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运动恐惧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4-04-22徐盼姜财林忠华
徐盼,姜财,2,林忠华,2
(1.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2.福建省立医院康复二科,福建福州 350001)
半月板损伤(MI)是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可导致身体功能障碍。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普及,在全球范围内每年进行近400 万例半月板病变关节镜检查,对相关卫生保健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1-2]。有研究发现, 半月板轻度撕裂的患者比半月板健康的患者发生创伤后骨关节炎的可能性高3 倍, 而在50~79 岁的患者中,严重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数量增加近8 倍[3]。 MI 患者在损伤后可能由于本身的疼痛或者担忧活动导致损伤加重及其相关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恐惧心理,继而影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 因此,调查MI 患者产生运动恐惧心理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据此制订个性化方案以优化该人群的临床结局。 因此,本研究对MI 患者的运动恐惧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8 例MI 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41 例,女性67 例;年龄23~78 岁,平均年龄(52.73±13.14)岁。纳入标准:符合第2 版《外科学》[4]中关于MI 的相关诊断标准;通过临床检查判定是单侧半月板损伤;意识清晰,具备良好的认知、理解和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合并前交叉韧带及其余韧带损伤;合并其他造成身体明显不适或者疼痛的疾病。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基本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涉及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性别、职业状态、最高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患侧大腿肌肉力量、活动度受限及损伤程度等情况。
(2)运动恐惧心理:采用运动恐惧量表(TSK)对MI 患者运动恐惧心理进行评估, 涉及17 个条目,若总评分>37 分表示患者存在运动恐惧心理[5]。
(3)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包括跛行、肿胀、下蹲、疼痛等8 个方面,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好。
(4)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MI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0~1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重[6]。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数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或者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MI 患者运动恐惧心理的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I 患者运动恐惧心理发生率及分组
108 例MI 患者中,65 例(60.19%)患者纳入运动恐惧组,43 例(39.81%)患者纳入非运动恐惧组。前者TSK 评分为(33.77±5.55)分,低于运动恐惧组的(44.03±6.6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23,P<0.05)。
2.2 MI 患者出现运动恐惧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运动恐惧组与非运动恐惧组年龄、体质指数、职业状态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最高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损伤程度、伤膝大腿肌肉力量、 活动度受限程度比较,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MI 患者出现运动恐惧的单因素分析
2.3 MI 患者运动恐惧心理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MI 患者运动恐惧的危险因素,将患者运动恐惧心理作为因变量,表1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 赋值见表2。 结果发现,损伤程度和疼痛强度是MI 患者产生运动恐惧心理的危险因素(P<0.05)。 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MI 患者运动恐惧心理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 论
MI 一般是由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引发的常见骨骼肌肉疾病,可见于儿童、一般人群、老年人及运动员的广泛人群,以膝关节肿胀、疼痛、出现弹响声为主要临床表现,若MI 不能及时处理,远期将会成为诱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加速膝关节病变进展,最终造成膝关节功能严重下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7-12]。 患者在损伤后,可能由于感知到存在的疼痛、活动度受限及肌肉力量减弱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恐惧心理。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患者的运动恐惧心理可能会影响神经运动过程并影响皮质运动疼痛反应, 造成患者产生痛苦的不良后果,进而导致患者病情的恶性循环[12]。 因此,为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 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本研究对MI 患者运动恐惧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MI 患者出现运动恐惧心理受患者半月板的损伤程度和疼痛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半月板的损伤程度越高,越容易出现疼痛、膝关节肿胀等临床症状[13]。 当半月板的损伤程度小于Ⅲ度,患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出现局部的水肿或者疼痛,不会对运动能力造成影响;然而当半月板的损伤程度为Ⅲ度及以上时,表明半月板撕裂较严重,一般会对患者的运动能力造成影响,如在走路时可出现疼痛,甚至伴有关节交锁,出现膝关节弹响甚至股四头肌萎缩等症状, 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出现行走异常,甚至走路时突然摔倒等情况[14]。MI患者会为了减轻疼痛或避免损伤加重而短距离行走,甚至完全不敢运动,患者的运动恐惧心理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疼痛作为MI 的主要症状,它不仅仅是一个生理反应,也是一个感知过程,与患者的运动恐惧心理密切相关。 MI 患者在损伤后的行走或者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感会使患者产生不良的认知反应。 根据恐惧-回避模型,在疼痛发作后,灾难性思维会导致患者对运动的恐惧感加剧,对疼痛症状的敏感度增加,从而建立自我保护机制,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即减少运动或者抗拒运动[15]。 因此,患者逐渐会对可能引起疼痛的活动或动作产生回避,进而无法正常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导致疼痛值越高的患者其运动恐惧症水平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为减少MI 患者运动恐惧心理的发生,可依据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开展与MI 相关的健康宣教,通过分享视频、专题讲座等形式讲解MI 的发生原因、疾病发展进程及简单的处理方法,让患者对MI 这一疾病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使患者在损伤早期可及时对自身损伤情况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知,选择尽早去医院就诊,及时明确损伤程度,并听从医生建议进行康复治疗,以防其损伤加重或者诱发其他疾病。 有研究发现,在疼痛中进行运动疗法练习与无痛中练习相比,前者具有一定的益处[16]。 这意味着,医务工作者在与患者接触时,应及时对其疼痛强度进行评估, 对于疼痛值较高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如针灸、电疗等,以减轻患者疼痛强度,并对患者加强疼痛的科学教育, 使其正确认识疼痛和活动之间的关系,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鼓励患者在合适的疼痛范围内进行运动,促进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
综上所述,MI 患者受损伤程度和疼痛强度等因素影响,易出现运动恐惧心理,医务工作者应对这一人群中运动恐惧心理的高发生率和其他相关因素加强重视,实施针对性干预,以预防、减少或消除患者的运动恐惧心理,从而加快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