作品结集,所收的55篇作品体现着不同时代《牡丹》的风貌,彰显了《牡丹》杂志海纳百川的胸怀。

《牡丹》有史以来,发表了许多名家的佳作,但《牡丹》也不薄新人,长期坚持“扶持青年”,同时注重对本土作家的研究,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近年来,《牡丹》刊发了多篇关于我小说创作的研究文章:

孙桂荣《沉浮在荒诞与隐秘之痛中的真实——墨白长篇小说的魅力》(2003年第3期);

刘宏志《对自我的审判——墨白长篇小说〈欲望与恐惧〉浅析》(2010年第10期);

祁发慧《欲望的璎珞》(2014年第1期);

蔡莹《试论〈梦游症患者〉的多重视角》(2014年第11期);

杨文臣《〈映在镜子里的时光〉: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2015年第10期);

张延文《墨白小说神秘性主题探析》(2016年第9期);

祉苡《颍河镇的地域性与世界性——墨白研究现状研讨会综述》(2017年第5期);

王姗姗《我们为何身处碎片——浅析墨白小说〈尖叫的碎片〉对当代生存碎片化的探究》(2021年第5期)。

《牡丹》杂志也积极走出去参与社会,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2014年4月25日,《牡丹》杂志社与河南省文学院、《莽原》杂志社在郑州共同举办了“刘宏志《墨白小说研究》研讨会”,主编王小朋出席会议,并在当年第6期《牡丹》上刊登了由评论家江媛整理的《刘宏志〈墨白小说研究〉研讨会纪要》一文。

从2019年开始,《牡丹》同《莽原》《散文选刊》《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大观·东京文学》《躬耕》等省内的文学期刊发起“河南文学期刊奖”,我的短篇小说《春风路74号》有幸首届(2019—2020年)获奖。

2022年,由河南省评论家协会、河南省小说研究会、河南文艺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联合共同发起了“21世纪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这个研究工程包括“河南小说20家”“河南诗歌20家”“河南散文20家”“河南评论20家”“河南小小说20家”,以此集结国内理论与批评的智者,对21世纪以来有创作实绩和文学追求的中原作家、诗人、评论家进行研究,来展现中原作家、诗人、评论的创作现状。《牡丹》杂志从2023年第一期开设“河南散文20家”,由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李勇和王小朋主持,每期一位散文家,由创作谈、诗人简介、生活照、主要作品一览及相关研究论文构成,已经依次刊表了田中禾、冯杰、唐兴顺、贾志红、郑彦英、碎碎、赵瑜、王剑冰、廖华歌、曲令敏等散文家的“研究小辑”,在文坛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由此可见《牡丹》对严肃文学的坚守。

在过往的文学活动中,我和《牡丹》杂志的几任主编都有真诚的交往:1996年至2006年间主事的张文欣先生,2007年至2013年主事的艺辛先生,还有现任主编王小朋。张文欣先生在文学创作上涉及评论、散文和报告文学,成就斐然;艺辛先生是诗人,著有诗集《少女之湖》《青铜平原》《邂逅缪斯》《时光的耳语》《独对秋风》等,是新时期河南诗坛的中坚。和前两位先生不同的是,王小朋是位小说家,笔名维摩,作品散见《天涯》《四川文学》《鸭绿江》《山东文学》等国内期刊,有短篇小说集《巨翅白鸟》行世。虽祖籍山西,他本人生长在洛阳,是个地道的洛阳通,他的小说多以洛阳的市井生活为题材,比如中篇小说《黄梅路鱼铺简史》就写了洛阳市区里的一条街,写了在这条街上居住的人们:陈鱼家、有余家、老丁家、陈校长家,任海潮家,写了豆腐西施李脂或台商老吴或老丁,写了鱼美人陈鱼或陈文军或三有。他笔下的黄梅路街上的日常生活就像三有教陈鱼杀鱼一样,敲头、刮鳞、破肚、清肠、切块,样样细致、热气腾腾、生机昂扬。这我在《<故乡的种子——2021年河南文学作品选·中篇小说卷>序》中有所论述。

1956年农历10月,我出生于豫东淮阳境内的颍河岸边,第二年元月,《牡丹》杂志在洛阳诞生。虽然我只比《牡丹》长两个月,也算是《牡丹》她哥。我们豫东有句方言,说“有个姐好好些,有个妹子好一辈子”。回望我与《牡丹》的交往,也算应了这句俗语。

2017年10月间,《牡丹》创刊60周年时,我寄语“牡丹花开甲天下”。一晃,《牡丹》又将年近70。杜甫在《曲江二首》里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牡丹》虽是本文学期刊,70也算是大壽?。70年间《牡丹》曾经历数度的停刊复刊,深受时代与岁月的洗礼,一代又一代的《牡丹》人,为了《牡丹》的生长,可谓呕心沥血。《牡丹》能成为今日的《牡丹》,绝非偶然,《牡丹》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如果一副对联,“牡丹花开甲天下”是出句的话,今天我再续上对句:“唯有文学冠群芳”。我相信,有一群钟情文学的热血人的坚守,《牡丹》会越走越好,越活越年轻。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墨白洛神牡丹
洛神姿
观茶
“三不够”牡丹节
夏季适饮洛神桂花汤
一个作家的成长史
—— 《印象:我所认识的墨白》编后记
牡丹的整形修剪
于 归
绿牡丹
我的狐仙大人
“牡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