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护理联合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对掌指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4-04-22孙翠
孙翠
(聊城市中医医院手足外科,山东聊城 252000)
掌指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位于第二掌骨至第五掌骨,按压该部位会有疼痛感,还会引起红肿、淤青,严重时甚至导致手指形状畸形。 目前,临床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方法主要为骨折复位固定,但单纯的固定并不能解决骨折患者后期出现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1]。而且掌指骨骨折的部位特殊,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2]。 因此,在骨折固定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多样化护理是一种全面、多维度的护理方式,旨在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促进其快速康复[3]。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可根据某种疾病的康复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相关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10 月—2023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82 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对象, 旨在分析多样化护理联合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对掌指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2 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新鲜骨折,符合掌指骨骨折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标准;(2)行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认知功能、沟通能力正常;(4)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性手部畸形;(2)伴有病理性骨折;(3)合并其他骨折;(4)伴有严重血管、神经损伤;(5)存在神经系统疾病;(6)伴有肝、肾、肺等功能不全;(7)处于妊娠、哺乳期等。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例。 对照组男27 例,女14例;年龄27~64 岁,平均年龄(45.45±6.18)岁;骨折部位为掌指骨干23 例,掌指骨基底18 例;骨折原因为交通事故18 例,重物砸伤12 例,机械绞伤8 例,其他3 例。 观察组男25 例,女16 例;年龄25~65 岁,平均年龄(46.30±7.42)岁;骨折部位为掌指骨干26 例,掌指骨基底15 例;骨折原因为交通事故15 例,重物砸伤13 例,机械绞伤6 例,其他7 例。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多样化护理。(1)健康宣教: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骨折愈合过程、康复训练方法、预防再次受伤的教育信息,鼓励患者配合医护工作。(2)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非药物疗法或药物疗法减轻患者的疼痛, 非药物疗法包括放松技巧、冥想和心理支持等; 药物疗法需要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3)营养支持:指导患者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补充营养剂,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4)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评估其情绪状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减少受伤带来的恐惧、焦虑和抑郁等情绪。(5)术后恢复护理:指导患者采取科学、舒适的体位,鼓励患者进行日常锻炼,初期以手部轻微运动为主,之后可逐渐增加精细动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 (1)早期被动活动:术后第1 天,指导患者在多模式镇痛下进行被动功能锻炼,进行掌指屈曲、伸直训练,5 组/次,1~2 次/d; 之后根据患者疼痛耐受度,逐渐转为主动锻炼, 训练量增加至10 组/次,3 次/d。(2)肌肉力量训练:术后第2 个月,指导患者进行指深、指浅屈肌腱训练,以及等长和等张肌肉力量训练,增强手指和前臂肌肉的力量,10 min/次,2~3 次/d。(3)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训练:术后第3 个月,指导患者使用握力球训练握法和握力,5 min/次,3 次/d;双手十指交叉握拳,然后手指伸直,5 min/次,3 次/d;手指弹球、捏拿卡片等小物品,5 min/次,3 次/d;使用筷子夹豆、写字等训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作业疗法方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1.3 观察指标
(1)掌指关节屈伸范围。 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量角器测量两组患者的掌指主动屈曲度,即2~5掌指关节或拇指关节至两者之间关节屈曲度。 (2)手部功能恢复情况。 干预3 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患侧手部功能。 采用中华医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包含掌指总主动屈曲度、感觉、外观和工作能力4 个方面,每项1~4 分,总分4~16 分。 按总分划分为以下4 个分级:优(≥13 分)、良(9~12 分)、可(5~8 分)、差(≤4分)。 (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关节僵硬、肌腱粘连、骨折移位、骨折愈合延迟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对比
干预前,两组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掌指骨骨折患者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对比[(±s),°]
表1 两组掌指骨骨折患者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对比[(±s),°]
组别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 值P 值31.92±5.45 30.66±4.98 1.093 0.278 80.36±5.57 88.43±4.20 7.407 0.000 39.802 56.781 0.000 0.000
2.2 两组手部动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掌指骨骨折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掌指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掌指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造成, 如重物压砸伤、机械绞伤、车祸压扎伤,这种力量往往比较大,常造成皮肤、神经、肌腱等组织的复合性损伤[5]。 此类骨折不但难以处理,同时会伴有皮肤、神经、肌腱等组织缺损以及血液供应障碍,因此患者的康复不仅依赖于手术的成功,更需要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及训练指导[6-7]。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 个月后,两组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对掌指骨骨折患者实施多样化护理联合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掌指关节屈伸范围及手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掌指骨是人体手部的骨骼,承接着腕骨和指骨,具有支持手部灵活运动和维持手部正常形态的作用。 一旦发生掌指骨骨折,必然影响手部功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且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骨折愈合不良,不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多样化护理是一种流程完善、护理操作规范的护理模式,干预过程中尊重患者的个体感受,将健康宣教、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及术后恢复等项目融入护理中,细化各个护理环节,从而使护理工作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 在健康教育阶段,患者能够了解自己即将获得的临床护理内容,提前熟悉康复训练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护理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 通过疼痛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确保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减轻不良情绪,为患者顺利开展康复锻炼奠定有利基础,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 传统康复训练通常是在患者伤口初步愈合后才开始功能锻炼,但固定时间过长会增加患手功能恢复的难度,延长恢复时间。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围绕患者掌指骨骨折的病情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指导,以达到加快骨折愈合和提高手部功能恢复效果的目的。早期被动活动从术后第1 天即开始,可以改善患手血液供应,避免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的发生,同时可以缩短骨折断端间的受力力臂,减小骨折断端间的应力,避免骨折固定移位的发生,有利于早期开展手部功能锻炼。 对掌指屈肌腱、手指和前臂肌肉的力量训练,能够促进骨折周围肌腱、神经组织的修复,预防肌肉粘连,更好地维持骨折断端间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保证骨折良好愈合[8]。最后,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训练可以提高手掌握力、手指的捏力, 提高手的灵活性和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手部运动控制能力和耐力,最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在多样化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 可以更好地支持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过度用力或使用不正确的姿势,以免加重损伤或影响康复效果,有利于促进身体的全面恢复。
综上所述,多样化护理联合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掌指骨骨折患者手部功能恢复,可提高掌指关节屈伸范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