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转向

2024-04-22陈士林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陈士林

【摘 要】 语文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内容中的拓展型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面对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广大教师亟须对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方式、评价等进行审视,以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精准转向,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 教学转向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它对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增长人生智慧、修炼个人品格等有着重要意义。而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认识不足,研究不多。整本书阅读课程也存在着整体设计薄弱的问题,在阅读方案的制订、阅读过程的推进、阅读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略显单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呈现,明确提出了更高且更具体的阅读要求,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使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亟须一些转向。

一、以“单篇”带动“整本书”

1.借助单篇,激发阅读期待。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走进中国四大名著,依次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该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板块推荐了四大古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旨在以“单篇”带动整本书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几篇课文时,要相机借助文中的情节、人物、语言、课后的练习等,与名著链接,利用“快乐读书吧”中诸如“你读过吗”“相信你可以讀更多”等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阅读一篇,带动一本。

2.借助单篇,突破阅读障碍。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了《草船借箭》是现代文,其余三篇课文都是古代的白话文。古代白话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课文中的一些典型词句,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理解方法。如《猴王出世》中写道:“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学生读后,觉得不太好懂。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前后勾连、猜测,学生就能大致理解这句话主要讲的是这块石头有灵气。再如读《红楼春趣》时,碰到诸如“剪子股儿”“籰子”等词语,教师告诉学生只要知道这些都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这些方法对降低学生名著阅读的畏难情绪会有一定帮助。

3.借助单篇,习得阅读方法。阅读四大名著,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在单篇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阅读的实际需要出发,站在整本书阅读的高度,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如《红楼春趣》中写到了许多人物,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梳理人物的关系图,人物间的关系理顺了,阅读难度就降低了,学生也自然会更有兴趣,在读《红楼梦》原著时就会迁移运用这样的方法。

二、从“放养”转向“有任务”

1.选择书目,明晰读什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学生在不同学段选择读的不同书籍,关系到他们最终的阅读成效。“快乐读书吧”是教材的一部分,属于学期的教学任务,其中推荐的整本书是学生必须读的。语文课标在“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书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应当读完的。除此之外,书目的选择还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读推荐之外自己喜欢的书籍,做到统一推荐与自主需求相结合。教师还应在书籍版本选择等细节之处加以关注和指导。

2.规划时间,明晰何时读。充足的阅读时间是保证学生良好的阅读体验和效益的关键。教师应统筹安排课内、课外的阅读时间,集中安排每学期整本书阅读的课时,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阅读整本书的时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专注力。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课余有时间读书。

3.有效导读,明晰怎样读。语文课标中,“整本书阅读”是课程内容中的拓展型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导读方面,教师亟须运用任务驱动,巧妙地将学生由教材课文的单篇阅读引向整本书阅读。如指导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时,教师可借助教材设计以下阅读任务:阅读课文“梗概”部分,试着用思维导图梳理出主要情节;阅读“节选”部分,交流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制订阅读计划,开始阅读整本书。这三个彼此关联、层层深入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持续地完成整本书阅读。

三、从“走近”转向“走进去”

1.初读作品,激趣。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爱上阅读,学生如果刚接触文本,就给他们的阅读提出太多知识性、方法性的要求,将会磨灭学生的阅读兴致。现实中,爱读书其实就是学生读了前面的内容,很想知道后面写了什么,迫切地想读下去,不舍得停下来,对此“孜孜不倦”。如当学生第一次接触《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书名猜猜整本书的内容,读读目录,想象故事的情节走向,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等,以此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让他们兴致高昂地进入整部作品的阅读。

2.再读作品,读懂。小学生还不具备在快速通读中对作品中的人物品质、文本主旨、全篇特色等即时理解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段要求,为学生提供阅读支架。如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标在第三学段的要求“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从不同维度设计导读单帮助学生“读懂”。

3.回读作品,反思。“回读”是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人和事、作品本身、作家创作的动机等进行深度思考,做出个性化判断,培养真正的独立阅读品格。在《鲁滨逊漂流记》一课的回读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层次“反思”:首先是对书中各类人物形象进行评价思考,对照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人;接着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初步判断;再结合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思考其对现实人生的启示。

四、从“单评”转向“综合评”

1.关注体验,指向阅读兴趣。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呈现形式来分享阅读成果,如表演故事、朗读精彩片段、汇报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批注等,旨在让学生在展示、分享中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这里并不建议所谓“深度阅读”式专题性汇报展示,如读了《红楼梦》,让学生围绕“红楼人物”“红楼诗词”“红楼菜肴”等专题进行交流展示。这种学术研究型的要求,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心理,“揠苗助长”只会降低学生阅读的兴致。

2.关注养成,指向阅读品格。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效果短时间内难以显现出来,理想的阅读应伴随着人的一生。评价要着眼长远,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关注阅读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自我需要,是否逐渐成为学生受益一生的生活方式,让阅读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

3.关注质量,指向阅读能力。语文课标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标准,其中也有对整本书阅读质量的具体描述。其评价标准指向学生阅读的核心素养,除对阅读取向、阅读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外,还应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评价,在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或结束后,采用纸笔测评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学生阅读的成效,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不能偏重识记,应指向“整”本书,促进学生“真”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建构
浅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高效教学
实验版与2017年版普高语文课标对比分析
“杜甫夔州心境”学习项目组教学研究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项目学习初探
植入红色基因 培育英雄情怀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